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时代的学生信息素质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时代的学生信息素质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素养是人必有的素质之一。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信息时代的学生信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
    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全局出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学科本身的学生特点以及确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样的事实决定的。课程整合也确已成为各国信息教育乃至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本文试运用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信息时代的学生信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一、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时代的呼唤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的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它同发散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称这为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目前,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正日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我们在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时,要为学生的意义建构创设各种必要的条件和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现情境化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3:39 | 只看该作者

二、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三种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用画图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这种整合模式是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即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研究型课程(综合课),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它按照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即综合地学习信息技术、各种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的整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将不同的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而能从更层次去认识信息技术并综合运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3:44 | 只看该作者

三、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任务设计的根本目标就是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提高学生正确掌握与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
  培养学生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也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终身受益,适应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的需要。在“任务”设计时,应以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学生的个性塑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6、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性和应用很强,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就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考核的内容,可以由一个人完成,也几个人同时完成;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了他们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不再将考试视为一种压力和负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3:48 | 只看该作者

一、对创新精神的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造就要靠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着重研究和解决的是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问题。其中,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有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与动力,是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所以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的第一目标。
二、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分布式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制作清新的网页界面、使课堂教学犹如网上漫游,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变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设计教案就要超越简单地利用公式和低水平的粘贴网上资料的教学模式,而要充分发挥丰富信息资源的优势,将数学、语文、自然、社会、信息技术等学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设计既有创设基本问题和真实任务又富有启发习性、挑战性的学习课件,并为之提供丰富的内容背景成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推进器。运用powerpoint演示文档和网站、学生作品评价量规及各种素材,以及工具和文档撑起脚手架来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过程。开展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学习过程的电子作品教学评价,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学习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三、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充满疑问与探求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新的火花不时迸发。
   四、在教学活动数字化的创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动手实践、创新思维,而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和教师随时将各自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出来,如用word,Frontpage和Dreamweaver制作网页、Authorware.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VB实现课件交互。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师生确定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推进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空前高涨。学生在浏览大量以往的电子作品的基础上开阔了思路,同学之间讨论,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搜集资料与素材;创作作品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完成电子作品后集体评价电子作品,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在该作品中有何新构想?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营造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开启学生智慧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数字化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文章中所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22:13:52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而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教师要让学生变得更聪明,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成为能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了完成这一神圣历史使命,我们教师首先要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将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渗透到教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融合、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18: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