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获奖论文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导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0:5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语文获奖论文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导入
内容摘要 : 导学导入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由于其在教学活动的开头,起着总领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形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情绪,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认清当代教育环境和明白当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理论,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教学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在深刻了解教学导入的重要性之后,了解一下具体的教学导入技能,重点了解如何进行教学导入的设计,即教学导入要考虑的因素;最后进行总结,对教学导入的设计提出一些综合性要求,这些要求给我们设计和评价教学导入提供指导和依据。从这些方面使我们对教学导入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使之对我们的教学导入有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教学导入   信息技术   教育理论   教学导入设计
正文:引言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首先想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都感到教学过程的愉快。一名好教师就像一块磁石一样,他会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可见,精心推敲的开场白堪称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一堂堪称精彩的课往往要从精彩的导入开始。导入艺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有艺术性的教学导入也是趣味教学、快乐学习、人本主义、探究式学习等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
教学活动既是一种实践,又是一种艺术。17世纪时捷克有一位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称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把一切事物都交给人类的全部艺术”,“是一种教起来让人感到愉悦的艺术,使学生在愉悦状态下,而不是让老师感到厌恶,让学生感到厌恶,这种艺术能让老师和学生感受到最大的快乐”。教学导入就是这种艺术活动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重要部分。由于教学导入位于教学活动的开端,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奏,教学导入技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正式学习的状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学生兴趣是否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没有发挥最好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学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基础,进行总领,维系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命运。
   所谓“导入”,又可以称作“开讲”,“开场白”。教学导入是指老师在讲解新知或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领启环节。它的目的在于:导入课题,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示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意境等等。总之,为更好地学习新课程奠定基础,作好铺垫,予以诱导。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观看一场精彩的戏剧,是那巧妙的序幕引入动人的剧情;欣赏一部美妙的音乐,是那优美的序曲将人带入迷人的境界;读一部丰富的长篇小说,又是那精妙的楔子,将你引入丰富复杂的艺术境地。同样的,一段精彩而短小的导语,也会使一堂课精密生动,锦上添花,效果倍增。随着中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系统化、艺术化的深入,对导入技能的重视也成为重要的一环,也需要中学教师的关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节。
   导入的功效如车之发轫、歌之起调、戏剧之序幕、交响之序曲、熊熊大火之火种。浩浩荡荡之思维在这里启动,无尽的兴趣在这里发起,追求真理和求知之门在这里打开,涛涛不绝的讲解在这里发起。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句民谚:“良好的开端,乃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老师必须重视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重视教学导入的设计,用心设计导入,用行动践行之,特别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导入,把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其中,重视教学导入成为优化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00:04 | 只看该作者

一、当代教育环境

(一)   主体性教育与交往性教育同时并存
1.    主体性教育
现代教育环境要求教学导入的设计体现主体性教育,在教学导入设计的理念、教学导入的设计、教学导入的实施的全过程都必须体现当代教育提倡的主体性教育。21世纪的教育提倡主体性教育,在论述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对主体性的呼唤就是对人的呼唤,对人本性的呼唤,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呼唤,学校教育就要培养“真正的”、“大写”的人,这种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确定老师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阐述。它的核心点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他方面,如:教师主体、教育中的主体、教育的主体性,教育的自主权,教育教学目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评价等都围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自主的。他们是自己行为的主人,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是鲜活的、独特的个体,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复制的价值主体。学生是能动的,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学生的学习具有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它表明学生在学习这一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志。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  交往性教育
21世纪的教育也提倡交往性教育,在教学导入设计的理念、教学导入的设计、教学导入的实施的全过程也必须体现当代教育提倡的交往性教育。交往性教育较之主体性教育更为丰富,也更贴近真实。从认识层面来看,交往教育超越了师生与教育内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二分的思维方式,展现出师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之间达成意识共识的可能性。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从生存层面上来看,交往教育中,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教育的人文性特色,交往中的“理解”、“对话”所建构的不只是知识,其中蕴含者学生、老师对生命、生活的领悟,情感与体验。交往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凸显“意义”的生成。在交往教育中,教育教学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的相互对话中,在师生的主观世界,文本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世界的统一中,师生相互倾听着,感受着,领悟着,理解着,经历着精神生命的成长,建构教育的意义。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对待生命,学会寻找生命的意义和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的发展,使学生在知、情、意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各个方面都健康的学生,使学生在生理、心理、身体上都健康成长。
(二) 从竞争性教学文化形态向合作性教学文化形态的转变
21世纪的教育更倾向于合作性教育文化,反对、排斥、厌恶、改变以前那种竞争性教学文化,因此在教学导入设计的理念、教学导入的设计、教学导入的实施的全过程都必须体现当代社会所倡导的这一教育文化形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00:10 | 只看该作者

