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教论文 帮助幼儿做回快乐的“音乐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06:4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4-10-22 22:07 编辑

作者  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中心园 李翠玲
关键词:幼儿    快乐    音乐人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常用方式。幼儿更是这样,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费尔阿本德博士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一个“音乐人”。这里说的“音乐人”应该是一个热爱音乐,并能够在享受音乐中找到快乐的人。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情感教学活动。“音乐人”也不同于“音乐家”,不一定要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素质;“音乐人”懂得享受自我,享受生活;“音乐人”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培养而成的。音乐是生命的旋律。有了音乐,生命才如此丰富、厚重、多姿多彩;有了音乐,生命才如此美妙动人。幼儿教育很大部分归根于培养快乐的“音乐人”。 培养快乐的“音乐人”,符合幼儿情感态度的需求,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处理,有助于双边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我们的歌唱教学要能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唱出动听的歌声,唱出愉快的心情,做回快乐的“音乐人”。如何帮助幼儿做回快乐的“音乐人”,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结合同行的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一、说孩子乐听的语言——教学语言选择趣味性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生动、具体的事物。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观形象,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知各种抽象事物、词语、概念等。教师语调应抑扬顿挫富有表情,能以眼神吸引幼儿,以手势辅助说话,使活动像蜜一样“黏”住幼儿的心。如何回归语言的趣味性呢?
1、首先保证语言的情感性和激励性
情感性就是教师的语言应当充满情感的色彩。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递现成的知识,而是使幼儿通过与教师、环境、同学等对象之间的互动,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教师富有情感性的语言能够拨动幼儿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兴趣。教师语音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气的强弱等变化都是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音量和速度、不同的重音和停顿、不同的语调和语气说出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实际运用不同的语言手段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将活动内容、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传达给幼儿,让幼儿充分体验这些情感,并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和情感的满足。例如:优秀的教师在讲故事时,能够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完全融入自己的讲述之中,将其中的情节和情感的变化传达给幼儿,使他们随着故事的主人公一起,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闷闷不乐,一会儿放声大笑,一会儿嚎啕大哭……
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语言中直接体现出情感的色彩,以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爱等态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知识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激励性指的是,通过肯定、赞许、表扬和鼓动等方式激发、鼓励儿童不断进取的特性。幼儿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大,教师应当注意了解幼儿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发现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并以语言加以肯定和赞扬,激发和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幼儿的自信心就是在不断激励、不断成功的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语言的激励作用。教师对幼儿正确的回答、富于创造性的举动,用热情洋溢的话语加以肯定和赞赏,将会激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激情。在幼儿遇到困难或信心不足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帮助幼儿,也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2、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也要有规范性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教师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视语言的趣味性。他们善于从幼儿活动的实际出发,或借助谜语、儿歌、故事、游戏,或以变异的语言形式和手段,或利用教具、动作、表情等辅助手段,使活动充满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爱动、好奇,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象声词使用好。教师的语言可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使得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相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会使幼儿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是指,即教师在讲述中用词要具体,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如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说“从前在一个地方”,就不如“在一座小房子里”、“在一棵大树下”更具体;介绍交通规则,说“一个”汽车,“一伙”人,就不如“一辆”汽车、“一 群”人规范。这样,幼儿在趣味性知识活动中,不仅发展了智力、丰富了知识,而且还能受到规范化语言的训练,从而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06:5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4-10-22 22:08 编辑

