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年老师读书笔记《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3:3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老师读书笔记《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学习笔记

                                                                                      魏冬连
摘录
     第一章  幼儿成长的四个关键期
     1、3-6岁的孩子,要多些关怀,让孩子感受来自己家人的温暖,培养健康的人格。
2、6-12岁的孩子,要多几分严格。在这个阶段,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据我了解,班级不少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上心,在学习的督促上,费尽了心血。可是他们换来的是孩子人的抵触情绪,以及对学习兴趣的丧失。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我都曾经教过,一般来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四年级下学期才会有所抬头,可是在我们班的个别孩子身上已经看到了逆反心理的苗头。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教育策略是否得当的问题。
其实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是需要家长们多几分耐心和恒久力。每一个孩子,在上学前,都不会知道,上课铃是做什么用的,但是只要一进入学校,听到上课铃响起,他们就会自觉的走进教室。铃声只是一个信号,孩子们听到信号,会做出相应的行为。许多家长都在头疼,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写作业边写边玩,精力总是不集中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
1、一个习惯在最初形成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外力强化的。比如说,一个孩子刚上学,家长希望孩子到家之后,先写完,再做其他它事。可是作为儿童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事。如果家长,上学前就和孩子沟通好,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之后,及时的进行表扬和奖励,最初的时候,可能物质奖励较多,因为物质奖励更加直观,后期可能需要口头的奖励。如果这个过程坚持两个月的时候,孩子们一定可以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这里需要用到一个词,叫作行为的“固着”。意思是说,这个行为,已经在孩子的意识里面固定下来,就像每天要喝饭、喝水一样了。
2、注意力不集中,在小学阶段,男孩儿在这方面比女孩儿表现的更加突出一点。其实要改掉这一点,并不是不可能的。家长们可以尝试着上面说到的方法去试一下。开始时,可以让孩子在很短的时候,精力集中的完成一件事,如果做得好,要大加表扬,树立孩子自己的信心,并及时给予奖励。另外注意学习兴趣的引导,如果孩子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让他们认同学习的活动。
3、12-16岁的孩子,要多几分理解,在这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孩子矛盾、判逆的性格,家长要多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多做些沟通,减少与孩子的正面冲突。
4、16-18岁的孩子,要多几分尊重,在这个阶段,孩子意识里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希望家长在把自己当成孩子,他们更希望大人们尊重他们的想法。
感悟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深地明白幼教事业摆在我面前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对我而言,幼教之路才刚刚开始,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铺路,在学习怎样更好的当好幼儿教师。而学到的不过是需要做到的十分之一,从日常管理到教学管理,还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对于教育,只有倾注百分之百的激情和爱,时刻细心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在生活中品德上的闪光点,不吝啬鼓励和赞美,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自尊心,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才能与孩子走得更近,才能成为孩子最贴心的老师。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只有教会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才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孩子的事无小事,把孩子的小愿望小要求放在心上,不能做到的不轻易答应,一旦答应,就一定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留意观察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让积极的情绪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学会自己转换负面情绪。
教会孩子们懂得分享、团结、友善、诚信、感恩、关爱他人。
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和生活中教会孩子们主动学习。
