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告诉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因此,整合教材,以故事引入故事,以启迪迁移启迪,以“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领悟课文立意,培养语感。
在指导学生精读(1~4)自然段时,我要求孩子划出写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样子的句子,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课件以课文第一幅插图为背景,随答出示写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样子的两组句子。)之后便质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发现了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板书)最后是品读写小柳树的句子,欣赏她的美丽。以不同的方式:同桌对读,指名赛读来比一比谁读的小柳树最美丽!
而在学习(5~8)自然段的时候,我以口述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如:转眼,秋天到了,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果子,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而小柳树呢?什么也没有结。这回,小枣树是不是有机会说小柳树了,她们是怎么说的?(课件:以课文的第二幅插图为背景,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之后组织学生朗读对话,感悟小枣树的宽宏大量。朗读过程中以同桌练读、指名同桌读、男女生分读,并由师生及时评价的方式展开。在朗读练习之后进行小结:读到这里,你又发现这分别是一棵()的小柳树,()的小枣树。最后埋下疑问的玄机:这几组句子里藏着个小秘密。(课件将对话句末的语气词“呗”。)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呗”是一个语气词,用在句子末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心情,读好这个句子。并再在对话里找找,还有哪些语气词?通过小朋友的发现,他们知道了这些字的偏旁都和字的意思有关,另外一部分和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也有落实不当的地方。(5~8)自然段中对话较多,但由于时间限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着实可惜了!而拓展延伸的部分也没有在计划中完成,而是放入了下一课时。在舍弃延伸的环节之后,直间进行写字指导。
总的来说,本堂课的教学预设和教学实况,都有安排不够合理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要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一定要合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过程才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