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生共享的乐事--读书(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生共享的乐事--读书(下)
在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同时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点也不奇怪。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读书习惯等等,都为世人瞩目。因为教师与教育的关系决定着人们对他的瞩目程度。这是教师的光荣,也是教师的危机和压力。
一、触目惊心的调查
2004年岁末,《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红色的醒目的大标题,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球,搅乱了我内心的平静,甚至触伤了我的自尊——“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大面积空白”,副标题是:规范教师专业素养书架迫在眉睫。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问以及教育专著发行量统计等大量有理有据的事实,考证了“大面积空白”的真实性。在调查了解中,竟有教师对“多元智能”十分陌生;对陶行知何许人也,只能回答“好像听说过”;《给教师的建议》发行总量不过十几万册,与1300万教师的数量形成了千分之一的对比……
我想,我们任何一位教师看到这篇文章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教师不读书或读书不够已经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媒体的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呢?会是社会的不满、家长的责谩、学生面前的失信。
教师读不读书,读什么书,读多少书,有多少教师在读书,这应该成为我们反思的问题了。因为教师与教育不可分割,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有多大,对教师的关注程度就有多深。教书育人的同行们,你们可曾意识到,自己受关注的程度今非昔比呀。社会不允许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去承载教育的使命;家长会把一个不读书的教师赶下讲台;学生会用鄙夷的目光审视你的知识和内涵。这样讲并不是危言耸听。
二、时不我待,深刻反思,自悟自醒
我们当中不乏读书典范,窦桂梅、吴平安……中国教育报评出的十大读书人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但读书必定是个性化行为。他们读了,不能代表我们读了;少数人读了,不能代表多数人读了。我们的确应该反思我们的读书行为——
1、不读书并不是不愿读。诸多原因迫使教师违心地远离书籍,而亲近教参、亲近题库、亲近批改作业。高考、中考的压力不仅直逼中学教师,更直逼到小学课堂。学生的大量练习,老师的大量批改、讲解,教师的精力几乎被套牢在题海之中,无暇顾及自身的阅读。
2、对升学率的追求造成读书不如做题的误觉。有的教师认为,有时间不如多研究几个难题给学生讲解,不如给学生辅导几个难题更实际。据我了解,不为少数的教师,双休日忙于做家教、开小灶,无暇顾及静心读书。
作为一个教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不读书不能为人师表;不读书有辱教师人格;不读书有负教育使命。
三、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必须选择以书为友
一所学校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后劲,不在于眼前的排名和考分的高低,而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师生的读书气氛是否养成;要看教师队伍是否构建了学习型组织;教师是否崇尚书籍、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教师有没有发展潜力,有没有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目光,就是要看这个教师是:否终身以书相伴、以书为友。教师读书是关系国家教育成败的大事。
特级教师窦桂梅对书的热爱、对书的渴望、嗜书如命的勤奋精神,诠释了一个优秀教师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她不仅勤奋读书,而且笔耕不辍,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美容用品”。人越来越有魅力——因读书滋养了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课上得越来越精彩——因读书补充了生命的元气;教育论著一部接一一部问世——因读书使她完成了一个由读者向作者的蜕变。
尤其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多读书。因为语文教学担负着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素养,传承民族文化,推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任务,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促成考试合格的文本“移栽”过程,而是从人类出生到死亡的文明“化育”的长久精神滋养。语文教学是长久的思想建树。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喜欢书籍,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语文教师的书桌上,不仅要有教育理论专著,还要有集中人类思想精华的各类书籍。简言之,语文教师应是读书的“杂家”。应高举起书籍这盏明灯,为学生照亮并指引阅读之路、人生成长之路、长大成才之路。
四、我的读书建议
1、读教育经典。
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之作应反复通读、反复品味。如:《陶行知文集》、《给教师的建议》等,应人手一册,案头必备。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主张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本,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他这样评价好的教育: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们可以贡献社会。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这一观点,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教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一致的。
他的三大教育主张之一——“教学合一”强调的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种“以学定教”的观点,体现着当今“以学生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
对经典的阅读,能起到时时警醒的作用: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学习。不断学习,补充知识,更新知识——常学常新,时时为自己“充电”,时时为生命补充元气。人格上与学生平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但知识方面一定要高于学生,才不愧为人师。
2、读关于课程改革的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新课改首先是教师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依赖于培训和阅读。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阅读必须强力跟进。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师读本》、《干部读本》等,系统阅读,领会课改精神。
3、读所教学科相关的书,博览群书,广纳知识源。
2004年11月2日“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国、美国、英国、法国、韩国五国工程院院长在谈及“如何培养优秀工程师”的问题时,都涉及了一个主题——让工程师学点人文知识。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作为东道主第一个发言,他在讲明两个观点之后特别强调了第三点——“还有一点更重要,要把人文学科与工程发展结合起来。所有的发展都要以人为本,工程技术也不例外。如果只重技术,忘记了文化传统,是不可取的。”
这个例子强调了学科文化的相互渗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工程师尚且要学习人文知识,而语文学科正是人文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0:43:00 | 只看该作者
科优势,广读博览。中国文学要读,世界文学也要读;传统经典要读,现代优秀作品也要读。为自己开拓广阔的阅读空间,丰富知识之源,内化成自身素养,使其不仅滋养自己的精神,更涓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如:《一生应结识的25个朋友》、《犹太人的智慧全集》、《中国区域历史地理》、《余秋雨散文集》等。尤其是像《狼图腾》这样不仅在文学界,更在整个社会引起强烈震撼的书更要读。他颠覆了百年来汉民族在传统意识里对狼的认识。书中对蒙古草原的描绘、对蒙族风土人情的介绍及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使这部书简直像一部鲜活的百科全书,极有阅读价值。
4、读教育类报刊、杂志上的理论文章,教学思想。
作为一个教师要有关注教育动态、教改信息的洞察力。关注教学改革、关注教育发展,做一个理念全新的教育者。《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教材教学》等诸如此类的期刊、杂志,经常翻阅,必获益匪浅。
面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大面积空白”的善意批评,我们有勇气站出来举证反驳吗?当然,窦桂梅等十大读书人物站出来替我们说话未尝不可,但我们毕竟没有充足的底气呀!
读书吧,让我们肩负起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读书吧,让阅读补充教师生命的元气;
读书吧,让教育的诗篇在阅读的世界中更加灿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6: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