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毕业试题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23: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效编制测试题 体现中小学衔接

——小语毕业试题与初中语文学习链接初探

福建省宁化教师进修学校 邱衍霖



  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成绩不太好,到了中学反而好了;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语文成绩比较好,到了中学却成绩下降了;有些语文知识,在小学阶段看起来比较重要,到了中学却变得无关紧要;有些语文知识,在小学阶段看起来不很重要,到了中学却显得重要了。为了备战将来的初中毕业和升学考试,应该在小学阶段,早一点看清楚前面要走的路;为了避免在小学阶段做太多的无用功,应该减去一些无足轻重的语文训练。笔者根据近年来小学语文毕业质量检测的情况,对今后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与初中语文学习的有效衔接萌发了以下思考:



  一、情境上模拟链接



  新课程主张教学在情境中展开,教学检测(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也应该遵循情境性原则。小语试卷中试题设置体现情境性,既易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又利于激发他们答题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考试实际就是把自己的语文积淀与能力用在生活实践之中。只是这里的“生活”与“实践”尽管是模拟的,但却是真实生活的再现,都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题例1:“习作与表达”试题



  (一)口语交际



  学生李辉小学毕业要离开母校了,他恋恋不舍地去跟老师话别。请想象一下,李辉和老师话别的情景,并把他们的对话写下来。



  李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作展示



  1.记实体: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即将完成,但学习的生涯并没有结束,我们将面临一个新的起点,也将树立一个新的目标。你一定想给亲友或老师讲讲自己的小学生活和今后的打算吧?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规范,不少于400字。



  2.想象体:你即将告别母校升入中学学习了,想象一下:你中学的各科新任老师或班主任将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她)们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以“我心目中的新老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注意进行合理想象,有详有略地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愿望,表达出真情实感;语句要通顺,书写要规范、整洁,全文不少于400字。



  3.书信体:就要进入中学了,为了让中学老师尽快地了解、赏识我们,我们可以用书信的形式向中学老师介绍自己,如兴趣、爱好、特长、担任过什么职务、参加过什么活动等,还可以谈谈进入中学后的打算,更可以谈谈你对中学老师的期待。请给中学的老师写一封信,书信格式正确,说话得体;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字数400个以上;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新课程告诉我们,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提高。可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语文考试的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内容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要通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况,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习惯。这组试题,注重对话和交流,体现语言运用的即时性要求,同时渗透了语言交际的文明态度,这就把语言表达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融合在一起了,既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又让生活化试题充满着浓厚的语文味,并体现出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链接。】



  二、题型上多样变化



  题例2:“积累与运用”试题



  1.判断题。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为有源头活水来”七个字按音序排列应为“活来水头为源有”。(  )



  (2)“小女孩不能不出去卖火柴。”与“小女孩怎能不出去卖火柴呢?”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



  (3)《草船借箭》《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两篇课文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



  (4)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有查阅书报、上网,调查访问等。收集资料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  )



  2.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决处逢生  B.化险为夷 面不改色 光明磊落



  C.急中生智 刻不容缓 惊心动魄  D.川流不息 汹涌澎湃 惊涛骇浪



  (2)下列各组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翠绿的树枝 繁华的城市 清脆的叫声  B.铺上地毯 抖动翅膀 表演节目



  C.温馨的灯光 凛冽的春风 清新的空气  D.认真地写 甜甜地笑 伤心地哭



  (3)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个题目中“值”意思是(  )。



  A.价值  B.值得  C.遇到  D.没有遇到



  (4)“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5)“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可缩句为(  )。



  A.值班室的同志送来茶。B.值班室送来绿茶。C.同志送来绿茶。



  【中考语文命题形式多样,其中的“客观题”有一定量度。以上命制的判断题和选择题(单选、多选),就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客观题,为今后的初中学习和考试铺奠一定的基础。】



  3.填空题。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了,你一定想在送给母亲的贺卡上表达对母亲、母爱的赞美。



