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阅读课,我们似乎找不到特别新颖的活动设计亮点。我们通常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读前活动多以对话,图片,视频来呈现目标重点词汇,为文本解读打下基础。读中环节,实现快读,略读,细读,再读四步对文本解读。而读后环节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比较困惑的一个环节。如何设计这个巩固拓展的环节呢?今天,我读了华师大2014年1期的《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读后活动设计有效性的课例研究》,真的是受益匪浅。
*目前读后活动设计存在以下不足:
1.活动设计忽视文本主题内容和重点语言,导致语言生成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2.活动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
3.活动设计缺乏连贯性,层次感,活动之间严重断层,语言输入输出缺乏足够的衔接等。
4.读前和读后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读后活动流于形式,实效不大。
*文章指出,读后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设计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
2.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层次。
*如果要达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要做到以下三点:
1.活动设计安排要切合不同课型的主体模式,阅读课的读后环节应该体现由文本到生活的升华。
2.各个活动环节应体现由易到难的梯度。
3.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时机的合适性。在初次阅读文本时,由于学生对语篇语言理解尚未达到输出归纳的语言的程度。教师的问题设计不能期待学生得出综合性、概括性的回答。
*读后活动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 文本理解型。包括文本词汇练习,段落填空,语篇填空,基于课本的文本复述。
2. 应用拓展型。基于文本的小组话题讨论,调查报告,海报,广告设计等。
3.偏重表演型。 基于文本的采访,问答,角色扮演,辩论等。
4.写作型。 包括基于文本的主题写作,读写或改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