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6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今天,初中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健全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初一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中一些古文材料,初一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都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在下课以后,学生都还在争论课堂上的问题,并且纷纷向我反映最喜欢上历史课,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了新课改要求的让学生自我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在以后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问题,事实上是我们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开拓,没有认识要使学生能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就是要让他们有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无疑于使学生在成长中先行失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09:09: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带来教师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让教师自觉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权。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  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七(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徐世慧和马蕊琪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徐世慧和马蕊琪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  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七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七(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你想跑得更快吗?你想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吗?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请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走上工作岗位已有半个学期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许多体会。回想两个月来的工作,教学上主要以下一些感想:
1、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没有充分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但我还是以教师讲为主,没有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日后工作要改变的。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2、准备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历史课堂不应该就是讲教材,课程资源应是一切与历史有关的东西。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

3.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一、生动地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我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历史学科的电视、电影录像资料来源于历史纪录片、科教片、文献片、专题片和历史题材的故事影视片。前者真实可靠,后者虽不是历史的实录,但能反映当时历史风貌,再现某些历史事件或某些历史人物。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功能,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

历史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通过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

以上就是本人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迅速的成长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上半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到底有哪些值得反思和回顾呢?回想这两个月来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油然而生,不禁感慨万千,有失误的难受,也有成功的快慰,总之,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必须要认真总结反思,好好思考一下。

  先把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做以回顾:

1、            组织不利,缺乏活力

     在第一单元的探究与活动课中,主题活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提前做了布置,叫学生自由结合,五六个人组合成一组,课余时间上网、查图书资料、看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资料,整理成文字材料,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并从各个组中抽出代表作裁判,从而评出优胜组,并让学生做主持人,活动安排好了以后,我还辅助学生上网络查了跟民族有关的资料,基本上让学生来做,老师指导观看。到了学生上课开展活动的时候,擂台赛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乱做一团,各组发言的同学演讲毫无激情,语言干巴巴的,缺乏感染力,而且声音很小,下面的学生都听不进去,最差的就是各组代表只是在念资料,纯粹是拼凑材料,没有一点加工,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无法吸引人去欣赏,那象是擂台赛,几乎就是念书,还坑坑巴巴念不清楚,学生各行其是,乱作一团,怎个是乱糟糟的。回想一下,估计是学生缺乏经验,时间仓促,自己是急于求成,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组织能力欠缺造成的。

2、准备不充分,课堂效率不高

       由于“新课改”历史教材使用的是北师大的版本,在远程教育网上的课件资源对不上,只好用其他教育网站的资源,但其他网站的课件不多,而且下载不方便,上多媒体课比较困难,并且课件也不好使,课件也单一,有的只是幻灯片。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一课中,不知是电脑的故障,还是网络的问题,在该播放幻灯片的时候,点击鼠标半天也没动静,课件无法打开,重试了许多次,都无法播放,耽误了半节课,最后只好拖堂,耽误了教学的计划的正常进行。主要问题是自己是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应该把课件及时下载,熟悉课件及操作多媒体过程,提前演练好播放过程,上课时要及时准确播放,与教材同步,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配和教材完成课堂任务。

3、重机械理论,忽略理解消化

       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内主要矛盾、大跃进、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虽然我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的是热情洋溢,兴致勃勃,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理解认识不到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阐释的不够形象,学生理解不深,头脑这中没什么印象,很容易混淆概念,理解产生偏差或错误,很难留下记忆,要采用其他方式来教学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教学上的问题和不足,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骜述了。接下来把半个学期来的成功和收获简单地进行回顾总结: 1、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拉近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学习历史课,对学生理解体会历史知识很有帮助。获取历史知识需要感性认识。但平时的历史课有很大的局限性,历史课全靠嘴说,学生既没有经历过,也没有直观的感受,学习近现代历史就会感到疲倦乏味。我在上“人民公社”知识的时候,给学生展示当时的粮票,让学生知道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情景,是吃“大锅饭”,实行供给制;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访问长辈或农业工人,了解“文化大革命”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相关情况。学生既强化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在社会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虽然远程教育网上的课件资源和我们的教材不配套(人教版),但学校的互联网设施已经建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把形象直观 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展示到学生面,配合教材知识加深记忆,增强教学效果。我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伟大的历史转折》、《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等课中利用网上下载的幻灯片插播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明显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在教学中还有一些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难登大雅之堂,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lishilaoren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故事及点滴反思与体会。
一节历史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七年级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道题: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同时提醒学生可以看教材,看课外书籍,查字典。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很多学生踊跃欲试。





生甲:我看过《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刚做国君的楚庄王胸无大志,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让他猜个谜,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批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学生掌声一片。
   学生乙:春秋时期,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赵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许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赵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
   我很满意学生的表现,同时也注意到一向不爱作声的学生乙犯了一个小错误:应该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赵王。但我不忍心泼冷水,也就鼓励性地说了声“你真不错”,并未纠正他的错误。
反思: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总想着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上述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所以当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请大胆地说“你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01: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