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3-20 10:03:55
|
只看该作者
养成阶段
教师在这阶段应以表扬、激励、引导为主,同时,要利用班会、晨会课及时反映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情况,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第一步:制定班级公约。经过基础阶段,在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已有一定的非辨别能力之后,笔者就专门抽出一节班会课与全班同学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让班长来督促公约的实行。同时,班主任把部分工作和职责分解到班委手中,也提高了班级工作的自我管理水平。
第二步: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的大事小事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大小干部各司其职,从而增强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第三步:建立和完善班级工作运行机制。比如,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议,在会议上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布置本周工作的要点。每天由班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前一天的扣分情况。在完善班级运行机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放手”奠定了基础。
巩固阶段
在学生已有一定“自律”能力后,班主任就应将班级的管理目标转达给学生,让他们自觉去操作,使班级成为一部能自动运转的机器。孩子不懂的目标、计划,这就要求教师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要求。 孩子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尊重和信任他们的同时,耐心地讲解、引导,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得更好。
当然,班级管理是一篇永远没有结尾的文章,很多问题还有待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