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完成知识再创造过程。学生能主动地在教师指引下,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关注到除音乐之外的其他文化艺术门类,向所学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边缘学科进发。
在教学《姑苏风光》这课时哥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欣赏音乐时自由连接到 “民歌知识”、“苏州印象”、“民歌小曲”等栏目,并由这些栏目再展开。当学生通过记忆回想学过的民歌小曲有如: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扬州民歌《杨柳青》等之后,学生对民歌的概念有了极大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可以退居二线,任由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歌曲的背景以及有关民歌的知识。如什么是民歌,民歌的起源,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种种有关的知识,都能在网络上由学生主动获得。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音乐,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进行,完全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有的学生根据歌名,连接到相关的网站,了解苏州文化,把音乐与历史传说、生活文化等相联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所学的音乐是立体的,是多元化的。在这种环境下,音乐教学变的越来越有特色,学生一直围绕“姑苏好风光”这一主线,通过民歌知识和苏州小曲,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也正符合《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科综合,理解多元化的基本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