3、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保持幼儿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能够诱发儿童思考并让他有所领悟。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保证幼儿活动兴趣的持久性,是一个深刻的话题。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是调动幼儿学习和思考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趣味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发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教师的“教”要能启发儿童的“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趣味性活动,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请看下面的例子。几个男孩在搭建高速公路。教师开着车停下来问:“我的车在哪里交费?”“对不起,还没建好呢,请过一会儿再来!……教师注意到他们只搭了两条同向通行的车道,于是又问:“回来时我从哪里走?”孩子们一看不对劲儿。“哎呀!对面来的车要是也从这儿过,不是要撞上了吗!赶快在旁边搭条反向的车道吧!”可是,建筑区已经没有地方了。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教师在旁边出了一个主意:“有没有什么资料可以查一查啊!”一句话提醒了他们。一位小朋友从一幅公路图片上受到启发:“我们可以像搭立交桥似的,搭一个立体双层公路收费站!”在上例中,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就通过提出“我的车在哪里交费?”“回来时我从哪里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之间冲突的任务,引导幼儿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再通过提醒和点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有效地启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搭一个立体双层公路收费站。有针对性的提问、机智的点拨和诱发幼儿联想的讲述都是教师运用语言启发和诱导幼儿积极主动、大胆地探索外部世界,建构自己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
二、唱孩子乐唱的歌曲——教学内容选择趣味性
幼儿音乐教育其实质是音乐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需要形象、直观,所以要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首先看它的内容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
1、内容生活化
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的、纯真的、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才能学以致用、超越生活、有张有弛,如沐春风。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因为只有选有趣味性、艺术性、生活化的教材,才能使孩子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比如:歌曲《拉拉勾》,这首歌曲有一定的生活故事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故事,他们非常喜欢歌曲中的角色,并通过表演得到启发,陶冶了情趣,受到了团结友爱的品德教育。这样的音乐作品儿童情趣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趣味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相反有些老师选择的教材中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幼儿唱。因为有些歌词幼儿不易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离得较远。所以歌曲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歌唱的兴趣和质量。
2、内容针对化
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不同年龄段孩子应选取不同的音乐教材。教学内容针对性是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按三个阶段设计活动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逐步发展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造能力。如:小班幼儿选择节奏感强,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梳洗》、《抱娃娃》、《娃娃办家家》、《我的身体》等;小班也可选用游戏歌曲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领悟和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如《丢手绢》,老师和幼儿先围个大圆圈,老师可以先清唱,找幼儿当丢手绢人,游戏可以轮流玩,在每次游戏的开头老师都先清唱,最后幼儿会很快的在游戏中学会歌曲。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来完成游戏的过程。选取音乐教材,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在国外称为加上“糖衣”,这便于吸引幼儿。音乐取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
3、内容角色化
教学内容角色化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学习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特有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小班幼儿已有玩角色游戏的愿望,对担任游戏角色很感兴趣,但还未意识到自己在扮演角色,他们对游戏规则理解较差,控制力弱,一般以独自游戏为主。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尝试在小班幼儿中进行角色游戏的尝试,通过让每位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爸爸”或“妈妈”的角色进入游戏,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游戏,体验游戏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和求知欲的发展规律,可选一些谜语歌曲,幼儿边唱边猜想,增添了情趣。还可以选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如《山羊踩痛小公鸡》,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体谅和谦让,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用孩子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择趣味性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方法不当,幼儿易对音乐失去兴趣,这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望。反过来说,独特的教学手段,新鲜诱人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儿童音乐情趣的重要手段。
1、游戏引入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在开学初,我们进行摸底测试,能开口唱歌的幼儿占全班人数30%,不肯开口唱的占20%,由此可见,要求幼儿使用正确方法唱歌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为使每个幼儿都开口唱,我们就用游戏方法,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小班的《懒惰虫》我让孩子围成一个大圈老师用手指游戏导入,然后告诉幼儿手指变成了懒惰虫,指着幼儿唱:“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的全身都是痛,你的眼睛痛,你的鼻子痛,你的一身都是痛。老师一边唱,一边用手指着小朋友的身体,眼睛,鼻子……接着让孩子们一一上来表演,告诉孩子我们还可以把肚子,嘴巴唱进去,例如:“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的全身都是痛,你的肚子痛,你的嘴巴痛,你的一身都是痛。”慢慢的孩子就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口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游戏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不敢开口唱的幼儿都能在这样的“游戏歌”中开口唱歌了。
