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摘要】: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等一体的功能,有效改善数学课单纯依靠书本、黑板的传统刻板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巧用网络 整合资源 设计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指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且不受时空限制,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为实现网络在课堂教学的适时性、交换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共享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探究的平台。
怎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网络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生活情境图、动画等,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源于生活,反之又为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随之而活力四射。
一、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让学生动手寻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一堂课上得轻松不轻松,学生兴趣高不高,与教师设计的课中活动密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面对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数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一个有数学思想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具有学习数学的技能。
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动手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摆一摆、找一找等活动,需要我们探究的数学问题的答案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上课后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拼图形,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接下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刚才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小手争先举起。一位同学回答“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听到这个回答我没有急于给予评判,而是拿出两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继续拼摆……这个时候有同学说话了,说“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句话是错的,应该这样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接下来的结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自然就总结出来了。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学得很轻松,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数学学习中的规律,记忆深刻,应用起来灵活自如。
二、巧用网络,整合好资源,让学生动脑发现规律。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们在使用时切忌“拿来就用”。将别人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思想,整合到你的课堂中,为你的课堂教学服务,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1. 巧用网络资源,变静为动。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圆锥体的体积》时,借助falsh动画,学生经历和明白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对圆锥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在观看falsh动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会了从他人的操作中捕捉信息,梳理思路,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