㈢、在教学方法上,“重讲轻练”,“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
强调了听障生语言的训练,而忽视了听障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强调了口语的训练,而忽视了书面语言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多信笺于掰开揉碎的字、词、句分析讲解,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整体性训练。教学模式陈旧,“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45分钟,学生听45分钟,老师苦教,学生苦学,但效率不高。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其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㈣、教学中过于强调和造就听障生学习语文的困难,往往是老师一学期只讲一本书,学生一学期只读一本书,几乎没有其他阅读材料。
听障生的语言障碍使得他们也就只有一本书的知识获取量,学生在校学了九年,也只阅读了不足五百篇的课文。由此, 语文教学的面只能越来越窄,最后走进“死胡同”。另外,由于特教分散的客观原因,各校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应有的交流探讨,教师长期处于闭塞的境况中,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改革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的思考
《残疾人教育条例》总则第二条中明确指出:“实施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全面提高其素质,为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创造条件。”根据这一要求,作为弥补聋生生理缺陷,予以聋生“嘴巴”和“耳朵”的语文教学,更应重视提高聋生的素质。而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又是特教教学的基础学科。它以其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对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特殊的功能。那么,目前,听障生的素质怎样呢?简单地说,学会照葫芦画瓢,“会学”还没有解决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解决好。因此,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诚然,改革一起在进行着,而且有所深入,但改革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
㈠、适应“回归主流”思想,端正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改变教学观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回归主流”运动还相继展开。所谓“回归主流”,也称“一体化”就是让残疾学生尽可能地回到社会的主流群体之中,每天的生活模式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在最小受限制的环境中受到适当的教育。顺应这一思想,进入主流社会的听障人就要求在读写、思维、智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此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的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无可非议要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特教教育界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其教育理念也应有所更新。
特教听障儿童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聋生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
⑴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⑵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⑶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⑷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⑸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⑹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⑺由师生的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
㈡发挥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补偿能力,拓宽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