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昌江四小 肖丽芳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的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学情分析
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从关键字词入手,通过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生活中有许多出乎我们意料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就叫做“没想到”。
二、导入新课
好,我们准备上课,好不好?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告诉我,为什么要把第一次读得这么清楚。很好,我认同你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
三、感悟母爱,品味轻与重
1、刚才说了,在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就叫做没想到。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但作者这一抱,也抱出了几处没想到,请大家自己读课文1、2自然段,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2、交流: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2)“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画这句话?竟然)
3、其实文字都是会说话的。再读一读,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大屏幕出示四句话。)
4、交流,适时板书:轻 重 89斤 100多斤 力大无穷
5、我以为母亲很重,有( )多斤,没想到母亲很轻,只有( )斤;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同学们,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竟然没有发现母亲的身体这么轻,我心里什么感觉?(难过)(指导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