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巧用学生提问开发课程资源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2-9 07:45
标题:
巧用学生提问开发课程资源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那么,学生提出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后,教师应怎样应对呢?
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表面积的有机构成,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三步计算法”,即计算底面积、侧面积,最后得出表面积。概括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学生凭借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可是在质疑时,肖超同学提出了意见,认为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烦琐。随后学生纷纷向我提问:“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难道底面、侧面展开是“圆”与“长方形”就一定要依次计算吗?
对于这个问题,教了十多年圆柱体表面积的我,也从未想过。我一想,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问题。展开讨论吧,即将下课,时间不允许,我急中生智:学生的提问何不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组织一节数学活动课呢?
于是,我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对同学们说:“有这样的想法很好,只要好好去研究它,新方法总会有的。”同时决定第二天趣味数学课的内容就是研究“圆柱体表面积的巧妙解法”。以下是趣味数学课的内容。
引导回忆旧知识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我们一般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呢?
生:我们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三步计算”方法,即依次计算底面积、侧面积,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得出表面积。
师:比如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逻辑推导新公式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的分步列式写成综合算式,你会吗?
生:2×3.14×5×15+3.14×52×2
师:怎样计算简便呢?运用乘法分配律,你该怎样化简呢?
生:2×3.14×5×15+3.14×52×2
=2×3.14×5×(15+5)
=31.4×20
=628(平方厘米)
师:你发现圆柱体表面积的巧妙算法是什么呢?
生: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师:这种算法有没有实际意义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研究。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12-9 07:45
直观验证新公式
老师要求大家先用厚纸做一个圆柱体,然后拆开,用剪拼的方法拼成(或转化)学过的图形。
由于“作业新奇”,同学们兴趣盎然。受到圆面积公式推导的启发,经过讨论,大家发现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即圆柱表面积=圆周长×(高+半径)。
实践运用新公式
师:现在请大家再来做上面的例题,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用这个简便方法计算:圆柱体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2×3.14×5×(15+5)=628(平方厘米)
师:可见,在掌握一般解法的同时,同学们要善发现、讲创新,灵活转换思考角度,这样能提高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新公式”的诞生,同学们万分激动,下课了,还围着老师一个劲儿地问:“下节课还这样上吗?”“这样的数学课我们很喜欢!”
课后思考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笔者认为,除师生当堂交流解答外,还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典型而有趣的数学问题作为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开设一节趣味数学课,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像以上教学,我依托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了发现解法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各种教学时机,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提问作为课程资源上出了一节“趣味数学课”,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