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4-14 13:37:05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探究。《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验活动。”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生”为本,同时要把握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遵循探究的“八要素”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八要素”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要素”相辅相成,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节时,组织学生探究“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否会发生变化”,按照八要素首先提出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接着学生根据“蜡烛燃烧质量减少了”“镁条燃烧质量增加了”提出三种假设:①减少;②增加;③不变。紧接着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施实验,收集证据┈┈。本探究活动难度大,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称量要准确,教师要做好指导,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实验结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评价与交流。教师除了关注结论外,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对此,在探究过程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科学探究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好节奏和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控制好节奏,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对于学生较易接受的知识点,课堂教学的速度应该适当加快,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速度要适当放慢。在课堂中有些学生会因教师节奏快跟不上而感到焦虑不安,或因节奏慢兴趣差而昏昏欲睡。不能一味的怪学生,这时,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主次不分平铺直叙或三言两语跳越太快而造成学生疲乏,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的速度或节奏。重难点具有制高性,重难点突破,统盘皆活,纵他点稍有逊色,仍不失为一节好课;反之,若重难点未攻克,即使他点俱佳,也终鲜花涩果。然而,在教学过程教师想一次性突破重难点,首先必须熟悉课标与教材,把握好知识层次,找准重难点;二是选好突破口,以推理突破为好;三是精练语言,选取最精练、最富逻辑性的语言论证,使学生心领神会地一步步自动走向目标,无回复余地,茅塞顿开。若语言不精,会影响思维的流畅性;四是要慢,所以要慢,因教师语言清晰柔和,间以充裕的回味时间,以利思维,完成翻转,帮助记忆。重难点处置,系一节课成败,表现在课堂,功夫在备课。
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解题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讲练习题时,如果每道题都讲,将会出现教师讲得苦,学生听得累,教学效率低下。如果教师在绝大多数学生要求讲解的情况下,先找几位做错了的学生,把他们的解法即错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错误的症结,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解决错误的办法,进而查明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存在的缺陷。这样做,有利于彻底改正错误,有利于弥补知识的不足,有利于判断思维的培养。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大多数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的试题,教师要对试题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道题的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不能只注重解题的外部形式,更要注重解题的内涵——思维的内在活动,不能只讲“这样解”,更应该讲“为什么这样解”。这样评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揭示了解题思维过程,教给了学生解题的方法,既消除了学生解题的畏难心态,又提高了其学习的信心,“受以鱼不如授以渔”。
总之,教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要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注重研究性学习,巧妙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化学,体验化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祖浩,《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