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8 06:48:00
|
只看该作者
三、建立概念,理解“角”的内涵 1.画一画:追问:角是怎么得来的?(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平面图形)教师示范画两个不同方向的角,学生在自备本上画一个角。 2.摸一摸:摸摸三角板的一个角,说一说你的感觉。(角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随机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角,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吧。 (三角板上的角、钟面上的指针形成的角、剪刀上的角等等) 你能指一指,这些角的边在哪儿?顶点又在哪儿吗? 现在你们认识角了吗?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角?(学生回答) 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举例“∠1”,读作“角一”。(注意与<号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画一画、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视角地认识角、理解角的内涵。] 四、操作探究,比较“角”的大小 1.折一折:你能用白纸、圆纸片等材料折出一个角吗?折好后把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然后用手摸一摸。 2.比一比:把你折的角拿出来,同桌之间比较一下,看看谁的角大? 汇报交流,请学生上台演示。(强调顶点对齐,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 请你用这种科学的方法再比一比你和同桌的角。. 3.猜一猜:请你们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三角尺,找到老师所指的那个角。猜猜看,你们的角和老师这里的角谁大? 指名带着三角尺上台通过比较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追问:为什么会一样大呢? 交流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想一想:实物的角好比,那么平面上的角怎么比呢?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帮老师比较一下黑板上的这两个角的大小吗?(用活动角比) 5.做一做:用桌子上的材料做一个活动角,可以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演示用活动角比角的大小。 交流总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最后又将学生从理论层面带回实践层面,在提出、解决具有现实性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联系生活,体验“角”的价值 选一选:出示三个角度不同的滑梯。 你们都玩过滑梯吧,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在哪个滑梯上玩?为什么?(学生选择,阐述理由) 看来滑梯和地面形成的角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那这个角到底多大才好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调查一下,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关键看你是否会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的互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知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角度有关”这一知识的体验。] 六、练习拓展,内化“角”的理解 1.思考: (1)下面的图形中有( )条线段,( )条直线,( )条射线。 (2)数一数,下面图形中(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半圆,一个五角星)一共有多少个角?(重点讨论为什么说第三个图中没有角) 2.开放题:对着长方形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有新意、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内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归纳,完善“角”的体系 今天我们重点认识了“角”,对“角”你有哪些认识?还有哪些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