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3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厚望作文--初中读写一体24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课 读与写——语文学科的擎天柱


【训练目标】
一、理解读和写的重要性。
二、激发读和写的兴趣和热情。
【训练重点】
理解读和写的重要性。
【训练内容】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解释是:“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是由听、说、读、写四大支柱擎起的一片思维的天空。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有一段关于听、说、读、写的精妙论述:“听,就是用耳朵来读,读,是用眼睛来听;说,是用口来写,写,是用笔来说。”这样一来,语文能力就可以被简化为信息采纳(听、读)和信息输出(说和写)两项思维活动。我们的读写一体课程就是把这两项活动科学化、阶梯化、兴趣化,达到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因为我们的读写一体课是一门课程,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它以提高综合的语文素质为本,以应对考试为标,既要“固本培源”,又求“达标”,所以读和写就成了重点。阅读内容涵盖了字词句段篇及语法、修辞等内容,再加上作文,可以说是整个语文了。当然,我们不是学校正常语文课程的重复,甚至不是它的简单的补充夯实,而是另辟蹊径综合提高语文素质,最后与学校正常的语文课程交汇,聚成更强大的语文优势。
  一、关于“读”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阅读的目的首先是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灌注的感情,再次是养成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最后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换一种心态去阅读
有的同学怕阅读,或者怕读某种或某些体裁的作品,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识障碍,即为对字词句的理解所阻,为见识和经验所限;一是心理障碍,即莫名其妙地怕读。其实许多情况下是心理障碍。知识障碍需要循序渐进地排除,精神障碍则换一种心态去阅读即可迅速排除:你不要总认为自己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陌生人写给你的纸条或者是在听一个陌生人对你的反复诉说,你的任务是读(听)懂他(她)的意图,即弄明白对方要告诉你什么,这样一来就轻松多了。没有几个人迟钝到这个程度吧:别人递给你一封信,你无动于衷;别人特意对你讲几遍同一个故事,你麻木不仁;买了一件新家电不会使用,对面前的说明书却视而不见……记住,换一种心态,就是另一个境界。
  (二)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一辆小轿车驶到高速公路出口,路边站着一队警察,示意把车停下。一个警察上前行了一个礼,说:“祝贺你,先生!你是通过这条高速公路的第一百万辆次车的驾驶员,你将得到5000美元的现金奖励!”
“哈哈!”驾驶员兴奋地大叫,“我有钱去学驾驶执照了!”
  警察还没反应过来,坐在驾驶副座上的女子赶紧陪着笑脸说:“警察先生,别听他胡说,他醉了,早上他喝了好多酒!”
  听到他们似乎在争论,其他警察也陆续走过来,坐在后排的老年妇女慌了,嘟哝道:“我早就说了,偷来的车四处乱开着跑,早晚要出事的!”
  “出事了?”坐在她身边的老年男子叹了一口气说,“打用假执照入境那天起,我就料到不出事才怪呢!”
  2、
  老李请四位客人来家吃饭,三人先来了,第四人迟迟不到,老李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先来的三人中有一个人多心,就走了。老李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个客人听着心里不舒服,也走了。剩下一个客人是老李最好的朋友,他说老李:“你怎么不会说话呢?”老李说:“我没说他俩啊!”气得最后一个客人也甩手走了。——老李说的三句话都有问题,他说的是一个意思,别人却听成别的意思了,你能说清老李想表达的意思和客人所理解的意思吗?
  3、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苏东坡。一天,他去一座寺庙游玩。势利眼和和尚见他衣着简朴,就有几分瞧不起他,眼皮也不抬地对苏东坡说:“坐!”又吩咐寺童:“茶!”在与苏东坡的谈话中,和尚发现来者见多识广不一般,觉得来者可能有些来历,便把苏东坡请到厢房。一进门,和尚恭敬地说:“请坐!”高声吩咐寺童:“敬茶!”不久,在继续交谈中,和尚知道来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学士,忙将客人请到客厅。一进客厅,和尚就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然后叫寺童:“敬香茶!”
谈了一会儿,苏东坡起身告辞。和尚便极力请他题一副对联。苏东坡笑着提起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怎样才算“读懂”了作者的意思呢?像上面这些语句语段,应该读出下面的内容来:
  1、这家人用假执照非法入境,儿子偷了车,酒后开车拉着全家人乱跑,还没有驾驶执照。
  2、第一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的都是“该来的”,怎么他还不来呢?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该来的”,也就有“不该来的”,说的就是我吧?第二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来的都是“不该走的”,怎么他走了?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不该走的”,也就有“该走的”,说的就是我吧?第三句,原本就只有三个人听到老李在说话,既然“没说他俩”,当然就是说剩下的一个了。
  3、这里“坐”、“请坐”、“请上坐”,都表示“坐”,但是限制范围一个比一个小,而内涵却一个比一个丰富了。 “坐”只是表示一种普通的招呼(含义少),是对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应用范围大)。在“坐”前面加上“请”,表达了对来人的礼貌(含义稍多),在和尚看来,应该这样招呼的人就没有前面这类人多了(范围小了一些)。在“坐”前“请”后加“上”,变成“请上坐”,不仅表示了礼貌而且是非常恭敬(含义更多),按和尚处世交友的标准,需要这样招呼的人就更少了。下联“茶”、“敬茶”、“敬香茶”也是一样的道理,如同“学生”、“好学生”与“三好学生”一样。
  有些阅读材料的理解与阅读者的阅历、认识水平有关,那是中级或高级阶段的训练要求,以后再说。

  (三)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听话听音”,“请喝水”三个字,说话人手捧水杯笑容可掬地说、把水杯搁在对方面前把脸扭开说、把杯子重重地搁在对方面前咆哮着说,一般人都能听出说话人的态度。阅读材料没法让你观颜察色,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则是可以体会的。
  看例子,比一比各组句子中句与句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下雪了,孩子们像小狗一样高兴,他们跑啊,滚啊!
    下雪了,孩子们像野狗一样高兴,他们跑啊,滚啊!
  2、他爸爸去世了。
    他爸爸死了。
  3、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井冈山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强。
  4、天公何故昔金郎?万里河山作孝堂!
    须晴日,看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读下列诗句,想像,思考:这些诗句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或物怎样的感情?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中立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4、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5、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读下面这篇散文,说说作者对小屋的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微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笑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四)初步培养积累知识和语言的习惯
读下面这篇短文二至三遍,看看你能了解哪些关于佛教的知识,记住多少有关的成语。
     佛、菩萨和金刚是中国进口的“神”,但成语对他们的威仪半信半疑,于是人们私相授受:可以“借花献佛”,可以“拣佛烧香”,甚至连“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也只是隔靴搔痒式的批评,能得到“佛眼相看”也不值得欣喜若狂。多数情况下,成语对他们不但没有多少恭敬,反而频频调侃:先是揭佛的老底,说佛只是泥塑像,“泥多佛大”,还说佛的得力助手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更说佛的信徒僧侣经常求人的话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然后说,佛的威风是人包装的结果,“佛靠金妆,人靠衣妆”嘛。坏人“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加上“佛心蛇口”现象,都让人们怀疑佛的根基;特别是 “佛头加秽”、“佛头着粪”这些值得同情的变故发生后,结果也只是“金刚怒目”,就很难让人同仇敌忾。人们在苦难中希望佛能真的发慈悲,但同样对这些“东漂族”充满慈悲,于是提出永垂不朽的倡议:送佛送到西天!


(韦家定《炖成语》)


  (五)尝试理解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是读和写的过渡部分,我们把它放到具体课文中去练习。

  二、关于“写”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写作方面的要求是:先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不带包袱轻松下笔;再通过系统、全面、科学的观察训练,使受训练学员在物、景、人、事、情、理各方面都有富裕的写作素材,达到“不怕写”的基本目标;然后通过初步的分析训练,让受训练学员能在观察中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发现;最后尝试成文,但不刻意文法章句。基本训练内容是:

  (一)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许多人说起话来能滔滔不绝,但有些人能写出来,有些人就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己把自己吓怕了。这些人一见到作文题,一铺开稿纸,就开始吓唬自己了:不得了啦,我要写作文了!作文可是我一直头疼的!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立意……有这么重的负担,当然难写。我们不妨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什么作文,我是要对朋友说话。



  我要告诉他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事),要告诉他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或者遇上了一个好老师(写人),要告诉他我到什么地方旅游回来了(写景),要告诉他我买了一样新东西,告诉他我学会干什么了,告诉他我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但是很不幸,这位朋友听力很差,我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了。其实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通了就不那么难了。文章是“写话”,但写的不是原来的口语,而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的、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不见了,凭手势、眼神和暗示的意思也要明确表达出来,道理则是一样的。



  不吓唬自己,写起来就轻松了。



  (二)相信作文没写的,就先学会观察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我们曾经让不下100名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同学写过《夏天真热》(或《冬天真冷》)这个题,要求写真实,只有少数人能在一课时内写出400字以上,多数人写三五行后就写不下去了,经过提示后,多的能写上千字,少的也能写六七百字。在此,我们以《夏天真热》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热”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热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看地面,看植物,看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结果各写成一段,就有九段了,每段写上三至五行,不是什么难事。以植物为例,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往往一句“树叶都被晒蔫了”就写不下去了,这既不真实,又没法往下写。如果走到外面看看就会发现:树叶是否被晒蔫和蔫的程度可不是一样的,它和叶子的老嫩、疏密,叶子位置的高低、阳光的背向,与一天中所处的时段都有关系。观察到这些,不仅能解决“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热”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热死了!”“烤熟了!”“冒油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下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热,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



我们把观察训练的总任务分解到物、景、人、事、情、理诸版块中,又从“初级”到“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呈螺旋式提高。



  (三)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会分析



  能把观察的结果具体记下来,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内容,才能“活”起来。分析是观察的延展和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观察,反过来又促进观察。



  我们的分析训练既有随意性又有系统性。



  说“随意”其实是“有意”,“随”是说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对象。



  从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展开话题,我们能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当他们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一旦学生会分析,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乎表象的东西,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了。



  许多同学不爱看广告,其实许多广告是所特有意思的。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只有动作和商标的特写;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XXX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有意思的是,这两则广告是连着放的,中间只有三五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找我要水喝,我会问他(她),老师给学生水喝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我再问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是不是都是好事?学生在笑中明白了“好”和“坏”原来还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同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背景下性质可能不同,甚至相反。



我给几乎所有受过这系列训练的学生讲过我亲历的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我们办公室就在路边,那车一二十分钟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有的人甚至还骂起来,我很平静,要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我把同事们喊出来看,大家乐不可支。我用这事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如果平静些,就会发现好多新鲜有趣的事;如果自己烦躁,就经常失去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



