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获奖论文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教学效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0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获奖论文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我在教学中,逐步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与教学方法恰当结合,实现教学最优化,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这样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继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断探索新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进步。
关键词:多媒体  辅助教学  教学优势  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出现了新变化,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我镇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也正在蓬勃发展,这为我镇教育的振兴提供了可喜的机遇。
我是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我逐步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与教学方法恰当结合,实现教学最优化,有效地改进了课堂教学,这样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初步尝试和体会: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情感,感染学生。小学语文课中,有的课文如果不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必须激发学生的感情,用多种方式来感染学生。上课时先播放乐曲,用悲痛的曲调来感染学生,然后播放课件,出示图片,慢慢地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感情氛围中来,使学生感受到总理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体会人们对总理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之情,使学生在思想感染中学到了课文中的知识,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些说明文吸引不了学生,学生不愿意学,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丰富的感性材料,效果就不同了。如《鲸》这篇文章,把相关的图片扫描到电脑里,制成课件,在文章中具体分析鲸的特点,展现出形象图片,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象”与“鲸”相比;“十几头大肥猪”与鲸的“一条舌头”相比:“人站在鲸嘴时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能很快地回答出鲸具体有“大、重、长”的特点。通过看图使学生分出须鲸和齿鲸,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本来对这篇课文没兴趣,看到这些色彩鲜明的画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大脑中枢等器官,在好奇心驱使下想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浓厚的兴趣变成巨大的动力,一节课轻松愉快地上完了,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同其他学科不同,它包括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要求、多方面的训练,如果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几节课进行的内容缩到一课时进行,教师还可以简写板书,只须把有关知识输入到电脑里,或临时写在纸上,用投影仪放射出现就可以了,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公式、原理变得具体化,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化或半具体化的图表、模型,结合自学,来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关系、公式和原理。如在《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一引、二扶、三放”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从而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能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教学时,可以把三角形放到一节课去教学,用课件展示出多种三角形,让学生更形象的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讲解、自学、讨论、启发式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难点很容易就被解决了。多媒体引入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是灵活多样的,上面几种做法只是初步尝试,还很不成熟,今后在教学中还要继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断探索新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进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1: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