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2 12:40:08
|
只看该作者
五、 说学法
俗话说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 , 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学习课文: 1、 通过感情朗读、合作朗读、观察图画等训练形式来读懂句子,领会含义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本单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课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阅 读提示,对照图画反复朗读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 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初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 继续学习有效合作、探究的方法,发展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紧扣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我联系本课内容是讲一幅画谈到,大家喜不喜欢画画,你画的画有多大,你有没有画过一幅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幅画,大家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边说边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并问:你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呢?学生积极 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给这幅画取了什么名字?” 等等。 学生对课文有了想法, 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从而给课文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发扬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设计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随机指导。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教师启发思考: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 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确流利的读给大家听。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总结:中华民族文化 源远流长,
大家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