  阿里卑斯山森林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块招牌,上面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慢慢走,欣赏啊!”竖这块牌的意图,就是劝游人注意沿途风光,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很可能使我们错过许多美景,我们倡导“随意”观察分析,目的就是让大家留意周边的一切,请相信: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会有许多乐趣,更有许多收获。






初级阶段的分析训练重点是比较、联想和联系。我们还是以《夏天真热》为例进行说明。



学会比较。用夏天和其它季节比较,可以把“热”写得更生动。如冬天,它们穿上了主人给它们专门编织的毛衣和鞋,喜欢往人身上挨,喜欢靠到暖气片附近睡觉;夏天,小狗总喜欢趴在阴凉的地方,吐着舌头,喘着粗气……这一比,内容就生动多了。



  学会联想。这么热的天,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是否辛苦?有一个同学说,她妈妈每天只在家里煮三顿饭,不辛苦。我让她回家后站在厨房里看妈妈做饭,不需要帮忙,但要站到妈妈把饭菜做好。她说:“那不得热死啊?”我问她:“那妈妈知道热吗?”她承认刚才说错了,其实做饭也辛苦,。既然明白了,那应该怎么做呢?没受过训练的同学就容易说一些“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父母”一类的“正确的空话”,要现实一些,比如不挑食,这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对父母工作成绩的肯定。如果他们好不容易做好几样菜,你却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那不就等于你辛辛苦苦写出一篇作文,老师看也不看就判个“不及格”,你会怎么想?道理是一样的。



  还可以联系到自己的未来。天这么热,绝大多数成年人还得去上班,但上班的条件可不完全一样,有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没有空调但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但是在室内工作的,还有必须在室外甚至爬到高处工作的。你将来想在什么地方工作呢?——别误会,我们没有看不起哪种职业的意思,而是说,凭着自己的聪明和科技的进步,如果你能发明出一台遥控的无人驾驶的清洁车,你坐在办公室里就把马路给弄干净了,那你这清洁工也够风光的。



  会进行分析,作文就有思想了,“活”了。






  (四)要想写得更好,就要加强表达练习



  语言的运用很重要。同样是这么些字,同样是这些对象,有的人写得神采飞扬,有的却写得让人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初级阶段,表达训练的目标是写得正确、完整、联贯。



  首先要考虑写正确。这既说内容反映方面,也说字词的使用方面,所反映的情形要真实。比如说冬天“所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所有的人都穿着棉衣”、“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是因为用了太绝对的词,所以显得内容不真实;写冬天的北方,偏要扯上“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入冬以前,大雁在北方城市的马路上、天空中随处可见似的,这也是中范文的毒太深,显得不真实。



  其次是考虑写完整。这包括句、段、篇的完整:句子成份要齐全;每一段说哪个方面,要说完整;整篇说什么,要说清楚明白。



  再就是考虑联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联贯才成文章。句子之间的联贯指的是前后联系要紧密,不要东拉西扯;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要有过渡和交代的句子。



  让我们从“表达训练操”做起。不要借助字典词典,每天尝试解释一两种事物并记下来:比如什么是“饭”,要解释到不会让人误会、禁得起“逼问”为止。如“饭是人吃的、用粮食加工成熟的主食”,这就不会与其它东西混淆了。



达到正确、完整、联贯后再考虑写得生动、形象,就是如何说得更好,更让人喜欢听、记得住。这方面,我们建议在初级阶段先向周边的人学,记一些精彩的口语,如“这自行车除了铃儿外什么都响了”之类。中级及以上阶段既向群众口语学,也向名家名篇学。




  “读写一体”训练的作文部分为“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分“物”、“景”、“人”、“事”、 “理”几个版块。初级阶段解决“没有写的”的问题,基本目标是只要有相应年级语文课本的识字量和80%以上的词汇量,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来(低年级300字以上,中年级600字以上,高年级和初中800字以上);中级阶段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基本目标是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自己的见解;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表述问题并尝试修改。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延续和提高,两者间呈螺旋式上升,完成中级阶段的训练后,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写高年级的作文或高年级学生能写初中作文都应该是比较正常的。高级阶段练的是“诗外功夫”,根据初级、中级各版块中的训练点安排少儿哲学、逻辑学、传统蒙学精华及中外名家名篇片断,通过讨论、辩论、表演、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将这些知识内化,激发和形成新的潜能,并灵活运用到作文习作和修改中。






除所有的作文训练系列都要求的勤写勤练外,参加这个系列的训练还另有几点要求:



  1、在初级阶段不要忙去看、学范文,特别是同龄人写的范文。范文不是不好,而是在初级心都还不足的前提下学范文容易进入误区:你不知道那范文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的,模仿的结果轻者会不伦不类,重者会成笑料。比如“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如果说的是立春时节,这话只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适用:在福广一带,桃子都快熟了;在北京,还没冒蕾呢;在东北,桃树可能还埋在雪里——咱们中国大得很呢!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乃得其下,进入中级阶段后,也应该是逐步从经典作品中学语言、学文法。



  2、务实。从一开始训练就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抒真情,写真文,说真话,做真人。有这么一个典型事例:小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写)春天,一个会用“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等一些词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另一个则说春天来了,爷爷把鸟笼挂到屋外的窗栏上了,奶奶把花盆摆到外面阳台上了,妈妈把他的小自行车从床下拖出来擦干净了……后者被老师斥为“大白话”,我们却非常欣赏这种真实。我们信真求真,并不是说不能展开联想和进行想象,而是要求想象也要“真实”。兔子请客摆出蛋糕香肠,老虎请朋友吃水果,这些表现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是不真实。有一名自称很能写想象作文的同学在扩写《螳螂捕蝉》时写那男孩子刚上完课外辅导班回来,见到小鸟就掏出弹弓想射,没想到他爸爸提着一根棍子来找他了;他爸爸正想揍他,后面开来一辆坦克,就冲他们开炮了。前面写得挺不错,本来可以评90分以上,就因为后面严重失真,就连及格都成问题了,因为前面他所说的背景是在现在的中国。



  3、求多。初学作文,写得越多越好,因为我们相信,有写的才有改的,如果刚刚凑够要求的字数,那就很难改好了。



  4、注意养成几种良好习惯。



  一是逐步过渡到用钢笔、圆珠笔、炭素笔写作,从少用直到不用涂改工具,培养下笔的责任感,不要养成随意、有依赖的习惯。



  二是写作过程中不要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或问人,这会打断思路(自己的或别人的),可以先空着或用铅笔注上拼音,到检查的时候再问、再查(字典)。



  三是不论片断练习还是成文训练,至少在一段文字内不要停下来,要一气呵成,思路才连贯自然。



  四是边观察分析边积累。平时所做的观察分析训练要积累下来,用一个本儿随时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非常有用。有一位同学专门记她的老师表扬同学的话,后来写“特别会表扬人的老师”就精彩得让人读了还想读。积累观察分析材料不需要成文,只要分分类就行了。可以分明类别,如“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我的新发现”、“XXX的动作”等,这就可以避免混乱。



  作文(按实际时令任选一题):春天真暖 夏天真热 秋天真凉 冬天真冷


  建议:不论现在是哪个季节,都可以用这次提示的方法试试,你会发现:作文其实并不难。


[知识窗]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
  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弟子回答问题。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长满了庄稼。弟子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文章准备成集出版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
读了这个故事,谁能不佩服哲学家的伟大和学生们的聪明?试想: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那么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


【训练目标】
1、
在阅读中领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顺序、重点。
2、
学习用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观察。
3、
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和表达。
4、
学习有重点地观察和表达。
【训练重点】
1、
在阅读中领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顺序、重点。
2、
怎样用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观察并按顺序、有重点地表达。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读语段,说说作者的观察对象、发现的观察对象特点和使用的观察器官。
1、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观察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清断肠。淡月昏黄。

(元·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


观察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观察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朋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观察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观察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阅读及练习〗

两个小蜜团


天阴沉沉的,眼看就要下雨了。
蜜蜂妈妈正在家门口焦急地数着回家的孩子:
“998,999,唉呀!还缺一个。”
这时,远处飞来两个黄色的小蜜团。蜜蜂妈妈放心了:“噢,我的孩子回来了!”但又觉得奇怪:怎么是两个呢?
谁知道两个小蜜团都说:“妈妈,我是您的孩子,您看我身上裹着多少蜜啊!”
其中一个小蜜团迫不急待地说:“妈妈,妈妈,我身上裹的蜜比它多,我才是您的孩子呀!”蜜蜂妈妈想了想,掐一朵小花。两个蜜团争先恐后地飞过来嗅,都张着小嘴儿说:“香,真香。”
妈妈笑了笑,飞到远处小木棍挑一一块小熊粪。一个小蜜团立刻掩着鼻子飞得远远的,而另一个小蜜团望着熊粪,垂涎欲滴,终于忍不住飞过来,深刻地吸了一口气:“太香了!”
蜜蜂妈妈哈哈大笑,转身把那个掩鼻子的小蜜团领了回家。
这下爱闻熊粪的小蜜团可急了眼,他又叫又嚷又跺脚,包裹在他身上的蜜掉了,原来他是一只金头大苍蝇!
【特别提示】
观察事物要完整,不不仅观察表面的,还要观察内在的。
1、蜜蜂妈妈为识别出自己的孩子,使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2、金头大苍蝇暴露身份的表面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你还能想出其它辨别的方法吗?





寻马后记


    从前,有一个善于识马的人叫伯乐。他的年岁越来越大了,国王担心他老了,行动不便,就对他说:“你能不能在你的后代中举荐一个继承人呢?”伯乐说:“一般的好马,看外貌、骨架就成了,但宝马却没有一定的模样,奔跑起来飞快,看不见尘土,也找不到脚印。我的子孙都没有出众的才干,识别一般的好马还成,而要寻千里马就不成了。我有一个担柴挑菜的朋友,他虽然比我年轻,但识马的本领一点儿也不比我差,就请他来替你找马吧。”
国王很快就把伯乐的朋友召来了,并且派他出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之后,这位朋友回来了,对国王说:“我已经找到一匹千里马。”国王问道:“那是一匹什么样子的马呢?”朋友说:“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国王立刻派人去牵那匹马,可是到地方一看,原来是一匹黑色的公马。国王很不高兴,把伯乐叫来说:“真糟糕,你的那个朋友连马的颜色和公母都分不清,还怎么能识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朋友的技术竟然高超到了这样的程度,他识别马的本领何止超过了我千万倍,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啊!他看到的是马的精髓,而忽略了它的外表;他看到的是马的内在的东西,而忘掉了它的外形。他只看他应该看的,而没有在意其它的;他一心只发现他需要的,而遗漏了不需要的。像他这样识别马的本领,已经大大超过了找到一匹千里马的价值了。”
后来,那人把那匹马牵来一看,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特别提示】
故事告诉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抓住主流、抓住本质。要找千里马,只要它能日行千里,对它的其他特征不要过分追究。
参考材料:伯乐,相传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认为相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1.
伯乐推荐了一个什么人替国王找马?这个人用三个月找到了一匹什么样的马?




