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9 14:22:30
|
只看该作者
四、研究程序(步骤及时间安排)
①对班级这5位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建立学生档案。
②设计培养学生归属感的班级活动:
Ⅰ 开学初,以“我是一(5)班的小主人”作为本班的班训,每一位学生要想成为小主人应该怎样做,全班讨论,同时家长给予孩子希望,初步为行为习惯困难生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Ⅱ 学期中,小组之内自发组成社团,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等特点建立适合本组的组训,开展活动,引进竞争意识,用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感召力增强行为习惯困难生的集体归属感意识。
对于行为习惯动荡生的归属感的培养,要发现其闪光点,做正面激励,使得他的“精力”得以正面释放,在班级中起到积极效果,体验到班级归属感带给他得到自身价值的肯定,进一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Ⅲ 学期末,根据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做出相应的定性评价、为下学期制定出新的计划。
五、研究预期成果
① 预期成果:
形成良好的班风,帮助行为习惯困难生树立较强的集体意识、逐步形成集体归属感。
② 成果形式:
Ⅰ学生、家长(如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表、教研成绩表)
Ⅱ教师(如收集积累各种相关资料,教师随笔,日记、家访记录)
个案随笔
一、研究对象状况
小明,男,汉族,6岁半。他的智力水平正常。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十分高,据了解夫妻之间的感情也一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不够一致,妈妈对孩子很是溺爱,极度的袒护;爸爸对其的要求较为严格,能较好的和老师配合,但在家庭教育中与母亲存在的较大分歧导致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不断蔓延。
例如:小明下课和同学们休息的时候总喜欢用较为激烈的身体接触、甚至是打人作为休息的方式。对老师的批评总是以“他怎么怎么我了”的方式推卸责任,对于集体荣誉感意识不强。
上课听讲不专心,玩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撕纸,一有机会就违反课堂纪律,还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使得他周围同学的课堂纪律也较为散漫。任课教师对其表现很是头疼,他的行为“唤醒”了班级中一些行为习惯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的学生,给班级带来了消极作用。
学习上的不专心听讲,导致每天回家后,他的爸爸要把所学的知识重新教他一遍才行,其实就他的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可以达到中上等以上。
他在班里并不很受大家欢迎,只与那么几个孩子有“市场”。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行为习惯上有问题的孩子。
二、近期情况
4月初,小明问我,老师我是班上最差的吗?滕昀我们俩人谁是最差的?(滕昀也是班上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我很吃惊他能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想肯定是开学这一段时间内搞的活动对他有所触动,我对他说,你们都很棒、都在进步,看看谁进步得更快,比一比好吗?这一段时间的确有进步。
4月13日(周二),我外出学习,代班老师向我反映,小明又打人了,且课堂纪律不好。
4月26日在校的上午第三节课与张威打闹险些被踢伤,双方家长到校,由张威的爸爸带去看病检查,还好无大碍。下午是预备队员授牌仪式,看得出他对自己能“戴牌”,意外多于惊喜。
4月28日早上,我特意早早来校,和小明在没有老师的办公室里聊一聊,问他踢的地方还疼不疼,同时和他一起分析周一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他也有很大责任,只不过当时是你被踢伤了。希望这个“预备少先队员”的胸牌可以鼓励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下午放学时,他趁我放路队时,又和张威用水瓶打闹,我很是生气,这时他的爸爸来了,我把他的表现向他爸爸说后,他爸爸对小明说,把牌儿摘下来,什么时候表现好了,再让武老师给戴上。这时,我对小明说,还有两天就要放五一节了,爸爸妈妈带你出去时让亲人、朋友看到小明的胸前戴着“预备少先队员”的牌儿改有多好啊!我想看到你的进步好吗!
4月30日,我们去本校搞大型的文艺节目,每个同学都带着预备少先队员的牌儿,小明问我,同学该发现我(没戴牌)了?我对他说当你表现好时,老师会把它悄悄的挂回在你胸前,不过要看你的表现!排路队到本校的时候他表现的不错,到了本校排队入场时他也很乖,在演出开始时,我把牌又挂回了他的胸前,他一上午的表现都很好。在回去的总结中,我在班里表扬了他,他很高兴。
我想一个班主任就是一个“管理者”,要用艺术的、人文色彩的手段去“经营”这个“集团”。在管理中有“危机管理”这一说法,我想它也同样适用于学校、班级管理。当班集中出现问题时,组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首先不能乱了手脚,因为你是整个班级的“领导”。当行为习惯困难生给班级工作带来问题时作为班主任要告诫自己:危险和机遇同时并存。出现问题,如果班主任自身就烦、过于急躁,问题不但不好处理,还有可能导致整个班级的涣散;如果问题处理的好,会把“危险”转化为“机遇”,借此事正是转化行为习惯困难生的好机会,让他们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中逐渐溶入到集体当中,形成集体归属感,用班级这个大方向约束他,使其不断在这种归属感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