2、故事、儿歌教学法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幼儿大多爱听故事,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注重用故事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其实,每首歌曲都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幼儿歌曲也不例外,它也有故事情节在里面。例如“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幼儿说:“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引起幼儿倾听的兴趣,接着讲:“从前有两只老虎,跑的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有尾巴……故事讲完后提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幼儿熟悉歌词后,老师又可以对幼儿说:“现在老师要把故事唱出来了!”激发幼儿想听一听的愿望。又如“蜜蜂做工”,“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它歌词整齐,很像一首儿歌。我们先以儿歌形式教给学生,然后在将儿歌转变成歌曲。这种将歌曲和语言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迅速记住了歌词,理解了歌曲的内容,而且还体会到了歌曲的性质。
3、猜谜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教学时,要尽可能选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猜谜法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小雨沙沙》教学前,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均不见。”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的情景。课堂上,老师说了谜面后,让学生来复述老师说的谜面,并以此来暗示学生要认真倾听。这样,学生会产生聆听的动机和自觉意识,便有了聆听的过程。好的聆听习惯是好的聆听效果重要保障。猜谜法明确要求学生在猜出谜语的同时还要说清楚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这样老师能及时在学生之间分享好的猜谜语的方法,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使学生从中受到鼓励。有时甚至可以让学生来出谜,不仅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发挥了巩固、增识汉字的作用,还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谜底,如猜蜘蛛、书包等谜语时,学生广泛主动参与,有来有往,相互交际了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06:50: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4-10-22 22:08 编辑

四、选孩子乐为的演唱方式——演唱方式选择趣味性
许多歌曲活动的演唱方式大多为集体演唱和个别演唱,方式单调,学生唱多了就不愿意唱了。其实在歌唱活动中可以变换几种方式如:轮唱、二声部唱、领唱等。丰富多样的演唱方式能产生奇特的听觉和情感效果,很能提高幼儿歌唱的兴致。
1、轮唱
轮唱:“轮”有滚动的意思。在同一个旋律下,分部唱,轮到哪部就哪部唱,每一部之间要相差两拍,是合唱的一种表现形式,不管分多少部,但结尾都要统一到一部才能结束;“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针对幼儿表现欲强的特点,轮唱让更多的同学参与了歌唱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如歌曲“理发师”:
5 5 5 5 | 6 6 6 6 | 5 3 | 5 3 ||
理发店的 老爷爷呀 咔 嚓 咔 嚓
这里我们就可以采用轮唱的方式,“理发店的老爷爷呀”一组学生唱,“咔嚓”另一组学生唱。
2、二声部唱
二声部唱,指一对或两组歌手同时唱出两个声部,民间则有“双音”、“双声”、“公母声”等俗称。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对于小班孩子来说,通常采用的都是简单的齐唱,尽管少数歌曲也进行对唱,但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幼儿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二声部语言节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的方法,使歌唱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使幼儿的合作、专注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如“篮曲”可以采用二声部唱方式进行。
6 1 2 3 | 2 1 6 — | 6 1 2 3 | 2 1 6 — |  
红 红 太 阳 下 山 啦 小 小 山 羊 回 家 啦
6 — — 5 | 6 — — —| 6 — — 5 | 6 — — — ||
嘿 恩
一部分学生唱歌词,一部分学生唱“嘿 恩”。
3、领唱
领唱是安排在齐唱或合唱的开始部分或中间部分的独唱,因该独唱具有引领众人歌唱的作用,故称“领唱”。独唱者亦称“领唱者”,由一人至数人担任。领唱形式在我国民间的集体劳动歌曲中经常采用,如劳动号子等。在大合唱与齐唱歌曲中也常有领唱的形式。针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差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特点,“领唱”者统领全队,更好地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和合作意识。如歌曲“小燕子”,它的结构分为三段。第一段抒情优美,第二段活泼热情,第三段又是抒情优美,那么我们可以采用领唱的方式,第一三段由一位学生领唱,第二段集体唱。演唱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使整个歌唱活动变得愉快、轻松、有趣。
《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音乐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重要的一环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简单地说就是能帮助幼儿做回快乐的“音乐人”。音乐教学语言、内容、方法、方式的情趣化,不仅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的积极性还必须受兴趣的支配。因此,教师组织音乐活动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愿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愉快歌唱!愿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做回快乐的“音乐人”。
参考文献:
1、《歌唱活动》 许卓娅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第1版第6次印刷
2、冯欢《趣味性歌唱教学》来源网络。
3、泰州市少年宫 陆小继《幼儿歌唱教学初探》来源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0-22 21:37:46 | 只看该作者
该文章作者是邳州市八义集中心园李翠玲,请转载者注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21:55: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23: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