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乡镇党委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一)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新思路
中共高峰镇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了“经营城郊、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立足城市、服务城市,服务工业、发展工业,统筹建设、科学发展”的发展思路。一年来,我们有效克服盐气化协调付出与本级收获不对等导致发展无利、不工不农导致发展无路、遍地管道和水库水源保护导致发展无地的特殊镇情,创新工作思路,以土地集约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为主线,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记录
抓发展必须首先营造和改善发展环境。一年来,镇党委坚持抓投入,建设硬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了高峰发展历史上的新记录。先后投资600多万元硬化了朝阳村沿江二级公路8公里;投资250万元硬化了兴隆村至朝阳村10公里村级公路;投资125万元硬化了相思村至茅坪6公里村级公路;协调完成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万忠公路高峰段10多公里的改造;投资25万元新建了兴隆万安坝至朝阳村6公里人行梯道;投资6万元新建了朝阳村下河人行梯道;兴隆村自筹20多万元新建了双场村级公路近5公里。完成了总投资680万元的高峰污水厂建设;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高峰镇文化服务中心及配套体育场;投资14万元,启动了高峰小城镇规划修编;引进业主投资150万元对原鹿山乡政府旧办公楼危房进行整体开发改造,新建房屋两栋3000平方米。扎实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实施了3个后扶项目;投资53.9万元完成154户移民生态家园建设;圆满完成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了移民生产安置51人,搬迁安置182米以下临水房屋4户14人;投资37.6万元改造了31户农村危旧房。这些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夯实了高峰的发展基础,整体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过去的一年里,巩固发展了浙江台州西瓜种植户种植大棚西瓜200多亩,有力地提升了高峰农业的知名度。全力发展壮大食用菌种植产业,在巩固传统种植户的同时,引进的闽万菌草公司全年新发展珍稀茹类“猪肚茹”20万袋,并促成其与本地金针菇种植大户刘定元合作新建了金针菇恒温生产车间近1000多平方米,金针菇产量可在原基础上提高3倍。巩固发展了5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发展重专大户64户。完成了万州天然气净化厂的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工作,使投资3.4亿元的项目在11个月内建成投产,每年可新增gdp1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
(四)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申报并初步确定移民生态屏障区涉及5 个村 26个组6402人。申报后扶项目37
个,涉及资金7373万元。全面完成3250户8724亩集体林权改革工作任务,林改发证户数和发证面积均达99%。完成“死海”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正积极对外招商。创新工作机制,集中有限财力,在区政府农民新村扶持资金一分未到的情况下,筹集近70万元投入农民新村建设。雷家村马家坝规划占地面积50亩,完成一期场平18亩和20户房屋建设;大寨村渡桥占地面积23亩,基本完成场平,修建道路300米, 6户已入住;马岭村已完成土地调整、场平,开工建设12户。12年福建省对口办正式把高峰镇纳入对口帮扶对象,到位帮扶资金75万元。
(五)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果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下大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过去的一年里,全镇治安形势总体平稳,无重大灾害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xx”等xx组织案件发生,禁种铲毒保持了零目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场镇镇容镇貌整治工作,高峰在全区15个重点镇中每季度的镇容镇貌考评中均处于前5名,并获全年综合考核一等奖。全镇基本农田保护和环境保护完成目标任务。高度关注民生,确定城镇低保户478户1073人,发放低保金126.2万元;确定农村低保户475户1073人,发放低保金84万元。年终发放慰问金15万元;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完成30户,让51人不花一分钱就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土坯房住上了安全舒适的砖混房;发放受灾户、特困户、优抚对象建房款7人1.2万元,并调查核实32户倒房户,发放春荒款3万元。完成82年来的历史占地农转非农民养老保险 1473人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096人。狠抓计生工作,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连续十年人口负增长,发放计划生育奖扶金18.45万元,全镇计生工作被万州区评为一等奖。完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集资金人员22682人,参合率达90%,农民报销医药费140.87万元,城镇居民报销医药费11.39万元。严格执行惠民政策,落实水稻直补、种粮农资综合直补、退耕直补、油菜直补共480万元。巩固“两基”成果,切实提高办学质量。重视文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制度,狠抓了防疫保健、妇幼及地方病防治工作。
