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岁小女孩的理想”之反思——兼论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2: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岁小女孩的理想”之反思——兼论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
摘要:“六岁小女孩的理想是做贪官”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脱节甚至是背道而驰才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为切入口,通过理清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衔接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找出其解决路径:学校要充分倾听家长的心声来完善学校德育教育,家长要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来完善家庭教育,学校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指导家庭德育,使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更好的衔接,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德育问题;衔接。
在2012年花都区新教师入职培训期间,我有幸听到花都区教育局副局长、省特级教师陈照麟老师的演讲《谈教师专业化成长》,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关于六岁小女孩的理想的案例:“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时,问她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那个小女孩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长大后要做官,做贪官!”我当时就愣住了,我想不管谁听到这样的答案都会为之震惊,为之齿寒的。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出生到上学只经历了短短的六年时间,她不是才处在爸爸妈妈或监护人的呵护下,就是处在教师的教导下,她所经历的无非是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对其影响应该是微乎其微的。本文姑且忽略社会德育的影响,仅从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为切入口,理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以解决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甚至是两者背道而驰的问题,从而为解决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路径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一、探究缘由: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六岁小女孩的理想是做贪官”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自20世纪末以来,青少年“道德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出现低龄化、团伙化,校园暴力、蔑视权威、滥用药物、吸烟酗酒、吸毒自杀等失德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的德育研究已成为每个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学校德育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育人是学校的天职,在德育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1]长期以来, 学校教育工作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形式单调、方法简单、氛围不浓,学生道德水准不高等使得教师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还远远达不到社会的期望。学校德育涵盖的内容繁多,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等都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二)家庭德育的责任亦不能忽视
一个人从降生起,接触的便是家庭生活,最早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德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点[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才。然而家长苦心换来的却是孩子们的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这些家长们倍感苦恼。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重智轻德,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家长缺乏教育素养;家长事事包办,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机会;一些家长把自己成长过程中未能实现的愿望寄予在孩子身上,他们不是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培养,而是单凭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使孩子的个性扼杀在摇篮里,有些孩子并不想沿着父母铺好的路前行,出现叛逆从而酿成悲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2:22:03 | 只看该作者
(三)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整个德育系统中,学校德育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德育的也肩负着不容忽视的责任,但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所以二者之间的衔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许多学生在学校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老师心目中的三好学生;而回到家却是一个神气十足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除了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外,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也是一再的包庇,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的可能性加大,甚至会走上不正之道;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脱节甚至是背道而驰是导致学生双重人格出现的隐患。
二、理清关系: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从目的上来看,二者形成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统一
家庭德育强调个人价值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家长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内在修养来影响和教育孩子,使其人生涌现出独特的生命活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最终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而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学校以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来制定学校德育的衡量标准,如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试图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寻求学校德育的发展。
(二)从内容上来看,二者形成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互补
家庭的生活性使家庭德育具有微观特征,家庭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家庭德育更具可操作性。家庭德育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基本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及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孩子获得基础性的道德行为,使孩子具有获得微观层面的道德教育内容。我国政府明确的规定了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内容,从宏观层面上保证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向性。学校德育的内容更多的是从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来对学生进行的一个概括: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因此,家庭德育的内容着眼于微观的层面,学校德育内容着眼于宏观层面,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内容上的相互补充,使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更加完善。
(三)从手段上来看,二者形成非正规手段与正规手段的共融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育与生活的融合。[3]在家庭德育中,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教育的生活特性,将道德情感的教育寓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通过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感染,自然地形成道德情感。而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利用正规的课程讲授将社会上所规定的各种道德观念、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通过系统、正规的手段传递给学生,并通过实践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由此可见,家庭德育从非正规的即生活性的德育手段入手,学校从正规的德育手段入手,共同借助其所蕴含的道德教育优势来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作用
(一)教师是衔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主力军
教师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纽带、桥梁,[4]是衔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主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大多数教师都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具有教育的科学知识和能力,是专职的教育者,而且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多,比较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因此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学校,与家长沟通联系,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2:22:10 | 只看该作者
(二)家长是衔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主要执行者
家庭是学生道德品行养成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家庭熏陶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等的形成均具有权威性、持久性的影响。因此,充分发挥家长的德育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5]只有得到众多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同,才能做好家庭德育教育的预设;只有让家长以身示范,重视孩子自身修养,学校或班级的德育教育才能得以贯彻落实。正是因为家长在家庭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家长是衔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主要执行者,在孩子道德教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三)学生是衔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主体
学校德育过程是按照既定目标,有计划的向学生施教的过程,是学生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思想道德的过程。[6]没有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德育目标就无法完成,“内化”过程也就不能实现。目前高学校德育教育依然存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弊病,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信心、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增强和水平提高的体验活动和行为训练。只有学生参与并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的目的。
四、解决路径:如何衔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
(一)学校德育要充分倾听家长的心声
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教育界普遍达成一种共识:即能否吸引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学校是否成功的关键。[7]学校德育一般是通过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和借助其它学科的教学这两条途径来实现的,学校应该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倾听家长的心声,从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家长也不应该单向的接受学校的信息,而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沟通,家长除了通过学生手册、学校通告等与学校联系外,还可以与教师面谈或电话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表现,为学校德育的开展出谋划策。
(二)家长和家庭要参与学校德育教育
家长是一种实惠、有效并极具潜力的一种“教育资源”。基于学校和家庭双方对于孩子的成长都要认真承担各自的责任,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很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8]长期以来,教育管理体制的集权化、封闭性使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认为,家长作为“局外人”,参与学校教育不仅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甚至会干预学校日常运作和决策。因此,要改变目前现状,首先应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加强共育的责任意识,同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赋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真正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三)学校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指导家庭德育
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的老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学校应当承担指导家庭德育的一部分工作,以促进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学校可以开办家长学校,请课程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新课程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也可以请家长到校参加体育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主题班会、入学教育和毕业典礼等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各种观摩活动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从而增强家庭德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增强家庭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23: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