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获奖论文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以其具有交互性强、适用于个别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特点,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加快了语文教学中学生与知识的相融相通。本文从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课堂气氛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浅谈了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越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影响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1],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勃勃生机。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硬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重方法、促思维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建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2],有以下转变: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由教师的演示工具变为学生的认知工作;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上述四个转变,对教师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课堂气氛等有着很大的影响,也是树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
一、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具有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想,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一)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实验明确告诉我们,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如果能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这一新知的具体形象(图片、音乐、视频等),可以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快学生掌握新知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观潮》这一课时,学生都没有看见过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所以在开始上课时,我便播放大潮的实况录像,录像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听着岸上人声鼎沸,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看着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孩子们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大潮之中,他们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用应用网络资源,巧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材料,增强素材的趣味性,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与方法,而这正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我利用网上资源先出示一年四季不同的画面。后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见,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其次应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促进情景的形象性,让学生更易理解。语文中的许多情景,因其学生没有亲眼看见,学生难以理解。如果能将这些情景以生活中的实物形式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妙。而先于学习事件的“情境”可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需要、认知准备和情感因素;学习中的“情境”则直接涉及影响学习兴趣、动机、理解、态度、方法种种因素以及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