常与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学校和家里一个样。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他们的行为、思想和语言往往会出奇不意,挖掘孩子的潜力和智慧,也是对老师能力的考验。孩子们成长的同时,老师也需要成长,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各种能力。
因为爱,我们一路同行,前进的路上有很多未知,我坚信,人人都可做将军,人人都可为名师,只要有心,我就一定能在坚持幼师这条路上走下去,走出自己的风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3:36:07 | 只看该作者

都说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词并非职业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奋斗在这一岗位上人们给它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我们现在的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正确定位,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成功”取决于爱。
在案例中,应彩云老师陪伴孩子一同感受做错事的后果,让孩子在合适的情景中通过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体会与别人相处的规则。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孩子,有时候痛心痛肺、脸红脖子粗的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爱使我们感同身受,陪伴孩子们感受情感的强烈变化,顺势引导,逐步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我的孩子里有个胖乎乎的男孩,上课总是会不自觉的找人去讲话,每次无论我怎么批评他,他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一次,我又发现他犯了老毛病,就严厉的指了出来,这次他一反常态,一脸愤怒的哭了起来,我认为他这是在耍耍小脾气,并没有理他,也没有给他声辩的机会,继续上我的课。直到后来通过他的班主任我才知道,原来他痛哭的理由很简单,不是他主动找人说话,而是别人先找他说话,我先批评他,他觉得很不公平,认为我偏心。虽然这个理由看起来好笑,但是也告诉我,时刻提醒自己在批评孩子之前要考虑这几个问题,他为什么犯错?我该对他说什么话?怎样能教育他而又不伤害他?孩子在已经懂得自己所犯错误的同时,他们关注的是老师的心理天平有没有偏颇,是否给予所以的人同等的待遇。我要了解他们心中这小小的自尊,以此为镜,折射着自己,平等和公正的爱,是最能让孩子接受的。
在读《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放低自己与孩子之间,爱如果可以使我们敏感又宽容,爱如果可以使我们处于‘弱势’,或许,教育会更简单。”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里,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时常是强势,而孩子们则是弱势。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很难感受到老师付诸的爱,而教师也同样不能感受到孩子们的爱,如此以往,教育还会简单么?
科学的爱每个孩子,均衡的把爱分给每个人。孩子是敏感的,他们心灵的天平能衡量出彼此得到的爱是否一致。如何来分配我们的爱?爱的表达需要我们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他们每一次的进步是否给予的表扬,我们应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是否最大程度的开发了他们的潜能。
爱是一个抽象的词,如何让爱更加具体,如何体验爱的快乐和甜蜜,除了书中所描述的名老师的一些方法外,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实现老师与孩子们一同倘佯在爱的海洋里。教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职业?
在阅读《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后,我又一次全面深刻的学习了对教师的职业理解和认识,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职业魅力!尤其是在这些幼教名师的成长案例分析和解读中,我看到了教师的高尚情怀和专业素养,从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幼教大师张学门、心灵导师王芳、到特级教师朱静怡、蒋静、黄翠萍、应彩云、石利颖等,他们用无私的师爱、责任、坚持与执着,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有的充满波折和坎坷,但他们都坚守着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在他们看来,教育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他们的生命,展现他们智慧和才华的舞台。细细阅读他们的成长案例,很受鼓舞!不仅给我们指引方向,更是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可贵的品质和精神。
