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3 00:5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
                 临高一小 孙 兰
 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人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十分强调“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是探究教学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融入了更多合作学习理念的探究教学;是教师把合作学习的某些特征、要素、做法引入探究教学。下面,结合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以爱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合作探究教学更是要求教育者必须尊重、信任学生。不仅仅是尊重优秀学生,更应该注意保护“后进生”、“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主、自信、自强。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教师要学会置换角色,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臆断来“框套”学生。再者,要善于倾听。给学生充分述说的权利,给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用热情和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述,这无疑给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它带来的或许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点燃的或许是将熄灭的思维火花。
二、创造机会,培养学生探究中的合作意识
新课标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过程,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新方式,一门新学问,亟待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例如:在教学《哪杯水多》一课时,当学生比较哪一个杯子里的水多时,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各种杯子、尺子、量筒、滴管,作以下指导:
 师:这里有三杯水(同样的杯子),老师看不出哪杯水多?谁上来帮老师解决一下?
 生:我把三个杯子都放在桌子上,一看就知道哪杯水多。 ……
 师:谢谢这位同学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这个问题太简单,那请同学们再来看这三杯水(不同形状的杯子:1号、2号、3号),谁能仿照老师刚才那样提出问题?
 生1:我想知道1号杯子的水有多少?
 生2:我想知道2号和3号杯子的水有多少?
 生3:我想知道3号杯子的水比1号多多少?……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一个人能完成吗?你们打算怎么做?那就看大家合作的怎么样了!
 这一片段中,教师以“一个人能完成吗”,让学生瞬间意识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再以“你们打算怎么做”引导学生自我解决了具体合作的方法,可谓一石两鸟,指导无痕。这一环节的处理,也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
 三、巧抓时机,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舞台
1、探寻规律时。例如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我从“尺子发音游戏”开始,学生通过波动尺子让尺子发出不同声音游戏,初步感知尺子伸出的长短与声音高低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变化的规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发现小组内能够学着课本彩页的图示,迅速分好工:有人压着尺子,有人来弹动尺子,有人来细细的听,有人在认真的记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动手操作、实际观察和认真记录中发现同种材料,在各方面条件不变情况下,尺子越长,振动的越慢,发的音越低;尺子越短,振动的越快,发的音越高这一科学规律。学生从试验中发现科学道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这个规律不是从书本上直接背下来的,更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使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
2、验证猜想时。提出探究内容后,可让学生先大胆地猜想一下,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去验证猜想。如在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中,让学生合作探究改变“小铁块、橡皮泥、皮筋、塑料”四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
生: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将小铁块放在橡皮泥做的“碗中”:将皮筋和小铁块捆绑能下沉。……
接着,学生分组进行验证,使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3、争执不下时。在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科学知识去判断、辨析正误中出现不同意见时,组织探究,进一步探究本质特征,即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表见解的机会。
4、攻克难题时。当教学中出现一些挑战性题目时由于思维力度大,开放性强,依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找到解答方法或者思考不全,此时需要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一起去解决问题。
四、合理引导,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助力
1、“学为主体”。不能忘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
发展的主体,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真正去想、去合作、去探究。给学生的合作探究已指导,更要为他们的合作探究服务,为合作探究创设最佳氛围,为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打气吹氧。
2、“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总是低估学生的能力而事事包办,应该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传给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正是现代人必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主导”重在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发现,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的过程。
3、“恰到好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中遇到“疑难”是必然的,教师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结果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品尝到“探究”的情趣和成功的喜悦。当然,过于滞后的指导也会使学生丧失“探究”的激情和信心,难以收到“趁热打铁”之效。
4、“点到为止”。教师的“引导”在于把裹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一个“小洞”,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让其展开思维的翅膀,去领略“洞”里的世界。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与生命去拥抱。”因此,教学应当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3 23: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