2.
为什么伯乐的那位朋友连马的颜色和性别都没说对,但却找到了千里马呢?




3.
为什么说伯乐的那位朋友识马的本领大大超过了找到千里马的价值?




4.
你对伯乐的朋友识马的本领有什么看法?






第二部分 写作


一、
观察练习
(一)视觉观察
眼睛是我们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物体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主要是靠我们的眼睛观察到的。
1、观察物体的形状。物体是有形状的,但我们不容易说清楚,怎么办?说不清楚,你就说它像些什么,用大家都熟悉的吃的、用的、玩的等事物来比,也就说清楚了。比如说三角形,单举吃的就有冰激淋、糖三角、妙脆角、瓜瓣等。
【讨论】说说下面这些图各像些什么,再写下来。




A图像______,像______,还像______和______。
B图像______,像______,还像______和______。
C图像______,像______,还像______和______。
2、观察物体的颜色。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所以才这么漂亮。观察下面这个图,想想各种东西各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写下来。对于彩色图片来说,能不能把颜色描写清楚,只是对美术中的色彩知识的了解程度问题;对于单色图,就得考一考各人的想象能力了。
认真观察下面这幅画,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想像各是什么颜色的,先说说,再写下来。






3、下面是某动物园的布局图,请你先给各部分起一个名,再写一段话,说清楚各部分的方位。







【提示】起名最能表现一个人的灵性,有一家以炖汤为主的饭馆起名叫“滴滴味”,意思是说每一滴都有味道,又谐音“敌敌畏”(一种剧毒农药),这就很有意思,让绝大部分人能见了就忘记不了。这个题里,有的同学给兔子园起名为“长耳朵之家”、“红眼病馆”等,就很不错。
说清事物的方位和布局,要注意尽量用固定方位而少用相对方位。相对方位(上下、前后左右)容易混淆,比如学校的值班室在大门的左边还是右边,这对于进门的人和出门的人来说是相反的,如果用固定方向(东西南北)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只限于图上方向,现实中的方向要根据实际情况说。另外,介绍方位要有序,比如你进动物园后怎么走,就按走的路线介绍。




(二)用其它器官体验
视觉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关系,我们还要学会用其他感觉器官来观察体验事物,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1、听觉体验。耳朵能帮助我们认识丰富的声音世界:悦人的乐音、烦人的噪声等,帮助我们从声音的角度认识事物。有经验的人选购西瓜,总是用手轻轻拍打,听声音来辨生熟;买椰子先摇一摇,听声音来辨椰汁的多少。
列举你印象中的声音:
早晨的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的菜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公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嗅觉体验。我们用鼻子闻(嗅),就能发现事物气味方面的特点:香的、臭的、呛的、还有一些说不清楚的。一个桔子,剥皮前后气味不一样,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闻起来也不一样。大家都知道葱的气味是呛的,但葱根、葱杆和葱叶呛的程度也不一样。
列举你熟悉的气味:
是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味觉体验。



用舌头品尝,我们能尝出观察对象的味道: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酸辣的、酸甜的……一个橙子,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有各部分的味道;同样是一棵树上的桃,成熟程度不同,味道也不同;同一个苹果,向阳面和背阴面的味道也有区别。


列举你熟悉的味道:
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触觉体验。
用皮肤触及事物,会发现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冷暖(热)、软硬、滑糙、干湿等特征。用皮肤来观察,用得最多的是用手触摸(捏),试试用手触摸一个柚子,先触摸整体,再触摸它的皮、筋、膜、汁、核各部分,你会有不同的感觉,把这些的感觉记下来,也就是一段内容丰富的观察笔记。
说说你触摸下列物品的感觉:
橡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观察要有重点
“用多种器官观察”又叫综合观察,即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种感觉器官来对同一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究,发现它多方面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观察一样东西都要各种感觉器官一起用上,而是有所侧重,有的多用,有的少用,有的甚至可以不用。比如观察一个苹果,“看”和“尝”是重点,“闻”和“摸”虽然也用得上但内容太单调,写不出多少东西来,“听”则大可不必;观察一朵花,“看”是主体,可以“闻”出一点内容,但“摸”却伤了它,“尝”则可能伤了你自己,“听”则除非上面有蜂有蝶才可能有点内容。
要真正在观察中有收获,必须有重点地观察。比如观察人,要观察那些决定他本质的方面;观察事,要观察那些能影响它进程和结果的细节;观察物,要注意它的特点。有了这些认识,作文才有重点,有中心。
1、读文段,填空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在这段话里,作者观察了_________,重点是____________。
2、根据经验和新的理解,说说观察下列事物方要观察什么?以哪些感觉器官为重点?
一个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教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个书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顺序可以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可以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可以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可以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可以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由部分到整体……看怎样方便,怎样能更清楚,就怎样观察。如果观察的物体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可以从主要到次要,或者从次要到主要。总之,一定要有顺序。
【讨论】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有几个盲人同摸一头大象。摸了后,一个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一个说像一根柱子,一个说像一根管子。他们为什么说的不同?想想,盲人们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全面地观察大象并清楚地表达出来,先说说,再写下来。




(五)对观察得到的印象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
读下面一段话,说说科学家观察到的结果是什么,根据观察和分析思考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们在屋子里飞。蝙蝠都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两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二、
分析练习:学对比和联系
(一)读寓言,讨论、填空

大与小


毛毛虫躬着身子向蚂蚁示威:“小家伙,你看好了,我可比你大几十倍呢!”
麻雀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它说:“毛毛虫,毛毛虫!凭你也敢说大?我一口把你吞了还嫌小呢!”
老鹰听到麻雀说的话,冷笑道:“小麻雀,像你这个儿,我得吃几十只才勉强算饱呢!”
森林听了老鹰的话就说:“你又算什么?你只消落到我身上就像消失掉一样!”
地球说:“你们可别争了,你们不都是我身上的毛发和尘土吗?”
太阳对地球说:“孩子,在你们兄弟九个中,你可是出名的小个子呀,千万骄傲不得。”
讨论题:大与小是通过对比表现出来的,说说还有哪些现象之间要较才能表现出来?注意:这不是简单的意思相反的词。有些意思相反的词是不需要对比也能表现出来的,如死与活,我们见到一只死老鼠,不一定要逮一只活老鼠来对比才能说明它是死的,类似的还有黑与白、香与臭等。
答:__与__   __与__  __与__  __与__ __与__
__与__   __与__  __与__  __与__ __与__
(二)学联系
1、生活习惯好坏和学习成绩有没有关系?有哪些关系?


2、生活环境好坏和人的情绪有些什么关系?


三、表达练习
    现在试试只用眼睛观察西瓜除位置关系外的几方面会有什么收获。
观察它的形状。形状包括线条轮廓、大小、长短、粗细等。
    写一个物体,得说清它的总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线条轮廓,是方的、圆的、还是多面的,棱角是尖的还是钝的,各部分是一致的还是有些什么区别等等,把这几个问题搞清了,所写的物体轮廓也就清了。
    一说西瓜的线条轮廓,多数人都会说:“西瓜是圆的。”这是没受过观察训练的表现,这样写既不真实具体,又没写下去的路子。你见过真正圆得像皮球的西瓜吗?你只要注意看就会发现,从远处看它和皮球差不多,放在面前一比,差别大着呢,这些差别说清了,就是很真实具体的一段。
    要写清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要通过对比来实现。如用度量的方法得的结论虽然非常精确,但我们练习的是用眼睛观察,所以用语言描述要比用数字说明更为生动形象。西瓜只涉及大小,如果说“这西瓜半径8.6厘米”,就没有“这西瓜大小和一个足球差不多”那么让人容易听出效果。
西瓜籽的形状也很值得观察,用它们和葵花子、南瓜子一比,你又会发现一大些特点。
    观察它的颜色。西瓜的颜色非常丰富。单看表面,不均匀的绿底就有许多观赏价值,还有墨绿的分割线、褐色黑色或灰色的斑痕及斑痕的形状、贴地一块的土黄色等等,如果简简单单的一句“西瓜皮是绿色的”岂不可惜?另外还有那一层灰白的粉末(西瓜霜)刮下来就挺有意思,刮的轻重留下的痕迹也值得评点一番。把瓜切开,观察瓜皮、瓜肉、瓜瓤的主体颜色及其过渡状况,观察成熟程度不同的瓜子的形状和颜色等还有很多可以“淘”的“金”。
    这样,轮廓、大小各写一段,各部分的颜色各写一段,单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写出五六段文字来,每段写两三行,不难吧?

作文:写一种水果
要求:
    1、以水果名称为题。
    2、课内用这些方法观察同一种水果,老师带着从整体到局部,各部分都用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观察,再把观察的结果各部分分成一段写下来。让大家充分自信:随便拿出一样东西,都可以通过观察写成一篇观察作文,课外再各选择一种水果另写一篇观察作文。
    3、不少于600字。
建议:
    1、先弄清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多用排比句式。
    2、难得直接说清楚就用比喻。





[知识窗]

