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设计理念:
本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按课程标准来上课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修改和重组了教材。本节课我主要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经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底面的观察,及摸一摸、画一画等体验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现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中,经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提高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纸张、等工具,钉子板,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学情调查
二、合作探究
1. 引导: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请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先看一看、摸一摸它的表面,再跟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积木,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主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交流:让学生拿着积木,先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一说感受。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圆柱的底面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
2.提生回答:你拿什么形状的物体?摸有什么样的感觉?
三、展示交流
1、请小朋友先在小组内议一议,用什么方法画下这些面,再分工画一画。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2、请3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这些物体的面。
3、给物体的面起名字。
画的真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XXX,恩,这些物体的面也有名字,师起名字。(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感受“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面并交流直观感受,初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再提供多种工具,让学生自主地把“面”从“体”上剥离下来。针对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操作工具,思考怎样操作,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不同操作方法的交流,实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共享,加深对“面”附着于“体”的感受。】
4、谈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这些图形见面。(出示“试一试”挂图)看,这里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吗?
在学生回答时,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如:信封的面是长方形。
【设计理念: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对图形的已有认识去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形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师示范,再提生上台围一围。
(1)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想围一个吗?
(2)让学生自己围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然后把学生围成的不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班内展示,并指名说说是怎样围的。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
再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围一围,并说说为什么在钉子板上不能围成一个圆。
【设计理念: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再画一画,围一围,让学生体会“面”与“体”的关系,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
四、达标检测
1、用下面的物体各能画出哪个图形?用线连一连。
2、找规律,画一画。
——— ——— ——-
3、
五、总结提升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六、预习指导
1、你会折纸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折美丽的三角形。
2、教师先示范折的方法。让学生回家折一折。
3、预习课本第19-20页的内容。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