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校长培训有感 从德育教育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9:4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一度的暑期完小校长培训班已经结束很长时间,今年培训的内容非常精彩和有针对性,几位校长围绕德育,针对文明礼仪规范进行较好的阐述和现身说法。德育工作常常被称为“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尽管大家都觉得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落到实际行动中,往往就失去了其应有之意。

在学校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常态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途径是晨会、班队会、校会、品德课堂、其他教师课堂、各种节日的专题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式比较模糊。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比起来就显得相对次要,而落实到工作中往往是轰轰烈烈的专题和主题活动。这种德育的现状,一位教授举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3月5日到了,各个学校、班级都举行学雷锋活动,一位班主任老师跟孩子这样说:“孩子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学雷锋做好事,每位同学这段时间要多做好事,每天把做的好事跟班长说,班长要记下同学们做的好事。谁做的好事多,老师到时候要进行表扬和奖励。”他分析到:这里给学生传递这样的三个信息:学雷锋做好事,是有季节性的;学雷锋做好事还可以统计和要说出来;第三学雷锋做好事,可以换来表扬。而这一些恰恰违反了提倡学雷锋做好事的本意和初衷。恰恰就是这种违反本意的学雷锋活动成为当下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开展一项德育教育活动,要定期总结,进行表彰活动,给学生们传递的信息是:做任何事都要获得好处,要有目的,与个人的德行修养、品质提升无关。从而造成了今天教育的一种现状:学校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北京大学钱理群语)

这充分反应了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也说明了重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刻不容缓。如何改善当前学校的德育现状,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很难一下子说的很清楚,当我认为教师管理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的道德素质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传”等等,都在反应着这样的道理。由此,我想到的是我们学校在教师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可以说是一种学校管理的有益尝试。

首先是教师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两年,我校一直在推进学校管理精致化的进程,要求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落地。并在2013年的7月完成了《宋庄镇中心小学岗位职责制度汇编》,详细列举了学校管理各方面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在教师管理方面,学校有教师请销假制度、年度与绩效考核制度、学习制度等等,学校配有指纹机,用来教师的出勤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学校在2012年提出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并坚持推行。这一系列的制度,推进了我镇教师队伍管理的逐步提升,规范了教师队伍的管理。而回头来看看,这些制度的管理,保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的行为规范的底线,是最基本的要求。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底线的保证。

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我校这两年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教师关心的请销假,只要符合要求,学校尽量满足,对于家中有病人、家中有中考高考孩子的老师,学校尽可能地放宽考勤的尺度;在轮岗交流的过程中,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的老师,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优先考虑轮岗教师;教师工作和生活有困难,尽力给予解决;教师家中有老人去世,安排人去慰问……当然以人为本的管理,学校做的还很不够,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与培养、教师生活困难的解决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人文化的管理,关注的是教师的内心,这是更高层次的管理。

人文化的管理并不意味着不要制度,制度管理并不意味着不要人性化。用制度管理守住学校教育的底线,人文化的管理,为人的需求、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更多的空间。回到学校德育教育这个话题,我想德育工作,要有规范的制度守住德育教育的底线,比如说学雷锋活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乐善好施,是每一名中华儿女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与统计和表扬无关,用制度来告诉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作为中国人要具有这种品质。同时更要有人文化的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学校教育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0: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