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差钱”,却差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品新俗幽默对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负面影响及规避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李林山



今年春晚,小沈阳以一折小品“不差钱”暴红大江南北,姑且不论他女性化的打扮足已引起一些国民的笔伐口诛,就其迅速流行开来“小沈阳式”的语言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尤其是对正在学习规范母语的小学生而言,这类新俗幽默无疑已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是无形的深度冲击。



其一,混乱语言思维。细读小沈阳式的经典搞笑台词,为了刻意制造新俗搞笑的效果,引入粗俗的语言思维,只能俗迎,很难雅赏,极易把学生的语言思维引向混乱。之一,脑筋急转弯式的语言思维方式,比如“帅有个屁用?搞不好还不是被卒子给吃掉!”、“别和我说放马过来──我是阿凡提!”、“我太有才了──上辈子我是裁缝”和“你是喝水,还是喝水,还是喝水?随你挑!”。之二,胡编乱造式的语言思维方式,比如“三个的脚臭死一个诸葛亮。”、“够不着吧,左脚踩右脚上试试。”、“书山有路先干为净,学海无涯八宝作粥。”。之三,东拉西扯式的语言思维方式,比如“这个盲人难道不是瞎子?”、“太阳出来东方亮,山炮啥样我啥样!”、“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之四,趣味不高的语言思维方式,比如“我看谁没鼓掌,半夜趴你家窗户去!”、“打死我也不说,你还没使美人儿计呢!”。倘若,学生对小沈阳的情有独钟,那些所谓的经典搞笑台词必将混乱学生语言思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的伤害是致命性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其二,混淆语言规范。俗话说,好事难出门,坏事传千里。同理,形成规范语言和语言规范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怎一个“难”字了得。相反,新奇而缺乏规范的语言却极易侵蚀学生的语言系统,甚至主导其语言系统,如坏事传千里般轻而易举。其实,小品这类娱乐节目,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一笑而过”之后,留给大家正面规范的语言熏陶和高尚的精神享受是少之甚少。相反,负面影响和冲击却很大,尤其是对语言规范亟待强化、语言积累亟需丰富的小学生而言,对他们语言发展的负影响是难以言尽的。综观收集到的经典搞笑台词,很少读到经典词句,即使有也经东拆西卸后再胡拼乱凑,比如宋词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拼凑成“明月几时有,去问易中天”,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篇首的《调寄》引用明代杨慎的名词《临江仙》中的名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摇身一编成了“青山依旧在,只是有点红”,让人啼笑皆非。而像“这鞋多少一斤?”“今天谁坐庄啊,连黑板都不擦!”“我不但手气好,脚气也不错!”之类语无伦次的语言比比皆是。



其三,混杂语言意义。应该说,为观众们带来笑声和快乐是小品的生命。因此,创作编词人员使出浑身解数,不择手段精心设计台词,为的是博得广大观众还没有来得及深思细想的一笑。殊不知,不少台词的语言意义对尚在成长过程中,是非、善恶、美丑辨别能力有待发展和完善的小学生来说,简直就是语言毒品,对学生语言发展的伤害和摧残是致命的。比如“鄙视我的人那么多,你算老几!”中“老几”置“文明礼仪教育”于何处,“作为失败的典型,你实在是太成功了!”的恶意讽刺很容易在学生中盛行,“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儿过去了,啊哈?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归去了,啊哈?”把时间的意义指向低俗。再有,小品中的黄段子有的令我们成人都脸红,油腔滑调的语言形式掩盖语言意义本身更令我们忧心。



其四,混乏语言表达。或许是,“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事实上,十几年前笔者对以东北的口音为基调,以东北方言口语为主的构词造句的小品语言很不适应,之后渐渐的被笑声冲淡,直至“与之化矣”。其实,小品的词汇粗陋且贫乏,仿佛离开了东北话就不能成其为小品。句式的单一让人一目了然,主要以东拉西扯、胡编乱造和偷梁换柱的方式构句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只要一过滤,生搬硬造的句式和语词即显山露水,真想借用他们的话说一句,“再烦我就把你绑草船上借箭去!”台词语言逻辑的跳跃更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造成深度打击,比如《不差钱》中的对词“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还没用完。”、“人更痛苦的事,是人活着没有钱用。”对学生语言表达造成很大的冲击,很有可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走向混乏。



综上所述,小品“新俗幽默”对学生语言发展的负面影响和无形冲击是令人深忧的,我们必须清醒地体认到,学生健康规范的语言发展任重道远。直面学生迷恋上小品,小品新俗幽默对学生语言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时,我们责无旁贷理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之策规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其一,引导儿童正面欣赏,一笑而过,不必仿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品是类似于唱歌、戏曲和舞蹈等的一种娱乐方式。娱乐节目的词句构造和表达,与生活中交际及交流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属于表演性语言。也即我们平时生活与写作中的表达不可能像唱戏唱歌那样,追求搞笑的小品更不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品和其他娱乐节目的共同点,都是取悦娱乐观众。和其他娱乐形式比,小品的幽默搞笑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达成这种特殊目的,小品经常是“为幽默而幽默,为搞笑而搞笑”,变异语言规范,变形规范语言,夸张地进行一些文字游戏。因此,这种新俗幽默只适合在特定的场合表演,倘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极易引起误解和误会,甚至导致人际间的冲突。为此,还需要教师引导儿童从正面、健康的角度去欣赏小品,甚至可以引导儿童去初步的了解小品背后所蕴含着的一些社会哲理,而不必去模仿小品中某一句一式。



其二,以课堂经典语言培育儿童主流母语发展。小品的对象其实是成人,目的是要达成搞笑,因而在语言上“出格”一些也无妨。另外,成人对小品中的某些出格语也只会一笑而过,构不成什么不良的影响,因为成人已具有一定的自觉抵抗不良语言的免疫能力。而小学生不同,由于他们还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因此对小品的某些语言只能“一知半解”甚至只是为“表象”所惑,再加上童性所致,只是觉得好玩,结果乐于学之,仿之。其实,语文课堂是培养儿童正确使用母语的主阵地,在面对一些通俗语言冲击时,则更需要牢牢、充分地发挥好主阵地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争当语言医生、名诗名句比对和小品语言在生活中碰壁”等主题课,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小品表演性语言和经典语言的不同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渐学会以传统、规范的语言运用去自觉抵制不良语言干扰。



其三,在校园内营造健康规范的语言使用环境。小品是小品,校园是校园。小品迎合的是大众通俗文化,而学校培育的却是规范的母语使用能力。两者虽然不能说水火不融,但是小品的新俗幽默属于表演性语言,需要特定的表演环境,非随时随地而皆准。客观地说,现在影视、通讯、网络媒体的迅速扩展,对纯净的校园文化,对规范的语言学习,无疑形成了一种负面冲击。对此,学校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是大力在校园内创造一片文化净土,大力建设一种规范正确的语言运用环境,以此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笔者以为,学校必须做好以下的事情:之一,精雕细刻般建设书香校园的硬环境,规范标语的张贴,规范横幅的悬挂,规范教室和办公室的布置。之二,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外经典诗文大诵读的系列活动,使学生不仅浸润在语言规范的经典诗文之中,学校通过诗文朗诵、阅读演讲和即兴作文等比赛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语言活动。之三,不遗余力地开展语言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营造“说好普通话”和“说文明普通话”的浓厚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注:该文发表在2009年5月的《小学语文教学》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4: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