奇妙的汉字组合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诚然。
    有一款茶杯,杯盖上环印五字,这五字无头无尾,又处处可为头尾,五个字可以任意开头组成五句话: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五字五句,既道茶之妙用,又显扬了汉字组合的无穷魅力。
    又,有一现代官员,姓胡名“不字”,此君不识之无,却因身居要职而时常签署文件或凭据,久而久之他的签名和“同意”二字被他写得龙飞凤舞、炉火纯青。一次书法比赛,他竟然拿了冠军。众人既不屑于他的拙识,又佩服他能把五个字颠来倒去还玩出有点“哲理”的内容来。他的作品是: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意同字不同,字同意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 事物的特征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训练目标】
1、
在阅读中能抓住文章所写的事物的特征。
2、
在阅读中能懂得作者所使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
在写作中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4、
在写作中能使用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训练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懂得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提示】事物的特征指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不同之处。说明事物的方法有解释、分类、比较、举例、打比方、列数字等。
1、
鸭嘴兽长着一身稠密的兽毛,还长着一张鸭子嘴,生活在澳洲。
◣鸭嘴兽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
2、
飞龙鸟,又称榛鸡、松鸡,是一种产于大兴安岭的体形像鸽子、肉质洁白细嫩的珍贵飞禽,是国家重点保护飞禽之一,禁止随便捕猎。
◣这段文字说明了飞龙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和______。
3、
世界上的事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有一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和三十万种以上的植物。经过考察研究,不仅千千万万的不同物种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物种的生物也千差万别。十九世纪末,德国哲学家、科学家莱布尼兹担任德皇的宫廷顾问,为了证明莱布尼兹“在自然中绝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同”的观点是错误的,宫女们到御花园里四处寻找两片完全没有区别的树叶,结果是徒劳无功。
◣这段文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 ,使用了___和___的方法。
4、
“火星运河”、“火星人”的宣传报道,有一些根据,但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人们只依据仅有的一些材料,进行了虚构的科学幻想。火星比地球小,赤道直径只是地球的一半,约3395千米,质量只是地球的11%。火星自转周期很像地球,约24小时37分钟,但火星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687个地球日,相当于地球的两年。火星上也有一年四季。火星上也有大气和水,但大气成分含二氧化碳约95%,水气和氧的含量很少,火星的两极是冰封雪地,火星上的水是以冰的形式存在的。1997年7月,“火星探路者”号飞船发回的照片表明,火星上有山脉、高地和平原、沟漕和火山,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因此,火星呈红色的光辉,但没有发现有生物,更没有像人一样的高级动物。
◣这段文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说说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是怎样使用下列说明方法的?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燕子和蝙蝠的争论
一天,燕子和蝙蝠吵了起来。燕子说太阳出来是早晨,太阳落下是傍晚;但是蝙蝠却坚持说太阳出来是傍晚,太阳落下才是早晨!它俩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它们找鸟王凤凰判断谁是谁非。它们在途中还不停地争论,迎面飞来了一只小鸟,问它们为什么吵架,燕子和蝙蝠把原委说了,小鸟把嘴凑到燕子的耳边,悄悄地说:“小燕子,不要去了。现在凤凰懒得厉害,不理朝政,什么事都让猫头鹰代为处理,你即使去了,也不会弄清是非的!”
(1)
燕子和蝙蝠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发生“什么时候是早晨或傍晚”的争论?


(2)
为什么找代理凤凰处理事情的猫头鹰也辨别不出是非来?


(3)
你认为怎样才能判断这样的争论?


〖文章阅读及练习〗

碘酒和红药水


许多同学都知道,碘酒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红肿处抹上一点儿就会起消肿止痒的作用。去医院打针时,医生总是在打针部位先用碘酒棉签擦一遍,作用就是消毒。
你知道红药水吗?红药水又称为红汞,俗名叫“二百二”。因为试验了二百二十次才把它制成。如果不小心碰破了身体的某一部位而引起出血时,涂沫上一些红汞就会止血,伤口也会很快长好。
碘酒和红药水都是最常用的外用药,它们有各自的作用。但是当你将这两种外用药共同使用时,却变成对人身体有害、有毒的东西了。碘酒里有碘,红药水中含汞(就是我们常说的水银),两者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种有毒的物质——碘化汞。碘化汞能溶解在血液里,它会使人牙床肿胀,严重的还会使人心力逐渐衰退,体温下降,出现全身中毒现象。
1、
碘酒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
红药水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3、
碘酒、红药水的特点和作用加在一起是什么结果?这一现象给了你哪些启发?





热胀冷缩和冷胀热缩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果酱瓶的铁盖子一时间打不开,但是将瓶子倒过来放在热水里浸泡一会儿,就很容易打开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家知道,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玻璃瓶盖子放在热水里,受热都要膨胀,但玻璃膨胀小,铁盖子膨胀大,瓶口和铁盖子之间缝隙变大,自然就容易拧开了。
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当你发烧时,医生先给你试表。体温表是一种水银温度计,它的上部是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装有纯净的水银,管上标有温度的刻度。由于人体温度最高不超过摄氏42度,最低不低于摄氏35度,所以体温表的刻度是摄氏35度到摄氏42度之间,每个小格是摄氏0.1度。
试表的时候,体温表下端的玻璃泡和人体接触,因为人体温度比体温表温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银受到从身体传来的热的作用,体积膨胀,就沿着玻璃细管上升,直到水银所表示的温度和人体温度相同为止。
体温表的构造也很特别,在玻璃泡和细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温度表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就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表离开人体后还能继续显示人体温度。
相同的例子还有许多:乒乓球瘪子,浸入开水里烫一下,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变大,就会重新鼓起来。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不能太满,防止水受热膨胀溢出来。铺设铁轨时,铁轨之间留下一定空隙,使铁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夏天安装高压输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让电线有伸缩的余地,否则天一冷电线一收缩,就会绷断,造成事故。
一般物质都热胀冷缩,但也有例外。有北方寒冷的冬夜,如果你把放在院子里的水缸灌满水,水缸很可能被厚厚的冰胀破。这人现象表明,水遇冷结冰时体积不但没有收缩,反而膨胀。这是水的反常膨胀。
水在4摄氏度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在0摄氏度到4摄氏度之间却是热缩冷胀。在北方的冬季,当温度降低到4摄氏度以下,湖面上的水冷胀的结果使体积变大,比湖面下的水轻一些,所以湖里的水不再对流。当湖面冷到结冰时,冰层下的温度仍然高于0摄氏度,鱼类仍旧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1、
本文通过哪些事例分别来说明哪些原理?




2、
根据文中提供的资料,试解释下列词语或现象。
热胀冷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胀热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常膨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表测量人的体温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写作


一、
观察练习
(一)抓住特征写事物
在作文中,有时需要写事物,如写小白兔、自己的书包、一道桥等,或者是介绍制作什么,如做飞机模型。写这些都要抓住他们的特征,如小兔耳朵长,眼睛红,尾巴短,嘴分瓣;自己的书包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比如层数多,特别好看;……抓住了特征,写出来才是那个事物。

1、读诗,各写一段连贯的话回答相关的问题
    ①一座彩桥架天空,太阳在西桥在东。数数颜色真不少,紫蓝青绿黄橙红。
    读了这首诗说的是什么?为什么呢?


②有头没有脖子,有眼没有眉睫, 没有脚却能走,有翅难却不能飞。
  说的是什么动物?为什么?


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了这首诗,你一定知道它说的是________。为什么呢?因为它写出了这种事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谜面:把教室里的某种物品作谜底,你设一个谜面概括这物品的特点,让大家猜是什么物品。





    谜底:         

3、写出你知道的两种动物、两种植物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掌握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要把事物写好,除了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时还要有一定的方法。

1、下定义
    下定义就是对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含义进行准确的概括,如“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下定义要注意定义内容和被定义内容要相等,即要经得住反过来问,如说A就是B,可以反过来说成B就是A。如对成语的定义,还可以说成“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就是成语”。
试给下列事物下一个定义:
    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类
    把事物分成类来写,像我们在基础训练中做过的词语分类。分了类,从一个就可以知道同类其它的,或者提到类,就会了解同类中事物的特点。分类有多个标准,但一次分类只能用一个标准,不然就会混乱。
    【讨论】“少先队员起立,男同学坐下!”——想想,男少先队员是该起立还是该坐下?不论怎么做都有问题,这就是因为说话人在一句话中用了两个标准,一个是根据是不是少先队员来分,一个是按男女生来分。
给自己的衣服分类:
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
    拿两事物相比起来说,好看出其中的某种事物某些方面的特点。如说某块场子“比五个篮球场大”,篮球场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比就知道那场子有多大了。拿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如一高一矮,一大一小,这样一比,更能把特点显现出来。
①模仿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句子,分别说明兔子、小狗、小鸡的耳朵。
“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用毛笔和铅笔比较,说说毛笔的优点和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
通过大家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事物的原理,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说明法,像本课阅读材料中的《热胀冷缩和冷胀热缩》就大量使用这种方法。
世界上有许多确实存在但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请你举例说明。




5、打比方
    用大家熟悉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让人从熟悉的那个去想,就懂得了陌生的。如“‘仙桃石’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样一比,连没到过黄山的人都想象得出仙桃石的样子了。
①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夏天,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把这两句话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打比方的方式分别说明柿子、辣椒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列数字
    用具体数字或大约数字来写出事物,让人更明白。哪些地方需要具体,哪些地方需要模糊,要看实际情况,比如一根大葱有多长,只能是大约的,而一只螃蟹有八条腿,就应该是具体的。
①比较两个句子中的数字,填空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山坡上有一匹马,两头牛,三只羊。
    第一句是____数字,是想说葫芦结得______;第二句是______数字,让人知道马牛羊__________。
②下列句子中,把加点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一棵油菜长十厘米(十厘米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音员播音的标准播音速度是每分钟一百四十八字(一百多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分析练习:现象和本质(上)
【特别提示】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不管是有些相似还是非常相像,但既然不是同一事物,就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蜘蛛与蚕


蜘蛛对家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口里吐出丝来,黄灿灿、白晶晶的,用这些把自己裹起来,留下了‘作茧自缚’的笑话;养蚕的妇女将你放进沸腾的水里,抽成长丝,这时你的躯体也就死了。这样看来,你这种技巧恰恰用来自杀,不是愚蠢吗?”
蚕回答蜘蛛道:“是的,我是自杀。但我所吐出来的丝被织成有花纹的衣料,天子穿的龙袍,百官穿的朝服,普通人穿的或装饰用的绫罗绸缎,哪一样不是用我吐的丝织成的?你却空着肚子准备弄吃的,口里吐出丝,织成罗网,坐在那里等待机会,有蚊子、牛虻、蜜蜂、蝴蝶从你跟前飞过,你通通将它们杀害,来填饱你的肚子。灵巧是够灵巧的了,但又是多么自私和残忍啊!”
蜘蛛说:“为别人打算就得做像你那样的蚕,为自己打算就得做像我这样的蜘蛛。”
【讨论】
1.
蚕与蜘蛛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你喜欢蚕还是喜欢蜘蛛?为什么?
3.
我们应学习蚕的什么精神?
4.
社会上哪些人像蚕,哪些人像蜘蛛?我们该怎么办?