1.竞争性文化形态逐渐衰弱
竞争性教学文化是以纯粹工具理性为价值导向的教学文化,它主张效率第一,关注教学技术、倡导个体竞争。竞争性教育崇尚学业高分,导致价值目标、情感目标、人格目标、道德目标的弱化。在教学内容上,专注于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排斥其他与学生兴趣有关但与测验内容无关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机械记忆与灌输为主,缺乏对话、沟通与理解。在教学评价上,它以还原和复制教师传授的知识的多寡为标准。师生关系僵化、紧张,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竞争、不愿与同事和其他班级的学生共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学生之间,自我封闭,独占学习资源与学习经验,相互之间缺乏合作的意识与行动。师生关系与学生关系紧张、不融洽。现代教育都试图改善这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教学导入本身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课堂先导更是要力图避免陷入这种僵化,紧张的教学环境中。
2. 合作性教学[1]文化形态的凸显
与竞争性教学文化形态相比,合作性教学文化更凸显学生与教师关系的和谐、融洽、互动,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爱,凸显现代社会法的人文关怀。合作性教育,起实质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一种相互协商与理解,是一种更加贴近的反映教学本质的文化形态,它也是一种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文化体系。在教学目标上,合作性教学文化追求情意、认知、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使用跨学科的,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联的主题资源库。在教学方法上,师生合作、对话、理解、多维互动。在教学评价上,追求多样性与互动性,承认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辩证统一,倡导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教学形式上,强调集体授课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性。现代教育更强调这种合作教学文化形态,而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与合作性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相吻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处于这一变化中,教学导入的设计实施也需要与这一趋势相吻合。
(三) 建构主义[2]对当前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1 .   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不仅取决于知识本身,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知识的意义是由人建构起了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的知识背景。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对新知识的建构,现代的教学导入有许多都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尊重学生的先前经验的不同,并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设计出更为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导入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新知识,并且根据学生对意义的不同建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求知的主动性。教学导入的设计还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不同,对新知识的理解不同,教学导入设计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  学习观
     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互动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所以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互动性、情境性。教学导入的设计考考虑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面对新知识,教师的教学的导入要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有意识、有目的、连贯的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反思和评价。教学导入的实施要重视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同学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教学导入设计重视教学的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00:15 | 只看该作者

3 . 教学观
     在教学观上,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导入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活动。建构主义对教学的新要求,要求老师在教学导入的设计中,明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知识建构中的服务者、支持者。教学导入更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导入的理论基础

(一)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
1.   内容
基本内容: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学生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2.   应用
      经典条件作用在教学导入技能中的应用:老师要想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知识,在语文课程的导入设计中就必须使导入内容更加有趣味、生动。把有趣的、生动的等快乐事件的导入内容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然后把与学习任务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   意义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愉悦心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的导入材料都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学导入法中的趣味启发式、故事吸引、巧设悬念、提出疑问、讨论引发、挂图演示、播放录音、播放录像等等。
(二)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2]
1.   内容
     基本内容:学习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为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探索新情况的态度。这一发现学习理论与当代教育提倡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应运知识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一脉相承。因此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发现知识显得更为重要,教学导入发的设计也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的形成,重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内在动机,重视学生独立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
2.   应用
    入的设计、实行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性的个体,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
3.   意义
在许多的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中都体现这一理论。如类比联想、提出疑问、讨论引发等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智能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索模型,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使他能超越这一信息。其次有助于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布鲁纳认为通过发现例子之间的关系而学习一个概念或原则,比起给予学习者这一原则和概念的分析性的描述来,更能激发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满足。再次有助于学生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如果某人具有有效发现过程的实践,他就能最好的学到如何去发现新的信息。最后,发现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保持和检索。因此,教学导入的设计凸显出发现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性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
(三)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理论[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00:21 | 只看该作者

