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都知道,这些不可能。你笑话吧。午夜是没有十三点的;荒凉废弃的小巷后面也不会存在花园;老人和十几岁的孩童也不可能一起嬉戏。但在《汤姆的午夜花园》里,这一切都真实发生了。梦也好,真实也罢。
弟弟彼得得了麻疹,为了避免传染,所以汤姆必须要到姨妈家里去呆一段时间,然而在一家没有小孩的公寓里,汤姆实在是太寂寞了。“这是我去过的最遭糕的地方了!”他写着:“彼得,我一定要做些什么事情来逃离这里。”渴望自由的情绪仿佛溢出了他的身体,散发到房间里,大到要冲出四面的墙壁,让他获得真正的自由。
历史惊人相似——不只汤姆。几十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有一个小姑娘刚刚失去了爸爸妈妈,被迫寄居在亲戚家里,只有三个年龄差距颇大、通常不屑于和小姑娘一起游戏的堂哥。这个小姑娘,也如此地渴望能有一个人,陪她一起玩,能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她玩。
时光在这里可以交错,梦境在这里可以倒转。于是,两个人强烈的渴望,在老房子里微微地颤动着,在巴塞洛缪太太的梦里,在午夜的十三点,成为了现实。两个人在他们的秘密花园里,度过了长长的一段天堂一样的时光。
找了找百度,《汤姆的午夜花园》多年以前曾在国内出过一次,那时译名是《大座钟的秘密》,这本书是菲利帕·皮尔斯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初版于1958年。当年即获得了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国际青少年图书委员会评奖团又授予这部作品以荣誉奖,推荐给世界各国。菲利帕·皮尔斯是一位寡作的作家,然而她却是战后英国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评论家J·R·汤森特在评论集《对于作品的印象》中写道:如果要推举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儿童文学的杰作的话,我首推《汤姆的午夜花园》。他认为它是卡内基儿童文学奖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作品。
尽管名字像暗黑文学,可看到后还是无法抑制地爱上了。看到《汤姆的午夜花园》结尾的时候,却会觉得砰的一下,整个人被击中了的感觉。
书里,“汤姆朝她奔去,他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好像彼此认识了好多好多年,而不是今天上午才第一次见面。还有呢,艾伦,不过我知道说出来你会觉得更加不可思议……当然啦,巴塞洛缪太太是这么一个干瘪的老太太,个头比汤姆大不了多少,可是,你知道吗,汤姆用两只胳膊紧紧地抱住她跟她告别,就好像她还是一个小姑娘似的。”
所以,《汤姆的午夜花园》才会如此动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我说不出这心为什么那样默默地颓丧着。是为了它那不曾要求,不曾知道,不曾记得的小小的需要。”
好的儿童文学故事里,会读出一种温暖,即使文字很晦涩,即使言语很悲哀,仍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一轮光芒。特别是几十年前的那些温暖的故事里,这些不为人知,不被重视的“小小的需要”,却常常被异乎寻常地珍惜着,被捧在手心里,好好地呵护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