猴子救火


猴子能救火,你听说过吗?
驯猴能手张太驯了几只小猴子,让它们学救火。张太是怎样训练它们的呢?
张太在训练小猴子的时候,先给小猴子吃香焦,吃完后给每个小猴子一个小水桶提着,把它们领到一个比较低矮的大水桶旁边。然后,在离大水桶不远的地方燃起一堆火,教小猴子用小桶从大水桶里提水,往火上浇。就这样,张太每天让小猴子练习。结果,小猴子一吃完香焦就拿小水桶从大小桶里提水,看见火就往上浇,动作特别熟练。驯成后,张太就领着这群小猴子到处表演,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有一次,有几个小朋友看完表演跑到台前,问张太:“叔叔,猴子比人聪明吗?”
张太说:“猴子没有人聪明,因为人是最聪明的,猴子只能在我训练它们的条件下才能救火。比如,在给吃香蕉后,就让它们救火,要是换个环境就不行了。”小朋友们半信半疑。张太见小朋友们很不理解,就说:“过几天再做一次试验,我请你们参加,好吗?小朋友们高兴地齐声回答:“好!”
过了几天,张太打来电话,请小朋友们到河边的船上做客,把能救火的小猴子也带到了船上。这船帮很低,离水面约半尺多。
张太的试验开始了。他在船上烧了一堆火,然后让小猴子吃香蕉,发给小水桶。小猴子到处找大水桶,找不到,急得吱吱乱叫乱蹦。眼看着火越烧越大,在一边观看的小朋友们可急坏了,几个小朋友都喊:“到河里打水,到河里打水!“可小猴子就是听不懂,毫无反应。有的小朋友说猴子是笨蛋,有的说猴子是傻瓜。火慢慢熄灭了,小猴子把不水桶也扔了,抓耳挠腮地不知干什么好。
这时,张太走过来,小朋友围了上去。有个小朋友说:“这些猴子真蠢,那天会救火,今天就不会到河里打水。这是怎么回事啊?”张太说:“小朋友,人和猴子最大的区别是人脑会思考。猴子大脑只有第一信号系统,而人脑除了第一信号系统之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什么是第一信号系统?什么又是第二信号系统?”小朋友们问道。“人脑是思维器官;眼睛是看东西的,叫视觉器官。人脑是专门思考问题的,动物的大脑只有受外界的刺激时才有反应。如这些猴子见到香蕉、小水桶等,它们才行动,这就是第一信号系统。而人脑能根据遇到的各种条件,想出新的主意,而且还能听懂语言、看懂文字。如救火时,大桶里没有水,会想到从河里或者其他地方取水。如果你没看到水,我告诉你能听懂,而猴子就听不明白子,它们的大脑是反应外界简单刺激的器官,不会思考,不会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想出新的主意。你们说,是人聪明还是猴子聪明?”小朋友们都说:“还是人聪明。”
【讨论】
1.
小猴子救火和人救火有什么不同?
2.
小猴子在船上为什么不知道河里打水救火?
3.
人脑和动物的大脑有什么不一样?
4.
能举例说明人比动物聪明吗?
三、
表达练习
正题:我的书包
参考题:我的笔盒 我养的这盆花 我们家的╳╳ 这玩意儿真有趣
要求:先抓住所写事物的特征,并用多种方法综合说明,不少于600字。






[知识窗]
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为了证明有些文字是可意会而不可语读的,故写了一篇可称为汉语中最难读的文章,你如要尝试,请先备清水一杯、小棍一把,以免舌齿受伤。

施 氏 食 狮 史


[原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释义] 一位住在石房屋里的姓施的诗人,特别爱好狮子,发誓要吃十头狮子。他时常到市上察看,某日十时,正好有十头狮子出现市上,当时施君也来到市上,他看到这十头狮子,于是取下弓箭,将这十头狮子予以射杀,施君拾起十头杀死掉的狮子的尸体,搬到他的石室,不凑巧,这间石室很潮湿,施君叫仆人将石室擦干,等把石室擦干,他开始试吃这十头狮子的死尸,正要吃,才发现这十头狮尸,是十头用石头做的狮子。请你试将这件事情解释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课 说明事物的制作(发展)过程和功用


【训练目标】
1、在阅读中能抓住文章所写的事物的制作过程、生成发展过程和功用。
2、在阅读中继续把握作者所使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在写作中能说清事物的制作过程、生成发展过程和功用。
4、在写作中能使用一些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训练重点】
1、抓住阅读材料中的所反映的事物的制作过程、生成发展过程和功用。
2、用适当的方法写清事物的制作过程、生成发展过程和功用。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1、煤是古代的植物变成的。古代的沼泽、湖泊和浅海地带,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树木和其它植物,由于地壳的运动,这些植物被埋在地下,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经过千百万年的变化,就形成了煤。
  ①这段文字说明了煤的形成的____和____。
  ②煤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③画线的“这些植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物。
  2、海面上怎么会显现红色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一种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这种浮游生物靠汲取海水中的营养生长、繁殖。在暴雨之后,陆地上许多污物、污水被冲到大海中,使海水的营养成分急剧增加,这些藻类就迅速地大量繁殖起来,从每毫米几千个发展到五万多个,使海面变成了红色,科学家们称它是“红潮”现象。它影响海水正常蒸发,消耗海水中的氧气,使海水中的其他生物不能正常生存,鱼虾大量死亡,贝类惨遭毒手。
  ①根据选文提供的资料解释“红潮”:


  ②这段文字说明了______ 的______。
  ③“海水的营养成分急剧增加”为什么会使“鱼虾大量死亡,贝类惨遭毒手”?



  ④以“营养多与健康”为话题写一段话,说说你的看法。




  3、撒哈拉沙漠并非天生就是地球的不毛之地,它曾经是古代非洲人民的美好家园。埋没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城镇遗迹表明,远古时代,撒哈拉曾经有过树林繁盛、绿叶葱翠、鸟兽成群、河渠遍布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曾经在这里幸福安逸地生活过。只是到了公元前15世纪才逐渐变得干燥,逐渐沙漠化,成为地球表面的一块斑秃和心病。这固然有干旱、地表沙土的沉积和大风吹扬等自然因素,但人类大肆砍伐森林、破坏草地则是造成沙漠化的根本原因。这使他们的家园连同他们创造的文明成果被沙漠那贪婪的大嘴吞噬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创造了繁荣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这承载文明大厦的基石。
  ①这段文字说明了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 ”变成“________”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也因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自然原因。
  ②作者对从前的撒哈拉有怎样的感情?列举相关词句说明。




③作者对现在的撒哈拉有怎样的感情?列举相关词句说明。



〖文章阅读及练习〗

尼龙搭扣的发明


  尼龙搭扣是瑞士人马斯楚发明的,有一次,他和朋友们登山野游,他们爬到山顶准备午餐时,马斯楚感到腿像被针刺似的疼痛,仔细一看,原来是裤子扎了一些鬼针草的种子。这些种子穿过裤子,扎着皮肤,使人感到疼痛。他急忙把这些种子摘下来扔掉,摘着摘着就不耐烦了,其余的就没再管它。
  回家后,马斯楚把剩下的鬼针草种了一人一个地摘了下来。他很奇怪,这些种子为什么会扎到裤子上呢?出于好奇,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种子,发现它们的芒毛上有一个个细小的钩子。正是这些小钩子钩住了裤子。
  马斯楚想,这些小钩能钩住裤子上的纱线,能不能用来代替纽扣呢?他决心要发明一种新型的纽扣。他照着鬼针草的样子,做了许多钩状的东西进行实验。他发现钩子太硬要钩坏布料,钩子太软又钩不住。后来,他又在一块布上用极细的尼龙丝织了许多钩子,在另一块布上用粗一点儿的尼的龙丝织了许多小圈。当两块布轻轻合在一起时,钩子钩住了小圈;用力一拉时,钩子与圈子便分开了。马斯楚的发明终于成功了。
  现在尼龙搭扣已经传遍了全世界,没准你衣物上就有尼龙搭扣呢!
  提示:“观察”是创造的基础,“联想”是创造的第一步。能从不相同的事物中用联想发现其共同点,就能有所创造。
【练习】
1.鬼针草的种子为什么能钩住人的裤子?


2.马斯楚受鬼针草种子的特点的哪些启发?他又是怎样做的?



多功能盲人探路杆


  北京汇文中学女同学吴雪,在每天放学的路上都看到一对盲人夫妇手挽着手,在车流如织的路上十分困难地行走,尤其是过马路更是危险。于是,她萌发了一个念头:要解决盲人出行难的问题。
  吴雪将注意力集中到盲人手中的探路杆上,这是盲人出门的工具。她想在这上面做些改动,使这根探路杆发挥更大的作用,使用更方便。
  她将声、光、电等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杆里放置了电池、灯泡,安装了导线、开关,使探路杆具备了声、光警示等功能。经过反复实验,最后设计成了“多功能盲人探路杆。”它有六大功能:
  一、视觉警示功能。为引起行人和司机的注意,杆体做成红、白相间颜色,因为红色的波长传得最远,红、白两色的反差较大。
  二、行路排障功能。探路杆前端的两个触角碰到障碍物时,可发了声、光警示,引起盲人及行人的注意,利于盲人行路。
  三、遇水报警功能。雨后,盲人出行时,当杆头遇到一厘米以上深的积水时,探路杆便会发出声、光警示,告知盲人绕行。
  四、夜间行路警示功能。夜间,当盲人要过马路时,可按动开关,探路杆便会连续发出红光和报警声,以引起骑车人和司机的注意,保障盲人安全。
  五、倒地报警功能。如盲人不慎摔倒,探路杆脱手后就触动开关,可连续发出声、光报警。目的是便于盲人寻找探路杆,同时也可引起路人的注意和帮助。
  六、语音报时功能。盲人出行时,要随时按报时键,探路杆便会语音报时,方便盲人掌握出行时间。
  提示:吴雪设计制造盲人探路杆,说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需要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练习】
1.请从选文中找实例说明多功能盲人探路杆的几个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雪同学发明“多功能盲人探路杆”给你什么启示?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观察练习
1、观察事物的制作过程。
  想一想,自己对制作什么东西的程序最熟悉(如做一件工艺品或玩具,做一道菜或某种小吃品,加工一样学习用品等),仔细回忆各个细节,按准备工作、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样的顺序简要写下来。







2、观察事物的生成和发展变化过程(课外完成)。
  在家里做一次育种试验:选几颗种子(黄豆、绿豆、豌豆、蚕豆均可),先用水浸泡48小时,滤出后装在透明的塑料袋或塑料盒里,放在20-30度常温下,看它们是怎样发芽的。从干种子泡开始,借助放大镜每天同一个时候观察它们的细微变化,分别记下来。
3、观察研究事物的功用。
  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所以它的功用也常常不是单一的。比如砖是造来做建筑材料的,这是它的基本用途,是制造它的本意。它又有许多临时性的用途:路面积水,可以用它垫路;高处的东西难够,可以用它垫脚;有些东西容易被风吹起,可以用它来压;纸箱木箱直接放地面上容易受潮,可以用它来垫;可以用它在水泥地板上写字画画,当笔使;可以把它们排起来,当多米诺骨牌推;可以把它当作教具,讲什么是长方体;可以拿它当锤子砸核桃,甚至做防身的武器……照此提示,写一段话,说说白纸可以做些什么——注意从常用的开始。








二、分析练习:现象和本质(下)
【特别提示】
  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要经过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观察分析、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完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喝什么水好


  有一家纯净水厂宣布:本厂不再生产纯净水,纯净水对人体有害。这让不少喝纯净水的人不禁大吃一惊:纯净水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这要从纯净水本身的水质来看。我在网上查到一些有关纯净水的资料:纯净水在二十几道工序的净化过程中,把人体所需的钙、镁、磷、铁等有益物质滤掉,所以人体从纯净水中根本得不到任何有益的物质,而且纯净水成了一种“饥饿水”,会把人体中的有益物质带出体外。由此可以看出纯净水对人体无益。
  社会上对喝什么水还是众说纷纭。为了弄清喝什么水最好,我们学校组织一些对水资源感兴趣的同学拿纯净和天然水做了一次生物比较实验。
  我们用纯净水和天然水分别养鱼、泡豆子、泡蒜瓣。几天后,我们发现泡在天然水里的豆子已经冒出3~4厘米长的淡绿色嫩芽;鱼儿轻快地游来游去;蒜芽已有7~8厘米长了。而纯净水里的豆子有些只是膨胀,却一点也不发芽,有的只有1厘米长的芽;鱼儿不停地上来换气;蒜瓣已经发黄了,几乎快要坏死了。从这个实验来看,天然水中含有可供给动、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喝天然水比喝纯净水好。
  到底喝什么水好呢?这真是当今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不过,当今市场卖这水、卖那水,简直是五花八门,当你无从选择的时候,我倒有一个妙计,就是最好喝白开水。白开水既方便又实惠,还特别安全。
【讨论】
1、小作者是通过哪些方式认识到纯净水对人体无益的?
2、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喝什么水好了吗?为什么?
3、从纯净水和自然水的比较中,你怎样理解现象和本质?
4、小作者怎样使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说明?


