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18 14:50:4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单元
11.第八次
1.《第八次》是一篇 国 故事,课文叙述了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信心的古代 王子 受到 的启发和鼓舞,振作精神,经过第 次战斗,终于赶路了外国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故事告诉我们:
。
2.蜘蛛 扯起细丝 ,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 , ,一连结了 次,都没结成。可蜘蛛 ,照样 ,这一次它 结成了一张网。布鲁斯 。他猛地跳起来,喊道:“ !”布鲁斯王子可能会想:
。
他四处奔走, , 。经过 ,苏格兰军队 。布鲁斯的第 次抵抗 。
3.从布鲁斯王子赶走侵略军这件事,我想到了这些成语: 、 、
。我还想到了这些名言警句: 。
。 。
12.卧薪尝胆
1.《卧薪尝胆》是一篇 国 故事,课文叙述了 时期 和 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 ;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 。赞扬了越王勾践 的精神。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2.卧薪尝胆:薪, 胆, 用来形容 在课文中,“卧薪”指“
。”“尝胆”指“
。”
3.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 ,住进了 ,给吴王 ,舂米推磨,受尽了 。
4.……建议……王小明建议大家课后要多看课外书。/大家听取了王小明的建议。
5.卧薪尝胆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这样的名言: 。
。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 故事。文中写了 国一名叫 的医生从 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 。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2.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 。有位名叫 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 地死去,心里 。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 。 ?他整日 。
“一天,雷奈克缓步 ,突然被两个正玩跷跷板的 吸引住了。”“缓步”说明他连走路都在思索着 。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 的声音!雷奈克 ,声音果然 。”这里的感叹号和“果然”表现出 。
“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 。啊! 、 都听见了!”两个感叹号说明雷奈克 。
以后,雷奈克又发现 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 做成 ,这就成了 。
3.……如果……就……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就一事无成。
……果然……听了老师的教导,他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练习4
1.与课文《卧薪尝胆》有关的成语有: 、 、 、 、
、 、 、 。
2.长江后浪推前浪, 。若使年华虚度过, 。三百六十行,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古今贤文﹒劝学篇(上)》)
3.写“仆”、“件”、“体”等字时, 。
4.留言条要写清给 看的,写清留下的 ,还要写上留言人的 和留言的 。
沈洋:
下午我来找你,你不在。明天下午两点半,我想请你和我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如果你同意,请打电话告诉我。
王 路
2013年1月6日
例:
第五单元
14.“东方之珠”
1.课文描写了香港“ ”、“ ”和“ ”,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课文采用 的结构方式介绍了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 ,那里有 的沙滩、 的公园和 的街市。
2. 、 煦的浅水湾,是 、 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们 ,漫步在 ,沐浴着 ,倾听着 ,真是 。
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上,几只海豚和海狮正在 。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游客不时被逗得 。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 ”。
3.……倾听……我们要乐于倾听同学的建议。
……闪耀……香港的夜晚灯光闪耀,美丽极了。
4.“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 。港湾里 ,像 溅落人间。马路上 ,如同 。”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 和 的美丽灯影。请依照这一写法,围绕“一到节假日,大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一到节假日,大街上就热闹起来。来来往往的车辆排成了一条长龙,前看不头,后看不到尾。大街上人流如潮,商店里叫买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好一幅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
15.小露珠
1.《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 故事,写了小露珠由 到 的过程。小露珠 ,所以小动物们喜欢她; ,所以植物们喜欢她。
