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25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试卷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20: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数乘法》同步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化泉小学 张垚杰(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修改)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一、填空

    1.涂一涂,算一算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我发现:在这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

    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解析: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学习新知的完整过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采用动手实践与计算归纳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还要注意在该题的用乘法计算的分析中,应对先约分再计算的算法加以强调。

    2.看图列式计算(求深色阴影部分的面积)

        

    我发现:(1)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

           (2)分数乘分数,用相乘的积作,相乘的积作。

    考查目的: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答案

    解析:一方面,通过图形强化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重点回顾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对该题的具体分析,可让学生通过在纸上折一折的操作活动进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需要加深他们对单位“1”的理解。

    3.在○里填上>,<或者=;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考查目的:主要针对“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一个大于1、等于1、小于1的数,积分别大于、等于、小于它本身”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略(小于1的数);略(大于1的数);1。

    解析: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据特征,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验证加以解决。所选习题之间具有较强的互通性,有利于学生自己探索出规律。

    4.连线找朋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1)                                    (2)

           

    考查目的:第(1)题考查学生将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第(2)小题重点突出分数乘法计算题中对数据特征的把握,同时对倒数的知识进行了渗透。

    答案

    解析:分析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第(1)小题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第(2)小题的分析应从计算结果出发,指向对题目中数据特征的探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有什么发现。

    5.小明储蓄了180元,小刚储蓄的钱是小明的,小红储蓄的钱比小刚多。小红储蓄了多少元?先根据“小刚储蓄的钱是小明的”,把(            )看作单位“1”,(        )×=(      );再根据“小红储蓄的钱比小刚多”, 是把(          )看作单位“1”,(         )×(       )=小红储蓄的钱。小红储蓄了(      )元钱。

  考查目的:对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包括简单的和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类问题。

    答案: 小明储蓄的钱;180,150;小刚储蓄的钱;150,;250。

    解析:教材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并没有特别强调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而这一知识点在后续学习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用文字表述出列式的依据,加深理解。

    二、选择

    1.用5千克棉花的和1千克铁的相比较,结果是(    )。

    A.5千克棉花的重     B.1千克铁的重     C.一样重     D.无法比较

    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实际问题比较分数的大小。

    答案:C

    解析:该题在解答中应使学生排除初始经验可能造成的错误干扰。通过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单位“1”,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用乘法计算出结果并且进行比较。

    2.用简便方法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在分数乘法中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本题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即

    答案:B

    解析:在将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后,其中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一大难点。应引导学生把握题目中的数据特征,理解将77拆分成(76+1)的方法可使运算简便。在实际运算中“×1”可省略不写。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长的,求这块菜地面积的算式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对两步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考查学生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C

    解析:将计算问题与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相结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中应突出分步骤解答的思路,先求出宽,再根据公式计算面积。

    4.一桶油净重100千克,用去这桶油的以后,又买来这时桶里油的,现在桶里还有(    )千克的油。

    A.100               B.101               C.99               D.80

    考查目的:对解决实际问题中单位“1”的理解。

    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和计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第一次用去时的单位“1”与第二次买来时的单位“1”是不同的。在该题基础上,可以继续提出“如果是先买来,再用去此时的,最后剩余多少?”的问题,激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5.有两条绳子,第一条用去米,第二条用去它的,剩下部分相等。那么,对于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你的看法是(    )。

    A.第一条绳子长       B.第二条绳子长       C.无法比较       D.相等

    考查目的: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D

    解析:应抓住题目中“剩下部分相等”这一信息,通过实物操作或者画线段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在剩下部分相等的情况下,第一条绳子用去的米和第二条绳子用去的也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相等,且都是1米的结论。

   三、解答

    1.看图列式解答

                   

    考查目的:利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一方法。

    答案

    解析:该题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线段图,第一种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两个相对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分别说出各个计算步骤表示什么,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和巩固的练习效果。

    2.先比较,再答题

    (1)学校六月份用水56吨,七月份用水量是六月份的,七月份用水多少吨?

    (2)学校六月份用水56吨,七月份用水量比六月份节约了,七月份用水多少吨?

    考查目的: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类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

    答案:(1)(吨)答:七月份用水24吨;

          (2)(吨)答:七月份用水32吨。

    解析: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句的分析,熟悉不同类型解决问题的题目特征。可借用线段图的方式直观呈现不同之处,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如下图。小华每天喝2杯这样的牛奶,他在整个九月份通过喝牛奶可以摄取钙质多少克?

                        

    考查目的: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练习,重点考查学生对答题所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答案(克)答:他在整个九月份通过喝牛奶可以摄取钙质18克。

    解析:该题中“一杯约250毫升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需要学生对题中信息进行筛选。此外,九月份的天数“30天”是一个隐藏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信息处理能力。

    4.一本故事书有120页,小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余下的

    (1)第一天读了多少页?

    (2)第二天读了多少页?

    (3)第三天应从第几页读起?

    考查目的:对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答案:(1)(页)答:第一天读了20页;

           (2)(页)答:第二天读了25页;

           (3)(页)答:第三天应从第46页看起。

    解析:第(1)小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2)小题要注意单位“1”发生了改变;第(3)小题应根据问题,先计算已读的页数,从第几页读起还要再加1。这样的练习对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5.根据以下信息完成统计表。

            

               

    联系实际想一想,这样的天气情况说明了什么?

    考查目的: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晴天8天;雨天16天;阴天6天;答:说明该地区正处于梅雨时节。

    解析:解决问题所需信息“6月份共30天”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审题得出。计算三种不同天气的天数对学生的分析和答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理由充分的前提下答案可以不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7 分享分享1 顶6 踩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20:39:14 | 只看该作者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资料下载方法:在本站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右上角选择用QQ账号登录并完善账号信息后,点击下面的附件下载到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6上1.zip (128.71 KB, 下载次数: 39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9-25 13:56:43 | 只看该作者
5.有两条绳子,第一条用去米,第二条用去它的,剩下部分相等。那么,对于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你的看法是(    )。
    A.第一条绳子长       B.第二条绳子长       C.无法比较       D.相等
    考查目的: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D
    解析:应抓住题目中“剩下部分相等”这一信息,通过实物操作或者画线段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在剩下部分相等的情况下,第一条绳子用去的米和第二条绳子用去的也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相等,且都是1米的结论。

答案是不对的吧?应该区分成三种情况,x-1/2=y/2,这时分别x=1,x大于1和x小于1三种情况进行分析,所以最后结果应该是不能确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9-28 15:25:29 | 只看该作者
fljzwg 发表于 2015-9-25 13:56
5.有两条绳子,第一条用去米,第二条用去它的,剩下部分相等。那么,对于这两条绳子原来的长度,你的看法 ...

学生一根绳两根绳分不清楚什么时候相等什么时候不确定什么时候大于小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9-30 10:27:44 | 只看该作者
方面农村学校教师,为你网点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8-5 16: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9-17 14:05: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下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5: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