始祖马演化为现代马


  人们形容健壮的马往往爱用“高头大马”一词。殊不知,马也是由小变大的呢!
  现代马是从始祖马进化来的。始祖马身高只有约30厘米左右,就像现在我们见到的狐狸那样大小。这种马生活在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初期,所以也叫始新马。始祖马背部弯曲,脊椎灵活,四肢中等长度。前足四趾,中趾稍大,第五趾小,第一趾消失。后足三趾,有一趾与五趾的残余。臼齿小,齿冠也低。始祖马以多汁的植物嫩叶为食物。这种马在漫长的岁月里,进化为中马。
  中马又叫渐新马。身高40厘米左右,前、后足不同于始祖马,变为三趾,趾与趾之间很宽,能全部着地,中趾开始发达起来。这种马又进化为原马。
  原马又叫中新马,生活在中新世的中期和晚期。这种马由于食物的改变(以含有矽质的干草为食物),臼齿转化为高冠,有复杂的褶皱和白垩质填充。由于在草原上生活,逐渐形成了快跑的能力,于是四肢变长,中趾增强,变成唯一着地的趾。再进化就是上新马。
  上新马,生活在上新世初期,身高约一米左右,前、后肢只有趾显露,第二趾和第四趾只剩下枝状的遗迹。
最后,时化到了真马,真马生活在上新世后期。真马体大,牙齿形成了高冠结构,单趾得到了发展,在趾端形成了硬蹄。
真马通过驯化逐渐形成了现代马。
【讨论】
(1)马的进化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马的进化说明了问题?
(3)你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话吗?为什么?

三、表达练习
正题:我会________ 或 _________用处多
参考题:______的制作方法 小小________作用大
要求:先根据自己的认识优势选题,把题目填写完整,再按顺序写:选写过程的按程序的先后写,注意顺序词,如第一步……第二步……;或先……然后……再……最后……。选写功用,应由主到次或从一般到特殊。根据自己的见识或翻阅资料,可以加上注意事项之类的内容。600字以上。









[知识窗]


形似字的对话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巨”对“臣”说:和我一样的面积,你凭啥有三室俩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装修?
“吕”对“昌”说: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丘”对“兵”说:你看看战争有多残酷,我的两条腿都炸飞了!
“占”对“点”说:哇!买小轿车了?
“旦”对“但”说:胆小的,还请保镖了?
“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们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木”对“术”说:你以为脸上长的都是美人痣?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 在写物中表达感情


【训练目标】
1、在阅读中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作者在写物时表达感情的基本方法。
3、学习在写物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情。
【训练重点】
1、在阅读中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在写物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情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凤翅是烹饪界对鸡翅的美称,富含胶原蛋白,营养价值颇高。龙穿凤翅是一款传统佳肴,成菜具有色泽红亮、味咸鲜醇正、质地嫩、离骨的特点。

(《川菜大师烹饪绝活》)


  ◣这段文字中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的____。表现这些感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鲁迅《阿长和山海经》)


  ◣这段文字所说的书刻印___,纸张___,图像___,但作者非常___它,所以把它奉为“____”。
  雨后,院里来了一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点要亲近我又不敢完全信任我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是从小便养在笼里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是别的孩子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想到这里,我觉得很难过。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怜的事情。这只小鸟儿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睛现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小的一只并不美丽的小鸟,它的举动和表情可露出了十分委屈和为难的样子。它要保全它那小小的生命,可不晓得怎样才能够保全。它对它自己和对人都没有信心,可又愿意从人那里得到些依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

(老舍《小麻雀》)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小麻雀怎样的感情,在哪些地方表现?写一段话。


〖文章阅读及练习〗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这话中,“遗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丑石被从们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句话?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观察练习
  1、根据提示的情境,回忆或想像相关的细节,完成下面两个文段。
情境提示:学校门口十多米外有一棵正对着学校大门的小树,每个同学出校门都见到它……
  王宁隔着书包,摸着里面的两张奖状,心里美滋滋的,他看到这棵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元手捏着一份考不及格的试卷和老师通知家长访校的通知,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看到这棵小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两段话,分别描写同一条金鱼。
  心情舒畅的人在欣赏它:



  心情烦躁的人看着它:



二、分析练习

野牛的自卫


  一天,一群野牛在山坡上吃着草。它们中间有个头健壮、高大的成年牛,也有个头还小的小牛。小牛们在牛妈妈的身旁撒着欢,牛妈妈也时常发出几声“哞哞”的呼唤,提醒小牛们不要跑得太远。
  这时,一只老虎利用茂密的草丛做掩护,微弓着身体,在悄悄地向野牛们靠近,更近了,它扫视了一下周围,便迅猛地向野牛发起了进攻。发现老虎冲过来了,野牛们先是一愣,但很快镇静下来。它们知道,老虎袭击的目标首先是角还未长成、奔跑不快的小牛。于是,它们立刻脸冲外排成一个圆圈,把小牛们圈在里面保护起来。它们立起角,愤怒地盯着老虎。老虎在它们的阵势面前也急忙刹住脚步,不敢再向前逼近了。
  这时,有一头牛带着两头小牛离开牛群往另外一个方向跑去。围成圈的野牛们齐声喊:“快回来!带孩子们回来,我们一起来保护小牛!”可那头牛说:“我自己还顾不过来呢,哪有时间管大家的事!”说完,就带着两头小牛往远处跑。老虎无法冲进圆阵中捉小牛,正在没办法时,看到那头牛带着小牛往山里跑,心中暗暗叫道:太好了,这回我可要饱餐一顿了!它追了过去。
  两头小牛跟在大牛后边,因为腿短,没多久就跟不上了。于是,其中的一头小牛被老虎扑倒在地,咬住了脖子。小牛在地上拼命地挣扎着,但它摆脱不了老虎的利齿,成了老虎口中的食物。排成圆阵的野牛们见到这种惨状,虽然想帮助这位牛妈妈,但因为离得远,赶不过去,只好叹息;而那牛奶奶呢,看着自己的孩子被老虎吃了,更是伤心的不得了,但也无能为力。
【讨论】
  1.被老虎吃的小牛的悲惨命运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它可以怎样避免?
  2.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怀着怎样的感情?
  3.我们从野牛的故事中应懂得什么道理?



钟响磬鸣


  从前,有一个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他们每天除了上香,就是轮流敲钟,过着平静的生活。
  有一天,其中一个和尚买来一个磬(qǐng,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盆)。没想到,只要窗外的那口钟一敲响,这磬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响起来。发现这一异常现象之后,两个和尚就不那么平静了。
  一个和尚往好处想:这是佛爷显圣了,证明自己修行圆满,要成佛了,这消息不胫而走,大批的善男信女纷纷赶来,又是给佛爷上香,又是要拜这和尚为师,闹得小庙片刻安宁。
  另一个和尚却往坏处想了:该不是妖孽作怪吧?他想将这个磬扔了、砸了,但见大师兄把它当作珍宝,又不敢扔、不敢砸。这个和尚吓得寝食不安,一听磬响便打哆嗦,又是念经又是祷告,久而久之便下出病来。由于是心病,不是身病,病根在那磬上,所以请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也不见好。
  往坏处想的那个和尚有一个好朋友,听说和尚病了,便上门来看望。问起病因,和尚便悄悄地把磬的事告诉了他。正说着,窗外的大钟又被敲响了,屋里的磬也跟着“嗡、嗡”地响了起来。和尚一听,又吓得浑身哆嗦,这个朋友却哈哈大笑起来。和尚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知道怎么治你的病了。”只见他找来一把铁锉,把磬锉了几下。从此,这个磬就再也不跟着那口钟一起响了。
  这两个和尚认定这个朋友会法术。朋友笑道:“我不会法术,只懂得些知识。这个磬与外面的那口钟在同一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一样多或者相似,钟被敲响,空气产生振动,磬就跟着响起来。如今我把这个磬锉了几下,虽然变化不大,但改变了它原来的振动次数,就不会跟着响了。”
  从此,这个和尚的病好了,另一个和尚也不再以为快成仙、成佛了。当然,来庙里上香的人也少了,他们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知道这件事的人说:“是他俩心中有神佛、鬼怪啊!”
  提示:不同的心态会给同一现象带来不同的观察和理解效果。
【讨论】
  1.为什么开始钟响磬就鸣?后来把磬锉了锉,钟响磬就不鸣了?
  2.对同一现象,为什么两个和尚与和尚的朋友的反应不一样?
  3.为什么说“是他俩心中有神佛、鬼怪”?
  4.当钟响磬不鸣之后,为什么两个和尚都恢复了原样?
三、表达练习
  我们提倡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这要在各类作文中体现。在写物时,你对所写的东西有什么看法,比如喜欢还是不喜欢等,表达出来,就是抒情。在文中抒情,可以直接写,如,“它是那么漂亮,那么让人赏心悦目。”也可以在字里行间流露,如写一只小狗,说“这小家伙”如何如何,和说“这小畜牲”如何如何,就表达了不同的感情。
  正题:用这几次练习的方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工艺品
  附加题:我喜欢_____ 我不喜欢_____ 我讨厌____
  要求:写的必须是物,可以是没生命的物品,也可以是动物或植物;写出所写的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说明;要在用词或喻体选择中表现自己对所写物的感情;500字以上。


