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听,秋的声音》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通过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选择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3.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根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写诗文。
5.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6.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二、说学情
秋天,对南方的孩子来说是不太明显的,所以就要激发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的积极性。三年级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成了这堂课的设计依据。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了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把“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三、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出示秋天的图片,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在教学第一到第三小节时,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力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一,仿写诗歌,就最大程度的整合了个人和集体的力量,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4.“直观教学”法
通过投影、录音的配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这个课件的制作,注意到了实用与美观的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四、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 不知不觉,我们送走了炎热的夏天,迎来了凉爽的秋天。(欣赏图片)
2.你们觉得秋天美吗?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呢!我们一起去感受吧!(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