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挥教师作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职能的高度概括。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教材知识一五一十地转授给学生。此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讲与听的关系。随着中学体育课改力度的不断推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讲与听,教师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不适应现代的体育教学,唯一的途径是重新审视教学角色,引进并实践创新的教学理论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什么是“教学模式”?国外学者乔依斯•穴B.joyce•雪等认为“教学模式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模型3”。而这种模型的创新,不论是对于学校还是教师来说都是一大考验。
首先,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理论的培训。理论的培训可以使中学体育教师在理论素养方面更加成熟,迅速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做到随时有所创新;中学体育教师通过培训还能充分理解体育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
其次,中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制定富于特色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在教学中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学不仅向学生教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身心的愉悦。
二、“因材施教”与中学体育课改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他的教学中实践了“因材施教”思想,现如今的中学体育教学也应充分传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在具体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充沛且兴趣广泛,教师应投其所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会等契机,通过有效的设计、合理的安排,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他们对体育理性的认知。4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教学观念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成功的进行中学体育课改,就必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新颖的现代化体育教学中,为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生理健康,也有利于心理健康,还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学习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体育学习的目的和生活目标联系起来,在体育学习中发展和完善自我。
其次,要使学生善于自我调动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如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总结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才能不断的发现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中学体育课改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南,做好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可持续发展。中学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地位绝不容忽视。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各尽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推陈出新,为完成中学体育课改的目标添砖加瓦。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新方法,我们的中学体育课改事业才能得到源源不绝的动力,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中学体育课改前途虽然一片光明,但是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不断推进中学体育课改事业的发展。郑壮涛说:“当前改革的根本是转变思想观念,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找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应当成为现时的主要任务。”这样的任务要求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对老师要虚心接受,两者共同配合并实践出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中学体育课改事业必将取得成功,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必定迈向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