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用“感知---运动” 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3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音乐教学论文用“感知---运动” 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起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给音乐教育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音乐一种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已成为音乐教育发展趋势。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小学音乐教育中,节奏训练放在首要位置。许多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只是数学式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更无法感受和体现音乐。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化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根据小学生好动、喜听、爱玩的特点,在节奏训练中把视
听、唱、触等多种感官,用“多媒体感知——身体运动”的方法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游戏化,在游戏中感知节奏、再现节奏。
为此,通过多媒体视听,有节奏地说、拍手、行走、想想做做等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力度等节奏要素,在节奏教学中强调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以动为主,运用“感知—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及运动的完美结合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提高节奏能力。
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也提出了“节奏第一” 的口号, 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教学中发现音乐和节奏性动作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音乐各方面的意识和知觉首先是通过动作加以表现的。对《儿童的自发才能的歌唱的研究》也指出,歌曲往往产生于节奏运动之中,而且, 孩子在被教唱歌曲时,首先注意的是节奏。
在这几年对本校学生多次进行节奏能力测试,发现儿童在节奏能力方面有以下层次类别:
一、学生节奏能力在层次类别方面不同
1、完全没有节奏感的学生。他们的耳朵对说话声音的差别(如温和、严厉、讽刺等)都没有明显的不同感觉,尽管他们的智力正常,在音乐上却难以有所感应。不过,这样的学生极为少见。
2、节奏感发展较好的学生。他们一开始就能自如的按节拍行走和做动作,但唱准和听辨旋律的节奏较难。
3、具有较好节奏感的学生。他们能听辨有节奏的音调,但往往不能识别非节奏性的音响。他们一旦训练后,能很快获得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
4、天生具有好的音乐耳朵和节奏感的学生。但音乐感觉能力也不同:有的听觉好,但读谱和歌唱差,或反之;有的对旋律听觉好,但听辨和弦差等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35:04 | 只看该作者

二、学生节奏能力表现的差异
1、易于领会、理解节奏,但表现节奏较难。
2用嗓音表现节奏容易,用身体表现节奏困难,或反之。
3、表现已知节奏容易, 但辨别、记忆生疏节奏困难,或反之。
4、当音响和动作停止后,难以保留节奏的印象。
5、表演他人提供创造的节奏容易, 但表演自己想象的节奏较难,或反之。
针对以上情况,在实际音乐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新颖、动感等特点, 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辅助音乐教学,使抽象的音乐理论表象化,使虚幻的现象直观化,这样能更好地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完成节奏的训练。
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或者说节奏的本能。当他们还是母亲怀中的胎儿时,就已经感受着母亲有节奏的心脏搏动,当他们降生以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充满各种节奏声音的王国,因而对各种声音的节奏尤为敏感。学生节奏学习主要是拍子、重音、节拍、时值和节奏型的学习。这些概念的教学主要通过动作、倾听音乐和表演活动进行。和学习语言一样,听和说应在看之前, 所以,听觉感受是音乐节奏学习的基础,也是理解音乐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节奏乐器,我们可以用这“奏”出许多好听的节奏---人体动作节奏游戏:
如拍手、拍腿、跺脚、奔跑、点头等等。
(1)拍手
拍手常常是一个孩子们最经常重复的动作,因为它能够满足孩子们很多方面的兴趣。小学生生性好动,情绪外露,喜欢用动作来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因此,拍手这一比较容易控制的简单动作就成为他们情不自禁时最常见的一个动作。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拍手这一节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a 为歌曲拍节奏。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为歌曲中的象声词拍节奏,或者为歌曲按节拍拍手。
b节奏模仿。老师拍一节奏,让学生重复拍出,这是一个纯节奏训练。在开始练习时, 用学生最经常接触到的比较熟悉的节奏型作为入门手段。实践证明,这样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它既便于学生模仿,又能帮助学生了解节奏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和意义。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从模仿动物叫声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进行节奏模仿。如:
公鸡叫  x   x  | x- ||喔 喔  喔
母鸡叫 x  x x  |   x  x   x  ||  咯咯嗒 咯咯   嗒
布谷鸟叫  x x •|  x  x•||  咕咕咕咕
小鸡叫  x  x  x  x |   x  x  x  x ||叽 叽 叽叽叽叽
还可以从工具、自然界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进行节奏模仿。
秒针走动  x  x   x  x | x  x   x  x ||  嘀嗒 嘀嗒嘀嗒嘀嗒
风声  x-  | x-  ||呼   呼
知了叫   x •x  x  •x |  x• x  x  • x ||
知 了 知  了  知 了 知   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35:0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节奏都是学生较熟悉的,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节奏,通过他们比较容易把学生引入纯粹的节奏模仿上来。需特别指出的是:这类节奏练习,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穿插进行,而这些节奏练习本身要具有音乐性,而不是纯机械地打拍子,要有力度变化,富有表现力,音量宁轻勿响。
