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5-27 17:34:49
|
只看该作者
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个悲剧,是由于老太婆的贪心而最终落得一场空。比喻那些好逸恶劳、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对这样浅显的道理老师不用花太多时间来启发教导,但如何让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领悟更多的道德内涵,我想到了近一段时间学唱的八荣八耻歌,问大家这首歌里有没有这个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大家很快找到第四句: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接着大家又把这首歌演唱了一遍。当在孩子们头脑中加深了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的意识之后,笔者又问:“今天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改编一下,变成现代版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们让老婆婆变成一个正面人物,让别人像她学习,好不好?”大家的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笔者又规定原故事开始的情节不变。但是老婆婆不再要“木盆”“新房子”“做贵夫人”,而要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之后说出了:要“善良”、“智慧”、“勇气”、“勤奋”、“正义”等,孩子们对这一创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提出剧中的主题歌太悲伤,要在原基础上变成大调式,使之变的像新版的故事内容一样充满生机和阳光;有的建议歌词要首先改动,将过去的“蓝色的大海岸上有一所破泥房,老婆婆伴着旧木盆老公公守着破渔网,”改变成“蓝色的大海岸上,住着幸福的老两口。老婆婆勤劳而善良,老公公勇敢又坚强。”灵活的启发性教学法、对比性教学法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打开了他们认识美好人性的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渗入德育内容
音乐剧表演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气氛民主且生动活泼。比如在教授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学生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平时很羞于当众表演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要到台上展露自己。于是班里很多同学表现的很诧异,也有学生甚至嘲笑地说:“她也来表演,哈哈。”结果这个同学表演老婆婆的角色演得很好,台词简洁,语气入情,简直和平时那个胆怯的她判若两人。表演后,即刻掌声四起。这个同学挺直了胸膛走下台,脸上的得意与自信不言而喻。笔者也赶忙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不能因为她(他)某一点不是很好就瞧不起甚至嘲讽别人,这样是很不好的。刚才大家看到了,这位同学表演得非常好,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对她的精彩表演表示祝贺!”我又顺势说道:“平时多鼓励、帮助那些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人,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你的生活才会更有意义,你也会找到更多的快乐。”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心态和以前有所不同,他们多了一份平和、宽容和理解他人的感受。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在提高表演水平的同时,也锻炼了与他人和谐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课外小组活动──课堂音乐剧的延伸
学校组办的课外小组的活动,给了更多热爱表演艺术的同学更加广阔的舞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儿童剧组的训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在排演音乐童话剧《丑小鸭》时笔者给学生提了三点要求: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称赞美。金某某同学扮演的是丑小鸭的角色,有一段情节是鸭妈妈看丑小鸭不像自己的孩子,便抛弃了它。这一段要求“丑小鸭”一边跑着追妈妈,一边喊“妈妈,怎么连您也不要我了……”然后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每次演到这里四周一片寂静,同学们都在悄悄地抹眼泪。过一会儿,笔者问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老师,我刚才发现了金某某同学的美,她一遍一遍摔倒在地上,膝盖都磕青了,这是为艺术献身的美。我们给她鼓鼓掌吧。”为了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这位同学的膝盖的确早就磕青了。很多次刚刚结了痂,摔一下又破了,每次摔完后,所有的小演员都会簇拥过来,看看伤是否又重了,同学们的掌声是对金某某同学最高的赞美。在排练过程中,给孩子们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是团结、是正义、是善良、是百折不挠。这些可贵的品质,随着孩子们在剧中时而激动、时而悲伤、时而震撼、时而落泪的情感体验,早已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了。无论是课本上的音乐剧或改编名家的音乐剧,这当中赞美正义、善良,勇敢等高尚品质的主旋律,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无庸质疑的。
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对他的道德情感的净化与升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之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一部好的音乐剧的播送,让学生从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让学生领悟到什么是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依附,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