[知识窗]
  《咬文嚼字》编辑部自1995年创刊以来,曾组织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人民教育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新华日报社、今晚报社、宁夏教育杂志社等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一批常见别字。
  该表中所列100个别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表中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以上,具有极大的易混性和顽固性。其中差错率最高的十个字是(括号中是正字):松驰(弛)、穿(川)流不息、渡(度)假村、一幅(副)对联、既(即)使、挖墙角(脚)、再接再励(厉)、谈笑风声(生)、渲(宣)泄、九洲(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课 读写测试


【目标】
  1、测试学生是否基本掌握阅读写物作品的基本方法和具有相应的阅读能力。
  2、测试学生是否基本学会用多种说明方法写物和在写物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 阅读(50分)


〖句段阅读及练习〗
  四元桥位于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京顺公路与四环路交叉处,是四层全交互式立交桥,共有大小桥梁26座,总长度2.6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立交桥。
◣这段文字说明了______的____、____、____和____。(5分)
  (这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猫》)


◣这段文字介绍了猫的____和它____的特点,直接表现作者欣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①个园大门是浑圆的洞,两旁月台上满植纤纤翠竹,那扶疏的竹叶就像无数“个”字,园名即由此而来。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走遍天下寻觅珍奇竹种,个园极盛时期拥有150多个品种,现在仅存几十种。你看,一片嫩嫩的竹丛,几支竹笋兀立其间,那挺拔的气势,生意盎然的神韵,时时刻刻    A     着春回大地的新绿葱笼的信息。这里是个园的“春景”。
  ②最引人入胜的是个园的“冬景”。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宣石又名雪石,内含石英,石头表面像是蒙着一层薄薄的残雪。在这里,无论何日何时,都能看见一群“狮子”在雪地里嬉戏,狮形假山后面有一道石粉墙,墙上错落地排列着三排十八个脸盆大小的圆洞。初见的人不识个中奥妙,待到三九寒天,尖啸的西北风刮在墙上,在十八个圆洞之间连续折射穿越,便发生奇特的物理效应,整座粉墙就成为一架巨大的乐器,     B    起苍凉沉郁的交响乐。“冬景”尽头的粉壁上有两个圆洞,从这里又可窥见“春景”。
  1、给文中A、B两处选择适当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A  (①传递     ②昭示   ③表露)
    B (①弹      ②奏    ③吹)
  2、“据说黄至筠生平最爱翠竹”中的“据说”和“现在仅存几十种”的“仅”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个园”的景物有什么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沟桥两边的石柱上,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在母狮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很不容易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早把这里的狮子数清了,总共有498只。
1、给这段文字起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2分)
2、这段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__________、____和____。(3分)
3、选四个以上表现作者欣赏卢沟桥狮子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文章阅读及练习〗


青霉素的发现


  弗莱明是英国的细菌学家。1928年,他在英国圣玛丽学院担任讲师,研究杀灭使伤口感染化脓的葡萄球菌。他在培养皿中接种上葡萄球菌,进行人工培养,然后试验各种药剂对葡萄球菌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培养、观察、记录,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
  这年秋天,弗莱明偶然发现:有一只细菌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发霉了,长出一团青绿色的毛。他的助手说:“先生,培养基发霉已经不能用了,把它倒掉吧。”“不!我要仔细看看。“他仔细观察起来,发现在青绿色毛的周围,葡萄球菌全部死掉了。他想,是什么东西杀死这种细菌的呢?是不是这种霉菌呢?他对这种霉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这种霉菌培养、繁殖起来,把培养液加以过滤,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几个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了。
  后来,他又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地制造了青霉素。青霉素的发现、成功的临床应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为此,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练习】
  1.弗莱明为什么没有扔掉发了霉的培养基?(2分)


  2.在100字空内概括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经过(4分)



  3.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中,什么做法最值得我们学习?(2分)



“库鲁”病疑团是怎样被揭破的


  “库鲁”的愿意是恐惧或者发抖,后来成了非洲新几内亚福雷部落出现的一种可怕的怪病的名称。得了这种病的人,四肢疼痛,不听大脑的指挥,小腿发抖,走路不稳,同时还伴有头痛,就像非常重的东西压在头顶上,渐渐地病人变得痴呆和精神错乱。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也不过2年,多数病人一般在1年内就死亡了。凡是得病的人没有一个能幸免,整个部落几乎陷于绝境。
  1957年,一个美国医学家盖杜赛克偶然听到了“库鲁”病的情况,决心搞清楚这个问题,于是立即动身赶赴病区。在病区,经过1年的初步调查,他感到这是一种人类尚未认识清楚的疾病。病因非但不清楚,而且神秘莫测。于是,他开始了近20年的艰苦调查研究。
  盖杜赛克精通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有哪些人发病,在哪些地方发病多,什么时间发病多,从而掌握这种病的特征。经过调查,他发现“库鲁”病病人的分布很奇怪,只发生在新几内亚像孤岛一样的一个很狭窄的地区。就是在这个狭窄的地区内,也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有人得病,而且只有福雷部落居住的村庄和与福雷部落通婚的部落有人得这种怪病。在成年人中,妇女得病的远远比男子多;在儿童当中,发病率也很高,男女孩之间得病人数没有多大的差别。在时间上,各个季节的发病率和死亡情况都差不多。
  由于这种分布规律,病状又主要表现为“脑病”,所以盖杜赛克怀疑是否与人种有关。于是,他自费民养了雷部落的10多名儿童,带回美国,一方面接受教育,一方面观察智力发育。结果,这些孩子都没有得病,而且智力发育也没有问题。这证明“库鲁”病与人种没有关系。按照流行病的研究方法,盖杜赛克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假设,然后调查取证,验证假设是否成立。例如,他提出“库鲁”病是传染病的假设。但是,它发病没有明显的天气季节的变化,而且也没有提取出导致传染病的病毒。这个假设没有被证实。他又提出“库鲁”病是不是由于中毒引起的?于是,盖杜赛克做了许多检验工作。如测定病人身体里的液体、分泌物,检验病死者的尸体,甚至对厨房里吃的东西都一一进行了化验,结果里面的锰、汞、锌等有毒金属含里都在正常范围内。他还为病人注射解毒剂,也丝毫不起作用。结果,中毒的病因也不成立。得病是不是缺乏某种营养呢?盖杜赛克调查了病区的土壤,发现各种微量元素丰富。福雷部落人们的饮食中的营养丰富,吃的蛋白质比其他部落的人还要高。福雷部落里的婴儿都很健康,没有营养不良。是不是遗传方面的问题呢?盖杜赛克对几百名患病者的数以千计的家人和亲属,按遗传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家谱调查,结果也没有发现遗传方面的问题。这样,他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仍然毫无结果。
  正当盖杜赛克苦苦思索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场面——食人肉葬仪,这是福雷部落特有的一种仪式。就是谁家死了人,家人与亲属就要举行葬仪,参加的主要是妇子和5岁以下的小孩。葬仪在一个土坑中进行,由于当地四季气温都很高,男女都赤膊。碎尸时,死者的血污溅满了参加葬仪的人们的身上。
  盖杜赛克看到了这个惨不忍睹的场面,立刻与“库鲁”病联系了起来。福雷部落食人肉的葬仪可以解释“库鲁”病的所有特征:只发生在福雷人的部落,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这种葬仪;参加葬仪的主要是妇女和儿童,他们最容易暴露在被感染的危险之中,因而妇女和儿童发病率最高;葬仪不分季节,所以“库鲁”病四季都有。
  “库鲁”病的病因到此已经基本查明,取消食人肉的陋习就可以防止这种病了。但是,盖杜赛克并没有停止研究,他还要搞清楚“库鲁”病究竟是由什么“病原”引起的。
  盖杜赛克进一步查阅了许多医学文献,终于受到兽医病理学的启发,认为羊瘙痒症与“库鲁”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提出“库鲁”病也是由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微生物引起的假设。于是,盖杜赛克和他的同事一起,采集了“库鲁”病死者的脑组织,制成没有细菌的液体,注入黑猩猩的颅腔,观察到第20个月,猩猩终于发病了,症状与“库鲁”病病人完全一样。他们又用长臂猿和10多种猴子做试验,结果情形一模一样,并且从这些动物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病毒的东西,叫慢病毒或亚病毒。这些也都和“库鲁”病病人脑组织的慢病毒一样。最终证明“库鲁”病不是经食人肉而感染的,而是经过皮肤伤口和黏膜,由慢病毒感染的。
  “库鲁”病的疑团解开了,当然食人肉葬仪也被彻底取缔了。1976年12月,美国著名医学家盖杜赛克荣获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对他所作出的贡献的最高奖赏。
  1、解开“库鲁”病的疑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取证,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取得答案。医学家盖杜赛克是怎样经过20年一步一步揭开“库鲁”病的疑团的?请你在200字空内简要地将这个过程叙述清楚。(10分)



  2、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对盖杜赛克揭开“库鲁”病之谜起了什么作用?(2分)



  3、我们应当向盖杜赛克学习些什么?(2分)



第二部分 写作(50%)






  一、读下列说明材料,给泉水鸡这道菜编两句能概括它的特点的广告词(10分)



  泉水鸡是一款起源于重庆南山、名声响亮的地方风味菜,重庆人利用那里长年不断的温泉水,经过多年来的传承革新,使其成了一道风味特别的菜肴。成菜麻辣味浓,汁宽、色棕红,回味悠长。吃过泉水鸡,你便能真正领会重庆人泼辣、火爆的性格。



泉水鸡选土仔公鸡、魔芋、泡椒末、泡姜末、整蒜瓣、生姜、大葱、干辣椒节、整花椒、泉水、植物油、水豆粉、胡椒粉、鸡精、胡椒、料酒、香油、盐各适量。



  制作程序



  1、土仔鸡宰杀洗净,剁成小块,在八九成热的油锅中爆香待用;魔芋改切一字条,入沸水汆煮后用清水漂凉。



  2、锅置火上,下油将泡椒、泡姜米炖炒至香后,倒入泉水、料酒、整大蒜、胡椒粉、鸡精,熬制后下鸡肉、魔芋烧至鸡肉炮嫩离骨时,放味精、香油,起锅倒人盆内。



  3、锅下植物油置火上,下辣椒节、整花椒炒至红色时,淋人盆内的鸡面上即成。



  操作要领:



  炒辣椒节时,油温掌握应适度,不要将辣椒炒糊了,若辣椒炒糊了会发黑发苦,既影响口感又影响色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自己现在写字用的这支笔(40分)
  要求:1、抓住特点;
     2、用三种以上的方法说明;
     3、在说明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4、500字以上。







[知识窗]


