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读本苏轼、苏辙的《六国论》比较,填空。
苏洵作《六国论》,论六国之 ;苏辙作《六国论》,论六国之
;苏轼作《六国论》,论 。
明确:赂秦,政治短视,养士之道。
四、总结全文
本文在一个“赂”字上,即历史与现实的共同点,六国与北宋皆是采取屈辱求和的对外策略,以借古讽今的手法,运用对比、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充分论证了六国破亡的原因,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六国为借鉴,对辽、西夏的侵犯奋起反抗。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论断斩钉截铁,巧妙地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是史论中的精品。这呕心沥血的文字,将作为历史的一面镜子,时时刻刻警示后人。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应鉴赏练习。
2.围绕“六国”史实,写一篇随笔,结合谈谈对那一段历史的解读。
六、板书设计(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