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
襄阳市襄城区欧庙镇杨集小学蔚帮国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同时新课标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①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②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③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④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此,作为系统工程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迫切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都彻底转变观念,在教学活动中转换角色,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苦练教学基本功,注重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对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把现代教育技术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丰富情感,增加教学密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语言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主要做好三项工作:(1)帮助学生确定获取知识途径;(2)做好对知识信息加工、编辑工作;(3)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来安排适合他们学习的知识信息。总之,在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教师应由过去的“领导”角色变为学生的“助手”角色。
2.信息技术应用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深刻变革。
长期以来,课堂45分钟里,总是教师教,学生学。虽然也注意了师生互动作用,强调了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教学中总脱离不了教师支配教学活动的权威性,因而无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各学所需,在学习中有创意。在网络教学条件下,借助现代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摆脱母语的干扰,使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将文本、图形、动画、静态影像、声音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用更简单、更快捷、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会、记住、理解并正确地使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从而将语音学习置于色彩、声音以及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环境中。
3.教学方法是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功能的主要手段,它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悬念法、比喻法、演示法、实践法、任务驱动法、辅助法、成果展示法等等。但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每节课选择和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决定的,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课程的性质、具体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使用设备的条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给学生带来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加强。
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国际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也是一种获取资源、推广资源、交流信息的最好工具。这种工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对它创造性地使用;具有发散性,能一点对无数点;具有最大的可塑性,网络技术和网络带宽发展很快,网络资源成几何级数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