2.黎明的时候,小动物们纷纷和小露珠打招呼。“早哇,像 的小露珠。” 大荷叶上的 对小露珠说。“早哇,像 的小露珠。” 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早哇,像 的小露珠。” 花朵上的 对小露珠说。
一会儿,太阳公公 云霞,爬上了 ,染红了 ,照亮了 。霞光中, 光彩熠熠,把 , ,
,还有 的鲜花嫩草,都像 ,显得 。
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向日葵 ,白杨树 ,喇叭花 。小露珠笑盈盈地说:“ 。”小露珠要变成水蒸气了,大家心里都 。
3.……越来越……越来越……天气越来越冷,树上的叶子也越来越少了。
……越来越……越来越……快要到中秋节了,天上的月亮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16.石榴
1.《石榴》这篇课文以 的变化,按照“春天— — ”的 顺序,描写了石榴“ — — — ”的生长过程。体现了作者 之情。在写果实的时候,写了石榴的 和 ,以及石榴子儿的 和 (填特点词)
2.春天来了,石榴树 了新的枝条, 了嫩绿的叶子。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谢了,树上 。 一天天 ,一天天 。它的外皮先是 ,逐渐变得 , ,最后变成 , 。
“熟透了的石榴 ,有的 ,有的 ,露出了 。这些石榴娃娃 ,向人们 。”这段话运用了 的手法,
。
练习5
1.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
因为广州 ,所以我们称它为羊城。
我们称济南为泉城,是因为 。
我们称哈尔滨为冰城,是因为 。
,因此我们称潍坊为鸢城。
,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
2.有关城市的别称:南京— 拉萨— 景德镇—
3.写“效”、“诊”、“初”等字时,要做到 。
4.描写城市繁华有关的成语有: 、 、 、 、
、 、 、 。
5.爱人者人恒爱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告诉我们要 。
6.关爱别人的人将会得到人们永远的关爱,尊敬别人的人将会得到人们永远的尊敬。这句话用孟子的一句格言来说,就是 , 。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尊重自家老人,爱护自家孩子,也要 。
第六单元
17.石头书
1.《石头书》是一篇 ,从川川和磊磊身上,我们知道了从小要 。石头书上的字是指 、 和 ,石头书上的画是指 、 和 等 。认识了这些字和画,我们就能发现山下的 和地下的 。
2.“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 ,叫 ;这是波浪留下的 ,叫 ;还有那些 ,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 。”
3.“刨根问底”在课文中的意思是 。
4.大自然真是一部神奇的书。从 我知道了 ,从 我知道了 。
18.小稻秧脱险记
1.《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 的 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是 、 和 。全文可以分为“ ”、“ ”两个部分。
2.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 , 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 。一群杂草把小稻秧 ,气势汹汹地嚷道:“ ”小稻秧望着这群 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 , ?”这群杂草 , , 地跟小稻秧抢 。小稻秧气得 ,当场就 。
4.……纷纷……一陈秋风吹来,树叶纷纷往下落。
……激烈……今天下午进行的拔河比赛真激烈。
19.航天飞机
1.《航天飞机》是一篇 。航天飞机的特点是 , , ,可以 。
2.一架飞机在天空 地飞着。他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觉得很 。
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 。只见他 的翅膀, 的脑袋, 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 。飞机想:“ ? ?”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航天飞机的外形 ,飞行速度 。
练习6
1.读准字音。
发人深省(xǐnɡ) 丢三落(là)四 亲密无间(jiàn) 参差(cēn cī)不齐
称霸(chēnɡ)一方 兴(xīnɡ)风作浪 自行(xínɡ)车 银行(hánɡ)
盛(chénɡ)水 盛(shènɡ)开 水浒传(zhuàn) 传(chuán)说
好(hào)读书,读好(hǎo)书,好好(hǎo hǎo)读书.
2.写“印”、“即”、“郎”等字时,要 。
3.~风~雨: 、 、 、 、 、 、
、 。
4.咬定 , 破岩中。 还坚劲,任尔 。这首诗的题目是《 》,是 代诗人 写的,他是 ,人们常称呼他叫 。
第七单元
20.军神
1.《军神》一课写了 将军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 ,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 的钢铁意志。
2.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是因为:
。
3.手术中,一向 的 ,这次却双手微微 。他对 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年轻人 ,双手 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 。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 。
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 你会晕过去。”年轻人 ,勉强 :“我一直在 。”沃克医生 :“ ?”“ 。”沃克医生不禁 :“ !你是 ,一块 ! !”
