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师资力量薄弱
周口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比例不合理,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占的比例较高,不少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在农村中小学当教师,即使考到农村中小学当教师,工作几年后也会想方设法到县里或市里学校工作。在这种年龄结构下,很多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接触计算机很少,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束手无策,因此年龄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
据调查周口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部分教师同时担任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课程,课时比较多,教学任务比较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没有心思花费到加工教育教学资源上,信息素养难以提高。因此教师数量少也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
(三)软硬件资源不足
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物质基础,而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大部分学校也开始了部分投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6]虽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已经引入了计算机设备,但设备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只有一个机房,机器在30-50台左右。并且机房仅仅是为上信息技术课准备的,没有利用空闲时间开展网络教学。周口市教委虽大力投入“校校通”工程,大部分农村中小学能够连入互联网,但在网络的利用上并不能达到各个中小学都有自己学校的网站并能在网站上进行交流。这样就影响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
而对于软件的投入也不多。据调查学校有软件资源库的很少,在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大赛时,大部分教师求助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帮助做课件。在这种软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很难提高。
(四)培训力度不够
农村教师参加信息素养培训的机会很少,即便参加一些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无非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网络等计算机技能方面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知识,不能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培训。另外,培训的教师多数不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没有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很难提高。
(五)缺乏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评价是为了促进更好的发展,正是缺少评价标准,才使中小学学校从思想上不重视,导致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淡薄,不能自觉的加强信息素养的学习和训练。即便是信息意识强、信息能力强的教师为了图省事,为了减少工作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强。
五、建议与对策
根据对河南省周口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中小学师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也就是说,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7]因此,首先转变中小学校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然后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使教师们意识到具备与自己工作、生活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水平是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
提升教师素养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配置合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8]目前,河南省周口市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第一结合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第二,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中小学精品课程、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录像等,供教师之间共享教学资源。第三,提供研究性学习平台和协作学习平台,以便中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