1.  内容
基本内容:他提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
2.  应用
有意义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就是提供合乎逻辑的外部材料,因而在教学导入设计中要注意这一点,一易于学生对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知识建立起本质的、非任意的联系。
3.  意义
    在教学导入设计中经常应用结合学生实际,联系课文等教学导入方法,就是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表征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包括知识之间的联系,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1.    内容
    基本内容: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不仅取决于知识本身,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知识的意义是由人建构起了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的知识背景。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对新知识的建构,现代的教学导入有许多都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尊重学生的先前经验的不同,并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设计出更为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导入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新知识,并且根据学生对意义的不同建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求知的主动性。因此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尊重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互动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所以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互动性、情境性。教学导入的设计考考虑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面对新知识,教师的教学的导入要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有意识、有目的、连贯的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反思和评价。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观上,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导入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教学导入要注重对学生情智的激发作用。
2.   应用
       建构主义在当代教育学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学导入设计要体现这些学习理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当代教师发明出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随机通达式教学、情境性教学。提出疑问,讨论引发是支架式教学的体现,联系实际的教学导入是生成学习理论、随机通达式教学方式的重要体现。联系实际也是情境性教学的重要体现。这些体现当代主要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情境性教学比起简单的教学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其多样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五种教学导入类型介绍

(一) 问题型教学导入
1.    问题型教学导入是老师或让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开启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由某种现象引发讨论,激发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而进一步探讨问题。这一类型的典型的导入法有提出疑问、讨论探讨。这种类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是发现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应用。
2.     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3]的课程讲解中的教学导入是这样设计的: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它选自《红楼梦》,请大家谈谈《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00:27 | 只看该作者

学生1:《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余三部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学生2:《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学生3:《红楼梦》反应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盛衰过程
学生4:《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性非常高的书,尤其是它的语言,太美了
学生5:《红楼梦》反应的人生哲理特别深刻,我看《红楼梦》电视剧是就特别受感动
老师:大家谈得很好。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一斑”而窥“全貌”。
这个导入就通过一个问题的探讨初步勾勒出《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就为讲解这篇课文提供了前提,做了铺垫。
3.   问题型导入方法,发动面广,使同学们思维活跃。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管发言者,还是未发言者,都会受到触动,便于接受新知,尤其是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在学习新知时,他们将会变得更为主动,更加自觉。从教师方面讲,同学们的讨论与争论,可以使教师清楚的看出同学们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在新知的讲解中针对性更强,目的更为明确。从课堂气氛来看,由于采用讨、提问,就营造了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本课教学的进行。

