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视野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创新整合
摘 要:初级中学是基础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石,和谐的家校关系铸是就基石关键因素之一。将学校教育的专业优势辐射到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体互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教育的相互协调,更能够增强乡村基础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整体效果。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校合作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热点关注与问题诊断
(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把学生表现出的不足与问题全盘推到家长身上,认为家长素质不高或不重视学生学习;有的家长则认为教师让家长到学校“解决问题”是教师太无能。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该学校全权负责,孩子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家校和谐发展本是双方互动。共同参与是合作的前提,沟通交流是合作的基础,如果家校双方缺乏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就会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在家校和谐发展过程中,学校或教师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如搞家庭教育讲座或让家长读一些教育专家的文章。家长会也几乎就是校长或专家的一次报告会,没有任何创新。家长“听”的多,“谈”的少,也造成了部分家长不愿意参加家校和谐发展活动的情况。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活动落实力度不大、难以持续家校和谐发展计划是制约家校和谐发展目的实现的重要问题。现在几乎每个学校在新学期都会制定家校和谐发展的工作计划,但往往受到诸多常规教学工作的影响,造成计划没有变化快,很多工作难以持续甚至是根本无法开展,有的活动即便是开展了,也会出现组织不力、实效性差的问题。
(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内容非常有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很多,但据调查发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渠道还是非常单一的,仅仅是“家长会”、“接送孩子时和教师交流”、“家访”、“校访”,而这些活动也是以教师和学校为中心,以了解通报学生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则很少关注、很少沟通。家长和学校缺乏有计划、有深度的长期共育层面上的合作。调查还发现,家长实际参与学校教育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其次才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学生的能力方面”居第三。
二、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策略
(一)、更新观念,学校教育应主动关注和指导家庭教育
1、 “指导”-家庭教育的指路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家长从正反面的经验教训中,逐渐认识到家庭这一社会化摇篮的地位。尽管家庭教育重要已成为人们的常识,然而怎样才能搞好家庭教育却并非是尽人皆知的。
⑴家庭教育知识贫乏。对孩子或溺爱或虐待,或强制或放任;一会儿操之过急、包办代替,剥夺孩子们应有的权利,扼杀他们的个性、灵性、独立性、创造性,要么一味迁就、放弃家长们应有的责任,养成孩子们的霸性、儒性、依赖性、娇纵性。
⑵家庭教育方法落后。现在家庭教育要么是 “棒头教育”,要么是“填鸭教育”还有的家庭崇奉“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是“大棒加胡罗卜”,尽管花样翻新,但毫无例外都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⑶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环境问题往往被不少家长忽略。他们不懂自己的举止言行、思想情操是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在影响和塑造着孩子心灵的。因此,在孩子们面前往往肆无忌惮,或揭短攻订,或虚伪造作,或粗野蛮横,或懒散怠惰,对自己不加检点。某些家长甚至带孩子一起做违法、违纪的事。有的虽然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其家人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起着根深蒂固的先导作用,然而,或自身多年习惯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致使孩子们耳喧耳染也受到影响。
2、“落实”-家庭教育良师益友
⑴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然而在文盲半文盲多达二亿多的现阶段,许多家长教育孩子只是“跟着感觉走”。即使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家长,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基本上也是“跟着感觉走”、孩子的成长与大部分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的疲软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特别是孩子拥有的知识已明显地超过父母时,父母自感无能与子女自以为是的情况越加明显。孩子越大,“顶牛”现象越多,而且是一经开始就愈演愈烈,使得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丧失信心。通过学校以各种教育形式的指导工作,使家长们明确了离己的社会职责,了解了一些具体知识,不仅心中有了数,也使家长们看到了自身的潜力,从而增强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