4.“会说话的钢板”是 赞叹 的话。这句话把 比作 ,表现了刘伯承 。
21.掌声
1.《掌声》一文生动地记叙了 而 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
。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 地站了起来。在 下,终于 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 , 响起了一阵 。那掌声 、 。”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 。这里的掌声代表 。
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 似的。”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
4.“当小英 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了 的掌声。小英向大家 地鞠了一躬,然后, 走下讲台。”这次掌声代表着 。
5.是啊,人人都 ,特别是 。让我们
,同时, 。
22.金子
1.《金子》一课讲的是 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
。
2.雨后,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 : 地方已被 , 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彼得若有所悟地说:“ ,但 ,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 。如果 , 我就会 ……”
3.五年以后,彼得终于 了他的梦想。他 地对人说:“我是 !我的 。”从“不无骄傲”可以看出彼得的内心充满 。这句话中的“真金”是指 。
4.彼得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你有什么梦想呢?
彼得的梦想是 。他靠着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 , 。
练习7
1.脸谱是中国 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代表着人物的 和 。红脸代表 ,比如 ,他是 中的人物;黑脸代表 ,比如 ;白脸代表 ,比如 ,他是 时的 ,相传是他害死了抗金英雄 ;孙悟空是 ,代表 ,他是 中的人物。
2.表示军旅生活和军人气概的成语有: 、 、 、 、
、 、 、 。
3.“刮骨疗毒”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 ,被称为古代“ ”,在戏剧中他的脸谱通常是 色,代表了他 的性格。刘伯承被称为现代“ ”。这学期,我们还认识了 的勾践、 的刘伯承和 的彼得,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4. ,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 。三天打鱼, 。三心二意, 。师傅领进门, 。熟能生巧, 。(《古今贤文﹒劝学篇(下)》)
5.写“述”、“淡”、“趣”等字时, 。
第八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1.《每逢佳节倍思亲》采用“ ”的形式,主要讲了 代大诗人 写《 》这首诗的故事。诗人 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两年后的 ,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他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写到的“佳节”指 ,在每年农历的 月 日,习俗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借以抒发 之情。请默写这首诗: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 。
2.王维想:以前 ,每逢 ,总要和兄弟们 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 。大家欢聚在一起, !如今我们却 ,不能 …… ,兄弟们一定也在 聚会, ,思念着我呢。
24. 孙中山破陋习
1.《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的“陋习”是指 。后来, 领导的 革命成功了,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 陋习。体现了孙中山 的精神。
2.“陋习”指 。以前生活中的陋习还有: 、 等。我们生活也存在着不少陋习,如: 、 、 等。
3.读一读,体会每组中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①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第二句形象地 。
②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第二句更能 。
4.孙中山小时侯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 ,他的姐姐 , 、 、 、 ,样样活儿都干。 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 。孙中山最爱 ,姐姐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姐姐是个 的孩子。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 , 地给姐姐缠足。姐姐 极了, 。
练习8
1.但愿人长久, 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 。 ,西出阳关无古人。
,非是藉秋风。
2.“ ,白铁无辜铸佞臣。”中,“忠骨”指 的遗骸。“佞臣”指 。在这儿指 、 、 (mò qí xiè)。
2.激励人们要勤奋学习的成语有: 、 、 、 、
、 、 、 。
3.《梅花》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全诗是: , 。 ,
。赞扬了梅花 的坚强品质。
墨梅(元·王冕): , 。
, 。
3.写“困、“周”、“间”等字时, 。
4.写请假条的格式:第一行中间写“ ”三个字;开关顶格写 (如“刘老师”:)。另起一行 写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另起一行顶格写“ ”,标上 ;右下角写上 ,再写上日期。
请假条
刘老师:
明天是奶奶的七十大寿,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给她祝寿,不能来上课了,请假一天,请批准。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李明
2013年1月6日
例:
5.读了本学期的课文,我们知道:年轻的刘伯承有“ ”的美称,著名城市杭州有“ ”的美称,济南有“ ”的美称,香港有“ ”的美称,连山间的化石也有“ ”的美称。此外,你还知道 有“ ”的美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