(二) 音像型教学导入
1.    这种导入法是指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音、录像、影视作为导入材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导入材料有声音、图片或声音图片于一体,生动、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相关的经验知识 ,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一类型的教学导入法有挂图、录像、投影等,是有意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体现。
2.     在《看戏》[3]这篇课文的导入就采用了播放录音的方法:
老师:同学们,我们先听一段《穆桂英挂帅》唱段的录音。(播放录音)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戏种吗?
学生:京剧
老师:谁唱的?
学生:(由于对京剧不熟,漠然)
老师:这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唱的,听说过吧!你们对京剧有哪些了解,能谈谈吗?
学生:再次漠然
老师:看来大家对京剧不熟悉,我们现在来介绍一下京剧及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情况。刚才这段是京剧唱段,是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国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解放前,如果有人能欣赏到梅兰芳的表演,那算是三生有幸。解放后,梅先生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演出。著名的翻译家叶建军先生用他的妙笔,为我们记下了梅兰芳66岁高龄时,冒着酷寒为首都人民演出的场面,其热烈情况是难以想象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戏》。
用梅兰芳的有名的唱段作为教学导入,使学生对京剧及梅兰芳大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课文内容方面的一些描写,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对学生熟悉中国文化艺术、热爱祖国文化、丰富情感,提高戏曲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这种教学导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还可使学生在音韵、唱腔欣赏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这种导入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三) 趣味型教学导入
1.   利用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幽默、笑话、谜语、民谣、故事等激起学生的兴趣,拓展联想的空间,在愉悦中解疑,在笑声中求知的方法,这种方法风趣、诙谐,别开生面,深受学生的欢迎。
2.   在《从三到万》[3]的教学设计中就以故事作为导入材料:
老师:我现在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说讲故事,学生都用专注的眼神看着老师)。在明清时期,有一位老翁有良田万顷,房舍百间,资产丰富,可是几代人中没有一个会识字。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老师教他的儿子写字,老师写一画说这是一字,写二画说这是二字,又教他写三画说这是三字,教到这里,这个富翁的儿子非常高兴,就连忙告诉父亲说:我学会了。于是父亲就辞退了老师。有一天,这位父亲想约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儿子替他写请帖,这位朋友姓万,他的儿子就答应了。于是他的儿子从早写到晚,富翁问他的儿子写好了,没有,他儿子却很不耐烦地说,姓啥不好,偏偏姓万,现在我大汗淋漓了,才写到五百多画呢!这个故事听了很可笑,但是它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21:00:33 | 只看该作者

学生:学习不能走捷径,必须踏踏实实
老师:对!我们现在就学习理论文《从三到万》
教师圆圆满满将课文内容,讲给学生听,学生有了完整的了解,自然能够很轻松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听这样的故事,学生不会有睡觉的,不会交头接耳,不会有偷偷摸摸看其他书籍的。这样良好的课堂秩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除了教师的教导有方外,恐怕要得力于“故事”的吸引了。这种笑话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趣味能够引起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欲望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无疑会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3.    这种趣味型导入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下不知不觉中“悟”出故事、民谣中的真理,调动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四) 情感型教学导入
1.   情感型教学导入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事件、情感体悟,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思想观念,使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联系实际的导入方法是这一类的典型。
2.   课文《生命的意义》[3]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体现:
老师:学习最近召开了一个校务会,我作为老师也参加了。会上对半年来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作了总结。初二的一名男生,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公文皮包,内装有人民币3000元和一个存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票据。这位同学捡到包的半个小时无人询问,于是他就将皮包交到派出所,按要求进行了登记。回家后,他向爸妈讲述了这件事,爸妈都夸他做得对。过了半个月,校长办公室接到了丢失巨款人的感谢信。信中高度赞扬了这种拾金不昧的无私精神,也赞扬了我们学校育人有方,培养了道德高尚的学生。学校做出了决定,给予表彰,号召全校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件事情有什么感想?类似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我认为像这位同学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我们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一课很有帮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课文中的保尔柯察金给我们作了绝好的说明。
老师利用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作为内容进行导入,对学生是一次极生动实际的教育。事情就在身边,同学感到亲切、真实、具体,对深刻理解课文有极大的作用。
情感导入法结合学生生活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国际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实用,感到视野开阔。对学生品性、爱好、思想等方方面面的了解,用这些实际作为课堂导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起到了育人的作用。是情感教学法与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导入设计中应用。
(五)  发散思维型教学导入法
1.  它是指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帮助学生从问题和事件的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不受拘束,生发新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类比联想是这一类的典型。
2.   《春》[3]的教学导入是这样进行的:
老师: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它有无限的魅力,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这样一个季节,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希望和美好的未来,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吗?
学生:春天
老师:对,春天。春天是美好的,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充满着希望。假如我们要写春天,将如何下笔呢?应该选择哪些景物?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将得到满意的回答。
3.    这种发散思维教学导入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便于更好的导入课文内容,无形中起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5: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