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变静为动,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同化 求知欲 生机活力
摘 要: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教师也不能替代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上动起来,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人的发展只有经过主体活动才能实现,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任何教师也不能替代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使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上动起来,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焕发学生生机活力,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的现代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 变静为动,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把生活问题教学化,把教学问题生活化,把教学问题趣味化,使课堂更具活力。 我的做法是,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教学殿堂,让他们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学习, 是生物教学更富有生活情趣和活力,让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与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生物•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这是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之一。有一天,我在七年级1班上课时,按照教学计划,先介绍口腔的作用,然后提问:“你们平常在吃米饭时,咀嚼的时间长了,有什么味道?”有的学生说忘了;有的说吃得太快没有感觉到;有的说他不喜欢吃;只有极个别学生说有点甜味。于是,我根据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导入,并分析讲解,最终让学生记下了书中的结论。接下来,在七年级2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教学计划,在学生起立坐下之后,我突然说:“早餐发的馒头谁的未吃完,现在请拿出来吃。”学生们先是吃惊,接着是笑。我便先拿出一小块馒头吃了起来。第一次在课堂上提倡吃东西,学生们感到非常惊奇,也纷纷拿出馒头吃了起来,而且吃得非常认真。学生们吃完后,我提出了问题:“大家刚才吃馒头时,口中有什么味道?”同学们兴奋地说:“刚开始没什么味道,后来有点甜味。”我趁热打铁地问:“平常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很多学生说:“吃米饭的时候,有时有点甜味。”待他们讲完,我简单的介绍了口腔的作用,顺势导入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节课上的得心应手,下课后学生们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这堂课的收获。 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逐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酶的特性”一节中,教师可展示一袋加酶洗衣粉,首先让学生注意洗衣粉上的使用说明,强调为什么这种洗衣粉要在60 ℃以下的温水中使用,那么我们平时使用此洗衣粉时,使用多少度的温水其去污效果最好?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一系列探究。象这样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探究的问题与现实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探究兴趣,而且有助于体会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也体现新课程“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