师爱不仅是爱,更要有思想。作为教师,不仅要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更要将幼教作为如同自己生命一样的重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早在20年代,张雪门就提出了“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张雪门善于学习西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几十年前,我们的教育家就已经关注和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们的教育不能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么极左要么极右,如果没有原则,往往就会兜着圈子走,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很喜欢应彩云案例中的几句话:爱使我们感同身受,爱使我们积极应对,爱使我们接受关怀。当我们真心的付出爱,也会教会孩子付出爱,并接受孩子的关爱,老师的爱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更是一种榜样,引导幼儿用积极地心态和眼光看待世界和身边的人。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名师身上最重要的一条。工作不分大小,注重工作细节,面对日常工作耐心细致,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尽职,耐心应答家长的任何要求就是尽职,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就是尽职,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和发现就是尽职……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不是歌颂赞美,就是平凡而真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迎着晨光,问问自己:“今天,要做些什么?”日落时分,提醒自己:“还有哪些没有做好?明天怎样调整和改进?”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平凡中践行师德。
陈鹤琴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至今对于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活教育”的教育思想让我们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终身发展,教育要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孩子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必须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试想一下,今天你关注孩子了吗?随之工作压力的逐渐加大,工作量的与日剧增,老师关注孩子的时间不能减少,“关注”是一种意识,亦是一种行为。关注可以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次交谈,教师不仅要当好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更要当好观察者。关注班级整体发展状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关注了才会了解,了解了才能深入,才能更好的实施教育。教师不仅要拥有一颗童心,更要学习科学解读儿童,只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认识,才是真正的了解孩子。
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是幼儿园教师在自己专业成长之路上的真实写照。这条道路上既洒满了艰辛的汗水和苦涩的泪水,也承载了无数成功的喜悦。就像这些幼教名师那样,我们能从他们的成长案例中,分享到他们的成功经验,也能从坎坷的历程中感到艰辛的付出与执着。借助专家的引领,我们的前进道路也要靠自己去创造,从普通型教师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迈进。
幼年时,当一名幼儿教师是我的梦想,而今,做一名有思想、有特色的教师是我的目标和追求。工作中不骄不躁,大胆尝试和实践教学科研,善于学习和反思,努力在艺术领域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与教学风格,力求在个性化的专业成长之路上不断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3:36:13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1.“严”中有爱。经常组织孩子们集体谈话、讨论、协商共同制订班规,开展以个人、小组多种形式的“小苹果谁最多”评比。如:晗晗午餐时总喜欢东张西望,桌子上吃的一塌糊涂,总有米粒。自从以小组评比形式以来,晗晗在慢慢进步!他为了不让同伴失望,努力克服缺点,小伙伴们也不断地督促、帮助他,现在的他正慢慢养成良好午餐习惯。另外,能随机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充分发挥“小苹果”的激励作用:森森因为关心集体得到了一个“小苹果”标记;小杰因为好学也得到了一个“小苹果”;小雅因为生病还要坚持上学也得到了一个“小苹果”;小雨因为在“小舞台”中出色的滑稽表演赢得了一个“小苹果”……点滴进步和不懈的努力都能成为老师表扬的理由,在一次次激励中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慢慢养成。当然,有奖就有罚,有时候一次小小挫折也能让孩子懂得更多……爱是水,严为舟,严爱应适度,严爱应统一。
2.“放”手的爱。“生活即学校,社会即教育!更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进行探索、和小伙伴一起尝试测量树木的粗细:这样看似简单的任务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当孩子们发现第一圈量不够时继续量第二圈时,却找不到起点了?当两次量的结果不一样时?当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正好几根,或多或少,怎么办?……孩子们努力尝试着不同的办法,活动中那样投入、积极和主动!在不断的发现中,老师引领着孩子将深入探索:一次次的有效探讨让孩子们了测量记录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一种对待科学问题质疑和探究的态度;在充满喜悦、丰收季节里,孩子们像一群快乐鸟来到了美丽的滨河公园,开始了他们与自然的对话:和小伙伴一起研究有香味的树;比比谁爬坡最快;学学小鸟自由飞翔,……最有意思的“找宝藏”游戏:用小手,用树枝,用竹片,用小棒……虽然找的辛苦,小手脏了,衣服也有了灰尘,有的小手还受了一点小伤,但是孩子们寻找“宝藏“时的那份专注和互助友爱的瞬间将永远留在每一个人心里!