在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中,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把将要出来玩的各种小动物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加上律动来训练学生的节奏,学生不仅有听觉和视觉感受,而且增加了身势运动,情不自禁地萌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参与音乐节奏训练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很好的完成音乐情境表演。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唱或放磁带录音范唱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我们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生动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教学课件,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在上第六册第四课册音乐《铁匠波尔卡》这一课时,我根据乐曲所描述的内容配以动画,编制成课件。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们模仿铁匠的形象,随着动感的乐曲以律动方式进入课堂。这时大银幕上的多媒体动画呈现了太阳缓缓升起,烟雾迷梦的大树林里一片安静。逐渐地森林里变得热闹起来,小鸟唧唧喳喳地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在草地上奔跑跳跃,这一派美丽的森林景象,让全班学生一下子就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只小动物,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审美想象的冲动之中。当音乐中传来“叮当”的声音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纷纷猜测起来。
学生们在乐曲启发下,随着乐曲的节奏有规律地模仿打铁、拉风箱的动作。为了让学生感受x和xx的时值,在教学中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速度,用手当脚在大腿上走路,教师的速度有时是中速地走,有时快一点或慢一点,有时停止,然后再开始走......让学生跟随. 学生熟悉以上活动之后, 让学生听鼓声活动。
在初步获得音值感后,对较长的音值还可以用手臂、头的晃动来表示。要注意的是,在做这些活动时,教师不能告诉学生“预备—开始”、“一、二、三,起”等语言,或者给学生以信号等动作提示,只让学生通过听觉判断开始,让音乐、声音引导动作, 而不是教师的口令、动作来引导。
当再次欣赏的时候,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和想象,再用律动来表示。
学生们的想象精采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充分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想象美,并做到了在玩中学、动中学。
当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些基本节奏型后,让学生进行想和做,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我在上第五册第五课音乐活动《音符之家》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节奏时值,把节奏型以一个乐句为单位写在卡片上,以游戏运动的方式来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35:14 | 只看该作者

听鼓声传球。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膝盖相接,听着教师的鼓声传球,鼓声快时,球传得快;鼓声慢时,球传得慢;鼓声停止,传球也停止;教师连击两声鼓时,反方向传球。教师在击鼓时使用 x、x- 、 x - - -  三种时值。学生在中速传球时没什么困难,变换到很快的速度时,他们发现自己的速度跟不上鼓声的节奏, 他们七嘴八舌地吵嚷者,教师不必着急,启发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很快发现只要把圈子缩小点,球 就可以传得快。鼓声很慢时,要使球落在手中跟鼓的节拍吻合(不可以快速传递加上停顿),该如何传球?学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发现,球要举得高,慢放(在空中运动画弧线)才能吻合鼓的拍点。通过活动,学生充分感受了 x、 x - 、x - - -三种音符的时值,也体验到了音乐的流动性、连续性
节奏回声(卡农练习)。通过卡农式的模仿练习,学习各种节奏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记忆、反应能力及协调的身体运动的能力。如教师表演一个节奏型或音型,学生紧接着模仿;教师再表演另一个节奏或音型,学生继续模仿.....如此继续下去。进行卡农练习时,要求教师的表演具有音乐性,特别是教师用拍手表演节奏型和节奏句时,切忌干巴巴的只表示出音的长短关系,学生的表演同样要具有音乐性。卡农练习可采取下列渐进过程:
教师用动作表演,学生用相同的动作模仿;
教师用打击乐表演, 学生用动作或嗓音模仿节奏;
教师弹奏或演唱均匀时值进行的音调,学生用唱歌模仿;
教师用钢琴演奏音型或乐句,学生用动作模仿节奏。
面对着知识面日益扩大的学生,许多老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从网络中探求自己想知道的音乐信息。例如在歌曲《欢乐的山寨》的教学中,我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英特网上收集有关土家族的知识及摆手舞的律动,为教学作准备。当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后,他们是非常自豪的,觉得自己有"料"去教别人。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空前踊跃、积极的,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在网上获得的信息告诉同学们,在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了土家族摆手舞的一些律动知识,也了解了许多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
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在音乐表现中用运动来理解音乐的节奏,用多媒体丰富的视听效果来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二者的完美结合整合了音乐教育教学,加速了教育现代化、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体现了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在个性全面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1: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