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3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2:0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热点、难点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成为改革的关键。网络的普及、各种先进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元化。针对教育信息化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策略。通过探讨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培训上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为今后持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小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寻找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  教师  专业发展  
“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成为改革的关键。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更新,使我们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网络的普及、各种先进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也使我们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世界各国在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教师教育是19世纪末的舶来品,教师教育的产生比西方的历史要晚约200年。20世纪末期,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来看,现行师范院校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入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养成。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各核心专业的学科知识,专业基础课比例过大,而与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景教学知识相对应的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过小。这使得师范院校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教育科研、教育评价、教学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训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忽视了师范院校学生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入职前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与入职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2.从教师的专业道德来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自身的道德要求之间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师德滑坡、职业怠倦等现象,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某些与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相背离的行为。
  3.从教师的专业训练来看,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偏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比1997年大约提高了5~19个百分点。截至2005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已经分别提高到98.62%、95.22%和83.46%。但是,这仍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存在着差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2:06:22 | 只看该作者

  4.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大多数教师缺乏必要的在职进修与培训。我国教师队伍庞大、状况复杂,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必要的专业再教育。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他们亟需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5.从教师的专业自主来看,忽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现象尤为普遍。在我国,人们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义务,却忽视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应享有的权利。例如,教师无权决定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无权制定自己专业发展的计划,无权对其培训课程进行选择,无权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与教学、课程的设置等等。目前,我们过多地强调教师的自律意识,忽视了教师的责任意识,这既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又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6.从教师的专业组织来看,我国纯粹由教师组成的教育专业组织力量薄弱。目前,我国以提升教学的专业性、改善教学人员的利益、促进公共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教师组织尚处于初创阶段。它们在影响政府教育决策、为教师争取福利方面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更谈不上为教师专业化设立各项标准,为教师提供各类专业的发展空间。
三、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的变化
1、教育设施的变化
过去多数教师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有三机一幕的学校极少。现在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到2011年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建立了校园网,全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了上千亿元,城镇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教育资源的变化
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属于单媒体、非数字的固化资源。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特别是信息资源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展示出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
(二)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由传统的“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
  1、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教学资源分布控制权角度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由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的权威被分散和削弱。所以,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
2、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从教学模式角度说,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
  3、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从研究合作和反思提升的角度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所以,现在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传统的相比,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2:06:26 | 只看该作者

  4、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常常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观摩考察式的,因而也是被动式的。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人网、天网、地网与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网上培训、指导、诊断、评价。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三)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化手段和教育信息网络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迅速扩张。我国基础教育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环境设施、信息资源、教育方式、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掀起了一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革命。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浪潮对我国1000多万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出了快速提高信息素养的紧迫要求。
(一)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影响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专家引领,教师职前教育;教师校本实践;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同行间交流合作等。
    (二)完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理解和实施,就无法保证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的实现。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人们发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个教师尽快适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
    (三)拓展信息技术视野中的教师培训模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条件不断完善,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重心已经从硬件建设逐步转移到以教师培训带动教学改革。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和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是信息技术视野中的两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指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指导下的,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的,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的培训模式。以往政府行为的教师培训存在着诸多弊端。为了达到新时期教师教育应有的目标,各级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保障。
一要建设完备可靠的信息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和丰富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
二要健全系统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
三要依托高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培训队伍;
四要把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作为核心培训内容;
五要将国家培训制度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采取灵活务实的方式;
六要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四)搭建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2:06:2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景,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身边发生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景性。在信息时代,校长和教师的“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的产生、传播、共享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的概念。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社会性软件:如BBS、Blog等,这些软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人的身份标识、人的知识沉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此构成小实体大网络的交流平台,正在改变着教育叙事的涵义。
在信息化环境中Blog等社会性软件的门槛很低,易于操作,适合大规模普及。教学案例、教育叙事的数字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更容易保存、复制、传播、共享;Blog使教师的研究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子,教师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进行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促进学习型学校的形成。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整合”。
利用Blog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随时写作和发表自己的教育叙事,而且可以在线得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和专家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带动学校的大多数教师主动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经验,为学校全方位工作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