  3.“细”中见爱。在桂花飘香的季节里,邀请爷爷奶奶一起庆祝九九重阳佳节。通过吃重阳糕,给爷爷奶奶剥桔子,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给爷爷奶奶说句祝福的话与爷爷奶奶一起做游戏等活动,最让孩子们和老人们深刻记忆和感动是老师提前的一个细致安排:准备好的一张在座奶奶的照片,让孩子们在辨认游戏中,自己懂得奶奶爷爷为了我们的成长辛苦的付出,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在座的家长很感动,这比老师简单的说教更让孩子们印象深刻……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雷锋同志的精神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选择了就要好好的爱,爱的同时更需要钻研的意志和执着的斗志。爱岗敬业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成为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幼教名师,相信我们每一个幼儿园老师都不会陌生。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聆听幼教名师的讲座、观摩幼教名师的课堂,常常让我们欣喜。她们的活动设计常常为我们借鉴、翻版;她们的经验之谈,常常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尝试、验证。因此,拿到《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这本书,充满期待。书中例举了很多位名师的案例,有名师的自我剖析,有名师的成长经历,更有名师作为普通老师的平凡与精彩;有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有年过半百依然活跃在幼教舞台的浙江名师朱静怡老师、有教风灵活幽默的上海名师应彩云老师等等。他们的成长案例,让我看到名师的平凡与不平凡;也让我回忆起曾聆听朱静怡讲座的小标题“扎实基本功,烂熟孩子的发展特点”这句话的意义。孩子的发展特点,应该说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确实,要把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经营好,这一点是多么地重要。
    孩子的发展特点,是我们在幼师、大专、本科学习时的学习内容。应该说,我们非常熟悉。但是,这些知识常常只停留在书本上。我们常常会把书上的孩子发展特点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在现实的情境下,面对我们面前的孩子,我们有时束手无策。书中应彩云老师,面对男孩子书畅的挥拳“恶习”,应老师的“够朋友”效果显著。看应老师的分析:以教师的感同身受、同舟共济,让孩子体会老师的情谊。应老师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来分析,所以她明白“书畅”这个孩子的需要、理解“书畅”的特别的发展特点。而我们知道的孩子的发展更多的是理论书籍中的数据、是描述。我们应该学习名师,根据幼儿的现实表现,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我们面前的孩子有血有肉,他们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几个关键期的数据,几个发展期的罗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3:36:15 | 只看该作者

  名师们的一些活动案例、随笔反思,往往会透彻地分析一些真实的孩子。帮助我们老师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书中孩子与面前孩子的对接。告诉自己,要更多关注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幼教名师博客、随笔,从中汲取营养;也要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孩子发展特点,多多地尝试分析,让书中的孩子与面前孩子的对接起来。
  工作多年以后,关于孩子的发展,每个幼儿教师多多少少都会积累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有时是财富,又是却也是绊脚石。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孩子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过去的经验,还需要面对面前孩子不断调整、改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必须时刻更新我们关于孩子发展的经验,才能应对“面前”的孩子。而更新的途径只有两条——学习与思考。朱静怡老师,是我们敬重的幼教老前辈。如今依然深入课堂一线,我们时时还能领略到她组织集体教学的风采。朱老师自然、流畅、简单、朴素的教学风格,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依然能如此了解孩子?从书中的案例得知,朱老师从没有间断过学习,把握每次机会、创造一切机会学习。朱老师从没松懈过反思,她的反思,成就着研究、成就着现在的孩子、她面前的孩子们。正是这样不停的学习与思考,朱老师对孩子的发展特点可以说是烂熟于胸,也正是因为烂熟于胸,朱老师的活动驾轻就熟。
  审视自己关于孩子发展的经验,应该更好地运用网络平台、运用好艺术幼教中心的校园平台,从同事、同行那里借鉴;更应该抓住每天的实际教育情境,督促自己多多运用录像、录音技术,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分析幼儿的心理过程,才可能更好认识自己面前的孩子,才可能采用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幼教名师成长案例与解读》一书第四章中,许多不同时期代表性的幼儿教育名师的成长经历深深打动了我。如:在朱静怡老师充满波折的成长经历中,能够看到她的执着、坚持。让我对幼教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名师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需要积极地探索和创新精神、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需要具备不断雕琢自己的意识。再如:幼教名师应彩云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应老师用一颗无私的心爱孩子,正是这样的爱,才让应老师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几处细节感同身受: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怀着积极的心态去爱孩子,不要因为孩子的顽皮而失望,相信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当我们付出爱的同时,让孩子学会相互爱……教育常常因为不同的对象而显得教无定法,我们也常常为孩子的不同的发展特点而烦恼。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爱”呢?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懂得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爷爷奶奶帮一些小忙:如在他们很累时,可以为他们锤锤背、倒杯水,不给爷爷奶奶添麻烦,做个听话的好孩子每位名师都是一个宝藏,个个宝藏是经验的积累、智慧的沉淀。《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就如打开宝藏的钥匙,带领我们细细发现、深深思考、漫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5 16: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