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应该使用尊重学生性的教育语言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举止规范、语言文明,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如人意的语言。“把课文给我读几遍。”“你真‘聪明’?”“回家把作业给我做好,不然……”“你姓猪吗?” ……在这些语言中含有侮辱、讽刺,甚至有的教师还辱骂学生。这些都是学校不和谐的音符而且也给学生做了负面的榜样。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有一种期待:学生因自己而快乐,课堂因自己而精彩。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美丽的期待,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忽视,这个美丽期待的实现程度与教师教育语言的尊重度成正比。
语言作为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载体,是衡量教师对学生尊重层次的重要标尺。由于教育语言作用的对象通常更具有针对性,所以带给学生的心理体验,也要比作用对象相对宽泛的教学语言更强烈。
如果教师在教育语言中注意了对学生的尊重,把教育要求和尊重同步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鼓励鞭策,甚至会有愉悦和幸福。这种情感体验会立竿见影的写在学生脸上,并且立竿见影的被学生转换成自己学习的情绪背景——学生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走向愿意落实教师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具化为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给过自己尊重和关爱的教师所教的课程。
由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永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比,教效果的提升便成为必然。我任教的九班有个叫杨明的孩子,总体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政治成绩却非常好,他对同学说,政治老师对我好,很尊重我,所以我愿意学习政治。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微妙接触,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语言处理得不好,极有可能事与愿违,劳而无功,甚至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使问题雪上加霜;反之,如果处理得好,则会事半功倍,师生之间容易达到共鸣,开放出美丽和谐的心灵之花。
教师如何处理教育教学语言才是恰当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舍此,一切教育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