  (1)如果引用两个成语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引用孟郊《游子吟》的诗句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来表达,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语言(成语、谚语、格言警句、诗词名句等)的积累和运用。积累,是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储蓄的过程。以上试题,其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既让语文试题根植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突出了真实性和情境性,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又考查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初中生更需要这种语言实践能力。】



  题例3:“阅读与理解”试题



  1.《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泽东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胡乱地把诗书一卷,我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个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匆匆》中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都与“节日”有关,请按诗句描述的时间顺序排列。(只填序号)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里,你最欣赏的人物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向往的一处景物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课文中优秀篇目及精彩片断的背诵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可以为他们积淀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奠定基础。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注重积累的同时应强化运用。以上对学生进行掌握课文情况的考查,将内容放在一定的场景中,易把学生引领到潜心体会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实质和习得文本语言文字的途径中来。此外,古诗文是古代人类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经过历史检验的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是语文的范本。以上古诗文试题的命题,提供了生活中的几个情境,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诗文的能力。



  通过认真分析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题目都要依靠教材上的知识来解决,出题者依托教材、紧扣课标。教材是源泉,它告诉我们文学知识、文化常识、写作格式和素材运用等,而试卷上的题目是对书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上试题的命制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感悟,检测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和抽象概括人物或景物特点的水平,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化,又凸显了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促进教材的引领”的理念之一。】



  三、要求上逐步提高



  题例4:“语文与生活”试题



  1.“阳光体育运动”献计策。



  有人在“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



(1)   我是这样理解这句口号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也想给学校正在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献计献策。



  ①我设计的活动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口号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统节日专题调查”问卷。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三个我国的传统节日,并注明其时间。



  重阳节 元宵节 父亲节 清明节 中秋节 愚人节 复活节 端午节



  例: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      )



  (   )——(      )  (   )——(      )



  (2)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



  例: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     ,     。)



  (3)对于春节和圣诞节,你更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语文和生活手拉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是语文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为了提升智慧,最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语文的外延就是整个生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突出了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把“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落实在分数上,无疑是促进综合性学习最有效的号角。这也是凸显中考命题对语文教学“促进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之一。为此,我们的命题也应该走出语文的象牙塔,沟通生活与语文的内在联系。只有在语文实践中,语文能力和生活能力才能得到更扎实的培养。这组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是学生要善于观察,进入话题背景情境;二是要观察、揣摩,把握提供的主题和对象;三是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说话得体,有理有据。既有知识的层面,也有能力的层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学习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意识到“生活处处有学问,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四、内容上相机延伸



  现行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以“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为指导,在教材中编排了少量文言文。为此,在小语毕业试题中可以穿插少量文言文的练习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为学好初中文言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题例5:“阅读与理解”试题



  阅读短文《矛与盾》,完成文后练习。



  1、判断每组词句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誉之曰  以子之矛  (  )



  (2)吾盾之坚  坚不可摧  (  )



  (3)今天开会,或是小明去,或是小东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2、这个故事的题目可以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故事中“其人弗能应也”也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根据表情、动作写一个成语)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言,往往假托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矛与盾》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都是我国的灿烂文化。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这样的故事,请你分别写出两个来。



  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峦老师说:“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小语教材中编排的有限的文言文无非是个“例子”。它短小精悍,并大多有背诵的要求,而且描述的事情和蕴涵的道理也不难,不过往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设计文言文练习,应该渗透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重迁移的理念。题中1、2、3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程度,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组织表达能力;题4是对整篇文言文理解、感悟能力的综合考查;题5精心创设了与其他学科密切关联的情景,让学生尝试运用所积累的综合知识来表达。这样的试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为初中学习更多的文言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众所周知,近几年初中语文考试命题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突出人文性和教育性;二是注重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三是加大了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量度。为此,小学语文毕业试题命题应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真正使语文测试成为评价语文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努力实现与初中语文学习的有效链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2: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