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自由的空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主动。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一本正经讲,学生规规矩矩的听,一节课几乎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不但能增加学生直观感受,还能增强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故乡》一文为小说,学生学习时觉得难以理解作者心目中故乡面貌和“神异的图画”画面,而利用多媒体却用生动形象活泼的形式把这些画面展现出来,借助多媒体,学生终于可以轻松地明白,作者心目中故乡面貌和“神异的图画”画面原来是这样的,然后再让各组学生代表把对有关段落刻画人物方法以及人物、故乡面貌前后的变化的分析展现在屏幕上,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这一堂课里,学生既动脑、动口又动手,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然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并提高学习效率。
九,运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易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投影,展开想象如讲到蒲松龄的《山市》时,笔者设置一道发挥想象的思维拓展题目:“假如此刻你正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处奇景,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怎样去做?请展开大胆的想象,描绘出你‘看到的’海市蜃楼。”为了便于学生合理想象,笔者在课件中设置一幅画面:一群憔悴的少男少女背着行囊步履维艰地行走在一望无垠的金色的沙漠上。投影的画面是形象的,学生从画面中很快就体会到画面中的信息,从而进行合理想象,迅速成文,写出一篇篇优秀的短文。
巧用录像,培养发散思维中学生的思维大多仍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具体形象来体现的。如讲到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初一学生还没有学过中国近代史,不了解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也就不能体会作者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那份悲苦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仇视。于是在正式授课前,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日军对中国民众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录像。看完后,有的学生轻轻拭着眼泪;有的摩拳擦掌,大有要和画面中的侵略者大干一场的架势。利用电教把侵略者的行径形象地表现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绪以及对侵略者的憎恨。这篇文章学生很顺利地就理解了。借助电教媒体以形象思维促成抽象思维,从而为学生理解深奥晦涩的汉语言文字架起一座桥梁,较为成功地拓展了思维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