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利用网络收集备课资料的教师比例占 46.2% ,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时,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的教师比例占38.7% 。可见,部分农村教师利用网络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他们对网络的资源利用率较低。
农村教师网络协作交流也不够理想。经常上机或上网的教师所占比例占 64.8% ,拥有个人电子邮件的教师占 76.9% , 经常使用网络交流平台的教师比例占17.2%,其中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的仅占 8.4%。调查数据表明, 农村地区的教师交流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教师仍处于孤立的状态,局限于个人的教学事务,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和其他教师进行有效地协作互助。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将经验知识储存于大脑之中,没有和其他教师交流分享,而这种经验性的知识一旦随着教师调动或离职,就将流失。其实网络信息技术早已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在农村地区由于设备缺乏,教师不注重发展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导致他们很少上网搜集教学资料,就连大家所熟知的一些交流平台,如E-mail、EMSN、BBS、ICQ和Blog,他们几乎从不使用。
(四) 农村教师缺乏积极的主体自律和反思
信息技术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农村教师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个大环境的感染,国家也实施了教师远程培训计划,许多学校积极响应相关政策,组织教师参加网上远程研修,派大批教师前往发达地区进修学习,但结果仍不如人意。许多农村老师不管是参加远程培训还是参加学校平时组织的外出实践学习活动,都是被动的参与,缺少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日常管理的重大决策,在课堂教学中更要突出教师的自主权。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得更好,农村教师很少思考。此外,由于受小考、中考和高考的负面影响,学校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性、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教师如果缺乏应有的专业自主权,在教学活动中就会缺失主体地位,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也就难以产生。
二、 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育信息技术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的重大变化,同时也促使教师从思想观念到实践都有了变化、创新。然而农村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能力总体还是比较弱,相应的培训和要求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这就导致农村教育比较滞后,同时农村教育的缺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如此困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帮扶力度
1. 加大对农村学校信息设备的投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许多农村学校面临着信息设备缺乏的困境,导致学校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无法与发达地区交流经验,共享教育成果。因此,国家应多关注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加大对农村学校信息设备的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普及,为农村教师专业提升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
2.进一步加强落实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2001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已经联合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为 3.75 万所农村初中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 其目的就是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推动下,国家需进一步加强落实农远工程,使其惠及到所有的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从而为提高农村教师的学科水平和教学专业能力搭建平台。
3.积极推进“教师网联”计划
“教师网联”是教育部新一轮振兴教育行动计划先行实施的重大项目,宗旨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构建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素质提升提供支持和服务。构建“教师网联”能够加强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通,实现教师教育领域内的行业联合,共建优质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近年来,尽管教师们的信息化教育技能已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仍然偏低。“教师网联”计划可以解决以往农村教师培训所面临的地域广、居住分散、经费不足等诸多困难,是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