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能把叉打小点吗?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是我最忙的时候,因为,上个星期五的作业还没有改,周末布置的作业又要来了,而星期一早晨的第一节课又是我的,为了能及时批改完作业,往往我都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学校去,这样,我可以有时间把星期五的作业批改完,从中也可以调整一下今天准备上课的具体内容。
正因为早上比较忙,到了办公室后除了随便整理一下桌子,烧上开水,我一般不再去过问其他事,埋头改起了作业,对于同事进门后的打招呼,听到声也就很匆忙的回应一声,学生交作业时的有些汇报,能敷衍就敷衍一下,不能敷衍让学生找个时间再交流。
今天早上,有几个小组长交了家庭作业后,迟迟不走,我知道肯定是有些孩子想看一看自己的作业情况,我也没在意,随他看去。
旭:这哪个的全对,还有五角星,是大的。(五角星是对作业中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的表扬,孩子们都想,其中,他们认为越大越好。)是耀的吧。
耀:不是我的。那个字不像我的。
旭:是静的,肯定是她的。
静:(赶紧看一看,扬着头笑了。)是我的呀。
旭:老师,你老把她打大五角星。
耀:就是哟!
静:还是呐?你看,老师每次把我有错的都打一个老大的*,真不好。
旭:我也是的。
耀:我的本子上打的*也老大的。
静:老师,下次你打*时能不能打的小一点?
嗯!我下次注意。我一边改作业,一边应着。
静:我上次就跟你讲过了,你还不是这样?
是吗?我打*时没有想到大与小,打大了有什么不好?
静:难看死了,让人看着就难过。
真是这样?我是怕小了你们看不见。
耀:还看不见,一看分数不就知道有错了,那么大的*真难看。
既然这样,下次老师注意点,好吗?
一面这么说着,一面把一本作业的一道错题打上了一个大大*。
【思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主体意识也越来越明确,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能看出孩子们的主见。
批改作业过程中符号的使用,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本没有什么,打钩、打*的大小好像都与我们个人的习惯有关,而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没有什么关联。然而,今天学生在我改作业过程中的一番话,让我感到,教师看似无意识的一举一动,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作业中的打*行为,你会发现,那些又红又大的*在作业中确实是难看,它就像一把把刀似的,切割着孩子们体验学习的快乐,无情地打击着他们的进取心。
若还是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你可以这样来想,如果,你的一篇文章或一节公开课,请别人给你提意见,别人对于其中的问题进行放大批评,对其中的优点只是一带而过,这时你会是什么心理?我想一定是一种沮丧心情,揣着这样的心情你再去写文章或上课,你能把文章写好?把课上好?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更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打大的*。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教育的基本原则,孩子的教育应采取多种激励性的教育措施,而少用一些刚性的否定措施。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应采取一定的策略,在不伤害他们进取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育。
今天几个孩子的谈话让我受到一次教育,让我体会了,教育无小事,事事要慎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