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善教、利导、寓智”——高中美术教学之微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1:3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善教、利导、寓智”——高中美术教学之微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主动性教育作为美术课堂的永恒追求。需注重做到以下几点:1.备课:以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2.导课;精心设问,创设学生主动发展情境;3.科学评价:升华学生思维火花,激励学生更好成长。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擅于发明的发现者。””作为“浇灌花朵”的园丁——教师,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地传承知识,照本宣科地复述教材,而应升华到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研究,学会创造。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艺术,还要将主动性教育这根主线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所以完成一节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探索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备课--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深入人心的新课程理念下,作为课堂的教学的基础环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而要达到教师的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要三轨并进,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探究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为了使主动性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备课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理念的转化: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来体现,具有主动性的科学素养,以学生为主的科学理念。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教授者”而是“引导者” 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三是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 突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备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是学生积累、感悟、运用的基本材料,也是激起学生创新灵感的起点。教师不仅要备手头教材还要备课外教材、媒体信息 及多渠道信息。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中,不仅备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还备课程标准及各环节所需信息,利用了当地便利图书馆及当地特色文化(回族艺术语言)及媒体网络等素材。同时在教授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挂图、视频等辅助设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作用,直观展示课程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课程的内涵外延,也有利于教师探索创新、指导教学。
(二)备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树立“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思想。高中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内容丰富,知识的概括性、抽象性和人文性增强强。高中生存在着很强的个性差异,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因人而异。备学生,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每位学生的情感、兴趣以及性格特征及知识积累,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三)备教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的知识将在学生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合作探究、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关注各学科关系,注重师生沟通、交流,提升学生情感。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中,采取多学科联系法,如音乐、文学、英语等课程都有自身的艺术语言,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对比法在音乐情景中感受音符带来的语言美,在文学情景中感受文学美,在英文情景中感受单词美,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绘画美,从而实现感受鉴赏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1:39:20 | 只看该作者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就像一场戏有一个精彩的序幕。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在教学中导课犹如“序幕”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像花朵吸引蜜蜂默默引导学生的思维。良好的导课应该像桥梁一样联系着旧课和新知,要依据新课程教材要求,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进入新课。
(一)        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阿米尔曾说:“ 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所谓“吸引性”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启发学生心质,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兴趣。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
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导课中,一开始就将中国传统的大红剪纸窗花出示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就有一个冲击感,拉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既而开始浏览色彩鲜艳的、质朴的、造型特点怪异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使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兴趣。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尤其在导入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增强求知欲望,让学生以主动者、探索者的身份进入教学情境中,教师适度引导、设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中。以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在极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吴道子的故事:“有一次皇帝安排吴道子和李思训去四川嘉陵江绘画写生,李思训废寝忘食认真绘画,吴道子却被嘉陵江优美的风景陶醉了,物我两忘,没有完成任务。回来后唐玄宗召见他们要欣赏作品,吴道子两手空空匆忙赶去,大家猜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们猜测到“吴道子被驱逐出去;吴道子被免职;吴道子拓印了李思训的绘画交作业;吴道子当场作画”等众多猜测产生,这样运用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
(三)导课应具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基础,选择多样方法,做与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如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中,我根据我们生活的城市现状,展示我们同学们小时候生活的城市场景和现在他们生活的正在建设中的城市风貌场景。当他们发现了自己旧时生活的一些生活足迹时,显得易常地激动,纷纷诉说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的一些有趣故事。然后我顺着他们的思维,播出了城市的现景。欣赏完后问“你们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旧城改造得怎么样?是好,还是不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切都在有针对的前提下非常顺畅地切入主题,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起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三、设问-过程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主动性的一个过程。如何在课堂中“提问”实际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21:39:25 | 只看该作者

(一)定向点播,激活思维。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为思考而教学,让学生从“灌输式”进入“思考式”,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以学生发散思维切入视角,如以当时的社会热点、兴趣话题进行提问。比如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中,在优美的乐声伴奏中视频展示具有中国元素的唯美特色建筑,在大家的听觉、视觉、身心还处于欣赏、享受阶段,急转而来深沉的乐声,被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破坏的建筑展示。视觉、听觉在一瞬间急转直下,学生身心急速受到冲击,激发学生热情,产生保护文明情绪,直接切入主题。
创设基于问题探索的情境,运用有效创造思维教学发生的奇迹。将学生引领到主动求知、深入探索的路途上来,让学生在研究、比较、发现、创造等一系列行为基础上,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二)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创新式教学要求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善于激疑,善于导答,合理设计问题,为学生搭设“支撑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比如在《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中:欣赏作品《欧米埃尔》根据学生的感受回答问题:欧米埃尔漂亮吗,风烛残年的她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作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提出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提供讨论平台:1、作品年代特色(1885年),在这个资本主义年代社会背景是什么样的?2、罗丹艺术家生平简介及作品欣赏。请思考所提供材料透出了哪些信息?在平台支撑点引导下,同学们联系相应的社会背景,作家的艺术思想展开针对性的讨论,经过启发鼓励,合理探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四、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互动,学生可以收集资料,教师把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发挥,尽情表演,积极主动。在过程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其次,要重视评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这样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互相评价,可以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督促、相互勉励,共同成长。最后,要重视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体验。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主,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进主动性、创新式教育,主战场就是课堂,要学会抛砖引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创新式新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14: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