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读出语文味儿,尽显语文本色
古人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确,语文教学在经历了一轮一轮轰轰烈烈的改革后,脱去华丽的外文,在学生的自主读学中方显其可贵的本色——语文味儿。如何读出语文味儿,体现语文本色教学呢?以下是我在科研探索之路中的一点拙悟。
一、自觉自愿阅读,引领语文味儿。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提出:“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如何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教师范读就是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的最佳途径。这种范读是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情趣的,能帮助学生学习朗读技巧,理解文本, 领会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不仅喜欢以范读开课,而且寓范读于每一个重要段落之中,每每听到学生因我精彩的范读而由衷的鼓掌声,每每看到学生学我之腔尽享读书之乐时,心中的快感便油然而生,教师的范读已引领学生自觉自愿地走进了文本,感受了语言文字的情怀。
二、反复自主研读,感悟语文味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反复研读,在读中感受、读中思索 、读中联想,从而获得体验,悟明道理,受到熏陶。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走进了文本,共读共研,反复研读,出现了如下意想不到的收获:
师(激情描述):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话音刚落)
生:老师,我认为您刚才描述时语气不对。(哦?我故意很惊讶。他接着说)老师您看曹军人马死伤那么多,描述当时情景怎么能那么慷慨激昂呢?
师: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
生:我认为站在曹军立场,应说的悲伤一些,不对,是十分悲伤。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刚才窦宏宇同学说的“站在曹军立场”。不错,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侧面去读课文,得到的感受和收获也会不同。现在你学到这里,认为这一段该怎样读呢?
学生细细品味,纷纷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并用相应的语气读出了这段:有的站在曹军的立场带着悲伤来品读,有的从曹军父母的角度读出曹兵父母们的心情,有的从东吴的角度感受到他们的兴奋、喜悦和自豪……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语言文字的魅力与韵味在反复自主研读中得以尽显。
三、激情自主诵读,演绎语文味儿。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朱自清在《论朗读》中也认为“文宜吟诵,因为本不是自然的,语只宜读或说。”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应该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引领学生默读,齐读,单人读,接力读,领读,表演读等,读其义,读其理,读其情,直至达到激情诵读。同时,学生又在自主的诵读中完成认读、理解、感悟、融情、碰撞、思索、表达……从而演绎阅读中的“语文味儿”,扎扎实实、轻轻松松地进行语文本色训练。例如我在执教《长相思》这首词时,注重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积淀语感。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教师先缓慢而深情地读题目):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后,我继续引导):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于是,学生纷纷沉醉在深情的朗读中“故园无此声” “聒碎乡心梦不成”…听了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学生又纷纷谈出了各自的感受:“我感到纳兰性德非常想念自己家乡。”“我感觉到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梦都碎了。”…读到这,说到这,学生便带着感受出来的这种情感读进去,读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这节课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诵读《长相思》这首词,让他们分别读出了自己对词的味道和感觉。如此潜心自主诵读,学生不仅对文本内涵及人物更加了然于心,也自然积淀起了语感素养,即文随语意,意在语中,达到了学文与积累的双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