(六)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主题活动有序开展,有序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强作风、保增长”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ldquo;万名党员心连心”、“干部大下访”、“三进三同”、“干部群众面对面”、“三项制度”、“城乡支部手拉手”等活动。在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中,11个村有9个村进行了对接,共帮助村支部发展党员13名,党员互访362人次,慰问老党员和贫困党员84人,发放慰问金1.94万元,资助兴隆村、相思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4.5万元,配置村办公设施22套,资助新修村级公路5公里,解决人畜饮水878人,访民情听民意735人次,宣讲政策传技术1193人次,帮助村里制定经济发展规划27条。二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建立了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制定了《高峰镇公务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和《高峰镇2012年机关科室考核办法》。明确了对各科室和每位领导干部的岗位目标责任,按照每月的重点工作,量化评分,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和全年工作津贴发放的依据。通过推行这些措施,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三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年在重庆、万州等各大媒体、内刊上共发表刊登有关高峰的信息、通讯稿件57篇(条),其中,《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上稿3篇(条),《三峡都市报》、万州区广播电视台共上稿12篇(条),《万州信息》、《政务信息》等内刊上刊登信息42篇(条),树立了较好的外部形象。四是积极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全年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30余场,参与群众超过1.5万人次;《读点经典》订阅50 套 600册,覆盖13个村(社区);举行故事会130多场,讲述故事近320 个(次);审核通过箴言短信982 条,转发箴言短信2.8万余条次。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组织大型专题文艺汇演。五是加强了对干部的培养管理。严格按照组织部要求推荐上报区管领导班子后备干部4名,培养村(居)后备干部52名、其中女干部 13名。全镇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了10名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工作,从事业单位选派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村支农支医;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村级干部和老干部待遇;村级班子队伍稳定,无重大不良信访和举报;六是积极开展党内送温暖活动,“温暖工程”基金集中募集2万多元。元旦、春节和“七一”期间,慰问贫困党员 237人次,发放慰问金 6.4 万元。七是认真开展“真懂、真信、真走”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主题活动。八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投资近万元在辖区13个村(居)建设了廉政文化墙和信访举报箱,并统一制作宣传资料进行张贴;加强对中央农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务、村(居)务、财务三公开,完善村级议事决策管理体系。九是切实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兵役法宣传,送检应征青年42人,送走新兵入伍13人,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征兵任务,加强了民兵组织建设。十是加强了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代表联络工作有声有色,人大监督、评议开展较好。妇女、青年、工会、科协、残联等工作均有新的突破。
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峰的资源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还不高,二是干部的作风与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2012年工作
2012年,全镇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增长20%;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80万元,增长1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10元,增长20%。
镇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党员先进性建设和干部执行能力建设,为“经营城郊、统筹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政治保障,努力开创高峰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争取力度,力争再硬化两个村、10公里村级公路。力争利用世行贷款开工建设高峰自来水技改工程,彻底解决高峰场镇人畜饮水困难。强化场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分别研究长效办法和机制,确保“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要力争引进一家房地产企业进行成片开发;要全面完成农民新村建设任务和涉及洪安、马岭、灵凤等村高速公路500米视野范围内的农房风貌改造工作,特别
是完成一个50户以上配套设施设备齐全的农民新村。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和村镇建设质量安全。全面完成村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
(二)积极扶持产业发展。
一是做实、做强、做大林下经济。完成集体林权改革扫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市场导向、业主主导、配套完善”的原则,认真调研,积极招商,全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做到既全面铺开,又突出重点和亮点,每个村都要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做到既要惠及群众又要有看点,镇党委将严格考核。以高速公路景观林建设为基础,积极鼓励农民在荒山荒坡和撂荒的土地上植树造林。二是增强资源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力争引进1—2家涉及盐气资源、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本级企业,开创高峰资源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先河。三是建设长鹿路、双崩路一线“十里生态科技农业长廊”。依托大棚西瓜、农科院高峰基地、金鹿果园、定元金针菇、闽万菌草和科技部在马岭的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及雷家农民新村、马岭农民新村,全力打造“十里生态科技农业长廊”。要搞好整体规划,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招商引资项目原则安排在这一线。四是继续跟踪“死海”项目,争取有所突破。五是积极探索兴朝路、沿江路一线的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