五笔字型


  二十多年前,电脑开始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如何把成千上万的汉字能通过只有26个英文字母的键盘输入到电脑中,成了当时最大的难题,就连美国电脑公司的专家对此也束手无策。
  难道汉字会成为中国普及和使用电脑的绊脚石吗?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王永民站出来迎接了这一挑战,决心为电脑的汉字输入闯出一条新路。
从此,王永民以惊人的毅力抄录、编写了摞起来足有10米高的卡片,对汉字进行了从甲骨文到简化字的浩繁的研究和分析,对汉字的偏旁部首使用次数进行研究计算,总结出了常用汉字的字根。
  王永民发现,汉字都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有的字笔画太多,这正是汉字输入电脑的难点。他经过千辛万苦无数次试验,把汉字分解成五部分,再由这五部分组合成许许多多的汉字。1983年,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登上了现代汉字输入电脑的技术高峰。
  “五笔字型”使世界各国感到震惊。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讲台上,王永民为联全国的官员们进行精彩的汉字电脑输入表演,汉字输入速度超过英文,震动了全世界。
  【特别提示】
  遇到难题不要退缩,攻克难关要找规律,利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课 景物的固定特点和季节特点





【训练目标】
1、弄清哪些属于景物,什么是景物的固定特点和季节特点。
2、在阅读中能发现景物的固定特点和季节特点。
3、在写作时能抓住景物的固定特点和季节特点。
【训练重点】
1、弄清哪些属于景物。
2、在阅读中能发现景物的固定特点和季节特点。
3、在写作时能抓住景物的固定特点和季节特点。
【训练内容】

第一部分 阅读


〖句段阅读及练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无题》<或作《断章》>)


  ◣读了这首小诗,你明白可以被当作风景的有哪些事物了吗?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去霄的群峰,象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记》)


  ◣写一段话,说清天山的位置和山峰、山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林。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爿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茅盾《风景谈》)


  1、这段文字所描写的地方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比较固定的特点?


  2、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哪个季节?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文章阅读及练习〗

济南的秋天



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济南的秋天有哪些特点?作者主要从哪两方面写这些特点?用原文中的实例证实。



  2、你怎样理解“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句话?



第二部分 写作


  一、观察练习
  (一)观察描写景物的固定特点
  景物,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景物跟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作文很多时候要写到景物,有的作文还专门写景物。景物的特点则是这景物与那景物不同的地方,包括固定特点、季节特点和动静变化。
  1、熟读下面两段话,记住哪些属于景物
  自然的:天上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霞彩虹。地上有高山大川、大漠滩涂、草原沼泽、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鱼虫鸟兽。
  人类设计制造的景物,有建筑、工艺、装饰,还有人和人的活动。
  【讨论】现在让你写一个地方的景物,你知道写什么了吗?写一个提纲。





  2、抓住景物的固定特点
景物的固定特点指景物特点中相对稳定的、变化较慢、不易被察觉的部分,如方位布局是稳定的,形状和色彩是变化较慢的。值得注意的是,“固定”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没有绝对的“固定”。如树木发芽长叶、叶子从淡绿变成深绿,你站在它们面前守着看它的变化很难看出来,但几天看一次你就会发现它有明显的变化;建筑物的褪色老化、山川的地质变化等就须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现。
      填空:景物的固定特点是景物中相对比较____的、不容易________的部分。如____、____、____、____等。注意:“固定”是相对的,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________中。
  3、要写一处景物,得说清它在哪儿。大到所处的地域,小到具体的位置、行车路线、周围的标志处所或建筑都应该尽量说清。还应该说清楚里面有些什么,各在哪个位置。说明方位和布局的标准有两种,我们在第二课中学过,回忆一下,填空:
一种用的是相对方位词,如____________,一种用的是固定方位词,如________。在介绍方位时要尽量使用____方位词,因为相对方位词不太可靠。如说“公园大门的左边有一座假山”,那得看说的是进门时还是出门时的左边,它们是____的;如果说“公园大门的____有一座假山”那无论如何都不会弄错。
  学写方位:写一段话,说说我们现在这个教室门朝哪个方向开,四面墙上各有些什么,天花板、地板有些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到高山大川、楼宇桥梁,小到一个公园里的亭台轩榭、假山走廊、池塘喷泉都有它自己的形状,你不说清,别人就不明白。要说清景物的形状,能直接描述或能“比”得确切都行,一个同学写他在中央电视塔上看,说“大片大片的楼房都像积木玩具”,这就很形象。
学写形状:观察远处的一棵树的各部分的形状,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景物的色彩需要观察的是各种颜色的主次、层次、映衬和搭配,这需要多了解美术中色彩方面的一些知识。
学写颜色:先说说下图上有些什么,各在哪个方向,各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再写下来




  6、写景不难,不信试试:先说它在什么地方、怎么走,周围都有些什么;接着说里面有些什么,它们如何分布;选取里面几个有特色的部分介绍它们的形状;再说说这里面的哪些颜色之间的搭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各写一段,单写固定特点就是不小的一篇写景作文。
  (二)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
许多景物都会随季节变化,如冬天的云就跟春天不同,夏天的树叶跟秋天不一样,河水一年四季都在变化。要注意观察和写出这些变化,景物才像景物。
景物的季节特点包括三个层面: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季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季节同一地区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特点。
  1、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这是比较简单的现象:一处景物,春天怎么样,夏天怎么样,秋天怎么样,冬天怎么样。这是同学们在写景作文中用得最多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写够篇幅的套路。可是就因为是“套路”,所以很少有写出新意的,更多的是在这个框架下把自己知道的那些词语成语搬来换去,很难有多大的进步。要想练得扎实,还得在仔细观察上下功夫。
  片断练习:观察描写一种植物在现在这个季节里的基本特点(实地观察)


  2、同一季节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
  我们中国很大,农历三月,大兴安岭还在飞雪时,海南的早水稻已经要抽穗了。如果有人说:“春节过后,趁着没开学,天一放晴,我们就下河捉鱼了。”北方的同学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南方的同学却觉得非常自然。不要说从南到北和从东到西都是几千里,单说同在北京,香山、八大处和城区比,同一种植物的花开花落相差都是好几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此山中来。”说的就是这个理。
  片断练习:对比两幅图,说说它们所反映的季节特点有哪些不同


  3、同一季节同一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特点
  这个层面所说的“同一地区”范围更小,小到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内。比如在一幢大楼的阴面和阳面的同一种树木,向阳的肯定与背阴的有区别;同一棵树上不同的枝——甚至同一枝上的不同位置,冒芽、长叶、开花也会有先后。明白这些道理,再看看这些写景作文中常见的句子:“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树都长出绿叶了。”——好像谁吹一声哨子,所有的植物就都像受过军训似的“一!二!开花!”“一!二!长叶!”搞笑吧?
  片断练习:观察一片草坪,看看它荣枯的程度怎么不一样,再分析这些现象哪些因素有关。


  4、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多数情况下是把植物当作观察描写的对象,其它景物有没有季节特点呢?当然有。动物——城市里也有些小猫、小狗、小鸟、小虫之类,在不同季节里它们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玩等,无一不和季节有关。没有生命的景物如建筑物等也能表现出季节特点:树丛中一幢红墙青瓦的房子,不同的季节因为衬色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同一座桥,河水汹涌澎湃时、清澈缓流时、河床干涸时肯定给人的印象不一样。懂得怎样观察景物的季节特点后不论写哪儿都能写出自己的独特视角来。试试: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现在这个季节的特点,写植物,写动物,写人的活动,一写就可以写一大篇,没什么难的。
  片断练习:观察描写自己的家人在现在这个季节的饮食特点



一、分析练习

珠穆朗玛峰在长高



  人们看到云朵在天空中飘浮,浪花在大海里涌动,河水在江河中流淌,风吹动着树枝在摇曳,太阳围绕着地球旋转,心脏在胸膛里跳动,血液在身体里循环。就是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和各种基本粒子,也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于是,哲学家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着的,都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的确如此,就是层峦叠嶂的喜马拉雅山和巍峨挺拔的珠穆朗玛峰也在运动着。
  经过科学家的考察研究,珠穆朗玛峰这一地区在远古时代约7000万年前,确实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把它称为特提斯海。后来,有一块大陆从今天的非洲那边往东北方向漂来,与中国大陆(称欧亚板块)慢慢靠近。这块从非洲漂来的大陆就是现在的印度次大陆,也称为印度板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挤压,使特提斯海的沉积物无路可走,只能被挤得向上隆起,从而形成了现在青藏高原和印度之间的高山——喜马拉雅山,其中的最高峰就是珠穆朗玛峰。地质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一带采集到了许多海燕石、海百合、海胆、珊瑚、藻类等大量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这些都是这一带地区沧海变高山的见证。
  按照科学家的仔细测量,由于前边说的两个大陆板块还在相互挤压之中,喜马拉雅山每年也还在增高5—6毫米,而珠穆朗玛峰每年更增高十几毫米。珠穆朗玛峰过去在运动,今天在运动,将来也必然会处于运动之中。这说明了即便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事情也都处于运动之中。
  1.有什么能证明珠穆朗玛峰一带在7000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2.珠穆朗玛峰一带由大海变成现在的世界屋脊的原因是什么?


  3.读了本文,你怎样理解“‘固定’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没有绝对的‘固定’”?举例说明。







甄(zhēn)叔迦树的模样


  古印度国王有四个儿子。一天,王子们把车夫召来,说:“我们想认识一下名贵的甄叔迦树,请你带我们去看一看。”车夫说:“好吧,我会带各位殿下去看的。”   
  但是,车夫没有同时带四个王子去看,而是把他们分开了:在甄叔迦树冒新芽的时候带大王子去看,在它长了新叶时带二王子去看,它开花的时候带三王子去看,它结果的时候又带四王子去看。
  四位王子都看过后,他们坐下来谈甄叔迦树的模样。大王子说:“很像火烧过的树干。”二王子说:“不,像榕树。”三王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甄叔迦树像肉块。”四王子说:“你们都错了,甄叔迦树像舍利沙树!”他们各说各的理,互相争执不下,就一起去问国王。
  国王没有马上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先反问道:“你们都说说你们看到的甄叔迦树像什么?”四个王子说了各自看到的情形,都说自己说的是真的。
  国王说:“你们确实都说的是真的,但你们都只看到了它在特定时期内的模样,所以才有分歧。”
  1、这个故事和《盲人摸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总结一下,说说甄叔迦树的模样,写下来。


二、表达练习
正题:我们的学校
参考题:这个季节里的社区〔或城镇、村庄〕 __季的________(填地名)
要求:要写实际的景物;先说是哪儿,它在哪个地方,怎么坐车,周围有些什么标志建筑;再重点说明里面有些什么,它们各在哪个方向,各有哪些特点(注意从大到小);然后说现在这个季节那里朋哪些特点;600字以上。




[知识窗]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23: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