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媒体让经典诵读有根提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媒体让经典诵读有根提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长坪小学  黄利荣
内容摘要: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学校积极开展优秀诗词诵读活动,还参加了省级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活动。然而,诵读过程中,引起家长误会,认为严重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其实质是在经典诗词诵读过程中,教师采取的诵读方式、方法、策略不当造成的。运用多媒体开展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创设情景,优化诵读,开展诵读活动,让经典诵读有效,让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后继有人,代代传承,生出根,发出芽,甚至根深蒂固。同时,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积累知识,发展语言,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提高思想修养,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关键词:多媒体  经典诵读  兴趣  传承  有根
一场口水仗:中国利川网“市民直通车”中,为学生该不该进行经典诵读,曾掀起了家长、教师、本市经典诵读课题组专家三者之间的口水仗,争论时间长达一月余。家长认为:课本都学不好,还要学生诵读那么多经典,是严重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完全没必要;教师观点: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专家说,经典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开展诵读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言行受到潜移默化,提高语言能力,要继承和发扬,让学生从小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静思三者的话,都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家长观点,他主要考虑的是“学业负担”问题。那我们何不就“负担”问题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让三者都无意见,又实现祖国优秀经典诗词的根脉不断,还促使学生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呢?笔者尝试了运用多媒体,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这一省级课题得到深入研究,家长乐意、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为学生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发生争论,就因为学生不愿意诵读,教师强制。于是学生告到了家长处。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教学方式方法与策略手段问题,是否调动学生诵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如在二年级开展《三字经》诵读活动。教师将三字经抄于黑板上,讲着空洞费力,学生听不懂,看着这些枯燥的文字,索然无味,哪有兴趣诵读,更谈不上记忆了。运用多媒体设备,从“昵图网”下载三字经图片,既有三字经的内容,又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还配有历史故事。像这样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从白板上一展示出来,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进来,不但能主动大声诵读,而且达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目的。学生乐学,我们的经典文化才有可能生根,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经典诗词的学习也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教师道不清,学生读不懂,更不要说想象意境了。运用多媒体设备,把诗的意境通过图画、声音再现出来,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对多种感官进行刺激,生动活泼地呈现经典诗词。诵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借助制作的PPT,出示图片:云雾缭绕的白帝城,美丽宽广的江陵,壮丽蜿蜒的长江,江边耸立着一座座的重山,学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早就窃窃私语,指指点点了,教师顺势引导诗中的地名,逐渐把学生带入诗中,在情景中理解,在理解中诵读,加之诵读时再配上古筝曲吟诵,更容易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了。在这样的诵读活动中进行经典诵读,学生爱诵读,易诵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经典诗词的浸润,中华文化之精髓深入学生,文化之根脉植入学生心中,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大有希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19:52 | 只看该作者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诵读
经典诵读,顾名思义,重在诵读。课标要求,诵读经典要能展开想象,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和进行情感体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别说学生了,老师做到这点都有难度。只有运用多媒体,借助网上教学资源,播放优秀朗读视频,其铿锵悦耳,有滋有味的朗读,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盘,激荡起学生心底的涟漪,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引发学生自主欣赏、跟读、练声,帮助学生提高诵读水平。如《枫桥夜泊》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通过图片,对诗中描写的景物易于理解,但是,对诗中张继的“愁绪”的理解和把握就相当难了,学生想象到的意景就相当肤浅。此时,配上苏畅演奏的《枫桥夜泊》古筝曲,味就出来了,诵读难点会迎刃而解,实现诵读的最大优化。
优化诵读唱古诗。《梅花》、《别董大》、《江雪》、《小池》等100来首古诗都有视频视听资源,让学生在唱中记忆,在歌声中领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其中,享受其中,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持续诵读、积累经典的积极性。
长期坚持每周1小时的经典诵读,运用多媒体开展“多读、多写、多积累”,读出语调,感受韵律,诵出节奏,随着学生语感的增强,积累的丰富,素养的提升,能力的提高,经典文化得到传承,母语根基得到奠定。
四、运用多媒体,开展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归类。经典诗词诵读到中高年级,需要归类、整合,巩固记忆,储存在学生大脑中,最终实现说话、写文章信手拈来,学活用活。借助多媒体展示归类诗词,如把表达深情厚谊的诗归纳在一起,《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等进行再诵读,体会诗人与友人的深深离别之情;把描绘儿童情趣的诗归纳在一起,《村居》《所见》《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等,通过再诵读,去感受儿童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还有描写边关生活的诗,田园生活的诗等等。
借助多媒体写名句竞赛。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让学生把诵读过的诗词中的名句打在电脑上,看谁打得多,然后交流,以邮件的形式互发,最后进行综合,让每一个学生积累更多的诗词名句,这比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有趣多了。玩电脑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再教他们互发邮件,他们就更来劲儿了。会的同学高兴,能积极完成作业,不会的同学那个急样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最后终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任务。互相交流完成后,那就是运用了。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句用在学习、生活中,写上两句话后,统一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换一种方式做作业和交作业,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也比平时的书面作业好。
还可运用多媒体进行经典诗词知识竞赛,配乐朗诵竞赛等。这些形式,学生易于上手,便于所学诗词进行整合,让经典诗词后继有人,根深蒂固,让经典诗词浸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介入经典诗词诵读活动,生动形象,乐趣无穷,以诵读代替机械抄写,减轻学习负担,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得到传承和吸收,并在学生心中生根,乃至根深蒂固,让西方消极文化无法渗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积累知识,发展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5: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