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7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探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2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探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我们的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反复的思考,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教学的整合,在学科课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人们对二者的内涵有了更深入地把握,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可见,随着技术的更新,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并深入,在悄悄的发生着由表及里的质的变革。在此过程中我们各学科的教学试图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通过方法的创新,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性。
但是,就我校目前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和效果来说,却不尽人意,信息技术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真正与学科 教学“融合”在一起,它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还很有限。为此,我们申报“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是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发展 个性,开发潜能,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信息化,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市各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 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中,信息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我们的学科教学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一)信息技术环境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的,教师在课堂上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信息时代,教师的作用已经发生的“质”的变化,教师已经由“唱独角戏”转变成了“导演”。教师的任务是做好学生学习的“导师”,去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呈爆炸性膨胀,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必须随之而改变,我们教出的学生要想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像一块海绵一样,随时随地地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不是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要掌握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专家“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相应地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从而具有更大创造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26:16 | 只看该作者

(二)信息技术环境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
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将从传播信息的主体角色中退出,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信息),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物处理信息(知识)。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伙伴型的教学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引导者与使用者,真正地帮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顺利地完成相应地学习任务,达到预期地教学目标。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支柱之一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经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取决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讲座与理解。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必须与学习建立伙伴型的教学关系,教师即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辅导者外,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并且这种学习模式非常适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因此也要求教师马上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
(三)信息技术环境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型与科研型人材
在信息环境中,会产生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的、学生心理上的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教师通过学习与研究来解决。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发现学校和周围世界的新现象,努力学生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同时具有崇高的职业品质,以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二、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方法创新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要求无时无刻不在促进着教学方法的改变与创新。归纳起来,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创新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改革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必然会对以往那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体系。概括起来:这些能力包括以下五种:(1)信息处理(获取、组织、操作和评价)的技能;(2)问题解决能力;(3)批判性思维能力;(4)学习能力;(5)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体系,必然要求对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人总结教学目标有四大作用:“指挥棒”作用、“控制器”作用、“催化剂”作用、“标杆尺”作用。由些可见,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制定的一种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是教学目的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与具体化,它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即是一堂课的灵魂与核心,也是我们判断教学效果的标尺。因此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教学目标围绕着信息技术环境发生转变的同时,教学的方法、策略、资源、设计等相应的内容也都会围绕着信息技术发转变。所有的这些变革都是教育改革所要求的,也是当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归根结底都是要学生学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也促使教师的学科教学活动必须相应地进行创新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26:22 | 只看该作者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教学的组织架构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极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形式。与些同时,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革也在同步进行,这些变革都会促使教学组织架构发生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架构是一元的,即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对一的结构,由于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信息来源,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交流、讨论几乎无从谈起,因为除了从书本上汲取的知识以外,学生几乎还是一张白纸,等待着教师在课堂的“讲授”,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学形式只能是“讲授”形的。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师面对的的并不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一道对海量的资源进行取舍与分析,教学的组织架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形成了一对多、甚至是多对多的关系,学生在这种教学组织架构中,就可以与其它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组织架构,使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已经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因此需要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更有效、更科学、更民主、更和谐的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求。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内容丰富、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学习的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以及正确的研究方法;可以利用网络化学习环境及资源,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与协作的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借助软件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等等。这些课堂组织形式都是传统教学中所不具备的,每一种课堂组织形式都 是全新的,都一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成功运用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正实践中的不足,并形成科学的理论或实践体系,以便更好地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更是需要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与其它教师一道,积极创新、共同研究、经验互补,因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并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还需要大家一同去探索、去研究才行,只有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形成科学合理地教学组织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7 21:26:26 | 只看该作者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教学是受时间限制的,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空间必须限制在一间教室或在一个教学活动地点内,时间必须限制在课堂45分钟之内,学生必须在这个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完成自己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仅教师的创造性有可能受到课堂的限制而无法发挥,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可能会有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接受能力差的却无法在这有限的时间段内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打破这个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因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实现异步传输。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比如生病在家的学生也能通过网络参与课堂学习,而且还有打破时间的限制,利用网络异步传输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把握学习的进度,这不但可以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多学习一些知识,而且能让能力不足的学生有机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学业,并且这样自主的学习过程并不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和学习的成本,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教学环境。建立这一种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地学习习惯,把学生的“成长”做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促进每个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创新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代教育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时代赋于教育乃至我们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信息技术以其灵活的呈现形式、异步交互的独特优势和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为我们的学科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即有利于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便于我们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与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具有创造性地去挖掘教育资源、组织课堂活动、优化教学结构、选择教学形式,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让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