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8-31 11:11:00
|
只看该作者
三、建构概念
1、为探究进行方法定向
师:一个数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它所含约数的情况有关,根据你前面研究数的经验,你打算怎样去研究今天的问题?
生:首先随便列举几个数,看看它们的约数具有怎样的规律。
师:对,这是我们最近研究数的问题时经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这样去做。那么你打算选取哪些数来研究呢?
生1:我打算选择100以内的所有数。
生2:我打算选择10、20、30、40、50。
生3:我打算选择3、30、300、3000、30000。
……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写出一些数)
师:同学们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过如果去找30000的约数,或者把100以内所有的数的约数都找出来,你觉得怎么样?
生:太麻烦了!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有个建议,我们先从几个较小的数入手研究,同时也为了我们在研究时能够互相交流,我们不妨都来选取2—12这几个数(出示2—12各数),接受我这个建议吗?
生:接受。
[评析:筛选合适的研究对象,是进行研究的前提,筛选的策略和方法也是整个研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对研究对象的筛选过程,为学生日后的自主探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1的回避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尽可能地避免了无关的干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得以体现。]
2、写出2—12各数的约数,初步体验一个数所含约数的特征
……
3、自主发现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的约数的情况,从所含约数的情况来看,你觉得哪些数比较特殊?请你把这几个数划出来。
(学生活动)
师:请你进一步观察划出来的这几个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选出了哪几个数?它们特殊在哪里?
生1:我选择了12,12的约数最多。
师:与这种想法相同的请举手。(极少数几个同学举手)
生2:我选择了2、3、5、7、11,它们都只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
师:与这种想法相同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
生3:我认为每个数都有特殊的地方。
[评析:教者在这里采取了与传统的简单分类方法所不同的教学策略——“找出特殊的”,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一做法无疑使学生的思维与概念的本质更为接近。]
4、选择合理的分类,归纳概念
师:同学们的几种选择都有一定道理,而刚才大多数同学的发现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一下这几个数,在这一类数中(指质数),它们有几个约数?
生:2个。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两个约数,那么是哪两个?
生:1和它本身。
师:这样的数还有吗?你能举出几个吗?
……
师:这样的数有很多很多,象这样,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它也叫做素数。
(出示定义)
师:这里剩下的这一类数就叫做合数,你能说说看,一个怎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把你想到的说法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师:一个怎么样的数,叫做合数?谁来说一说?
生1:一个数如果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约数,它就是合数。
生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含有其他的约数,它就叫做合数。
……
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合数吗?
……
师:刚才有同学列举了100、30、60,你是怎么发现它们是合数的?它们都有很多的约数,我们有必要将它们都找出来才能判断是合数吗?关键是看什么?
生:除了1和它本身是否还具有其他约数。
师:像这样的合数我们写得完吗?
生:写不完。
[评析:“质数”概念的得出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现;随后基于已经构建的“质数”概念,学生又自主构建出“合数”概念;而合数的判断方法(事实上也是质数的判断方法)由学生通过对自己例举合数过程的自我反省提升而来。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5、完善概念
师:我们看看刚才几位同学在刚上课时想选择研究的一些数是什么数?
……
师:我们接着再来看几个数,如果你认为出现的数是合数,你就站起来,如果你认为是质数,你就坐端正。
(教师依次出示:20、22、37、31、35、29、87、100、1)
……
(当最后出现1时,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有个别学生离开座位蹲在一旁)
师:你们怎么啦?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1只有一个约数1,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1很特殊,比1大的数呢?
生:一个比1大的数至少有两个约数,因此它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师:在我们所研究的数中,只有1比较特殊,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而大于1的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评析:精心设计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过程,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自我完善了概念。]
|
|